脱贫攻坚战的西藏打法

2017-06-15 13:10张曙霞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西藏攻坚生态

张曙霞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

作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目前西藏全区74个县全部属于贫困县,全区320多万常住人口中,截至去年底还有44万贫困人口。而自然生存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保任务繁重、城镇化率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因素又是西藏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早在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如何做好西藏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去年,西藏全区脱贫攻坚告捷:1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08个贫困村居达到退出标准,10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其中5个县申请国家考核评估。

今年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际间交叉考核组对西藏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显示,西藏2016年精准识别率达到100%、精准退出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达到99.6%,被评为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8个省区市之一,属于第一梯队。

新形势下,西藏今年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举措是什么?在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其他省份一道同步小康这一目标上,还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围绕以上问题,《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

脱贫攻坚任务重

《财经国家周刊》: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西藏自治区实现10个县(区)、1008个贫困村具备摘帽条件,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怎么做到的?

齐扎拉: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一是全面落实攻坚责任。我们是全国唯一设立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省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指挥部下设政策保障、规划计划等11个专项组。全区各地市、县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同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落实,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了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二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出台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制定印发了20多个配套文件,形成了涵盖产业、搬迁、生态、教育、社保、金融等多行业、宽领域的“1+N”政策体系,为全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保障。

三是加强资金投入力度。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的工作思路,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社会扶贫“五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自治区统筹整合36类财政涉农资金85.2亿元,全年落实扶贫再贷款资金3784万元,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18.15亿元。召开了全国扶贫援藏工作会议,17家对口援藏省市、18家中央企业与受援地签订了扶持协议,12家企业与扶贫部门签订了《企业支持就业扶贫框架协议》。

四是聚力补齐发展短板。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清洗”等多轮摸底排查,因人因户提出帮扶措施,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特别是在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方面,制定出台了《西藏自治区2016年产业精准脱贫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全年整合资金40亿元作为产业扶贫发展资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12.78亿元,撬动对口援藏、金融信贷、社会资本20亿元,已实施项目528个,带动5.8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五是强化督导检查。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先后5次组成40个督导组,深入全区74个县(区)开展督导检查。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还聘请了中科院地理所深入19个县(区)开展第三方评估,从根本上确保了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财经国家周刊》:2017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今年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举措是什么?在完成“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上,还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齐扎拉:今年我们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实现13万贫困人口脱贫、1705个贫困村退出、20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达到16%以上。

虽然去年我区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显著,但随着攻坚的不断深入,全区脱贫攻坚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苗头性问题开始显现。

例如,有些地方对政策理解不透、执行不力,出现随意突破建房标准、生态岗位一人多岗问题;有些严重依赖传统路径,产业建设不敢干、不会干、不想干问题突出,推进缓慢,难以建起打基础、谋长远的扶贫产业;还有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主动参与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我们工作的开展,需要找准难点阻点,查清问题症结,对症下药。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能人带动、“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组织+景区+农家乐”、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快同质产业的合并重组,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互联网+”,通过电商扶贫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拓宽营销渠道,努力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构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脱贫机制。

二是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保障基本、安全适用、适度集中”的原则,引导贫困人口向中心乡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沿线等集聚;统筹搬迁与住房、安居与乐业同步推进,科学合理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增收;启动同步搬迁和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边民安心守边固边。

三是大力实施生态补偿。继续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天然林管护等生态补偿政策,健全完善生态补偿岗位管理和资金使用制度,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从事生態保护,最大限度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切实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统筹主体功能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政策,安排生态补偿岗位10万个,重点面向低收入边缘人口,发挥好政策的边际效益。

四是大力实施转移培训。以职业技能和学历培训为重点,依托各类企业、对口援藏、专业院校和技术能手等,加大订单、定向、跟班、创业培训力度,让每一位接受培训的人员都能获得从业技能认证。按照“扶贫必扶智”的要求,将贫困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和扶贫系统干部以及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利用“百企帮百村”、政府购买就业岗位、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拓宽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和就业渠道,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五是大力实施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积极推进“两线合一”,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大特困人口救助和供养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医疗保障机制,积极探索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机制,加大医疗救助、疾病救助力度,确保贫困群众少生病、看得起病。

六是大力实施“十项提升”工程。面向重点贫困乡村,大力实施“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积极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通过“十项提升”工程样板村试点示范、整村推进小康村建设,集中力量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造一批美丽宜居、设施配套、文明富裕的脱贫样板村、小康示范村。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注意到,西藏将2017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11%以上,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目前西藏推进跨越式发展面临哪些有利条件和挑战?

齐扎拉:11%目标的确立,是我们统筹考虑区内外因素,深刻分析西藏经济社会面临的形势得出的,我们认为2017年西藏可以实现这一增速。

客观地看,西藏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是:一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为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制定了意见,涉及很多利好政策;二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经济科学发展、大局持续稳定,为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坚持将80%的资金投入到基层,对口支援的效益不断增强;四是“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为我区面向南亚开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五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为未来西藏的发展描绘了很好的蓝图,全区上下思发展、谋发展的热情高涨,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成为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西藏依然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二是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发展主要还是靠中央政策扶持,依赖国家投资拉动;三是投资有效性不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亟需增强;四是产业支撑能力较弱,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关联性较差、竞争能力弱;五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六是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够。

对此,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方法补齐短板,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加快解决。

《财经国家周刊》:特色优势产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天然饮用水、旅游业等发展很快。未来几年,西藏将如何布局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齐扎拉: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我们将强化市场“这只手”的作用,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打造精品、创出品牌、形成规模。

我们将立足我区资源优势,切实把旅游文化、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三大产业作为我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大力发展,为全国生产更多高品质的绿色产品。

一是立足将旅游打造成主导产业的战略定位。西藏有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有着灿烂的阳光和洁净的水源,而且还有珠穆朗玛这个世界屋脊。我们将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下大功夫解决好旅游可进入性,既要解决好基础设施等硬短板制约问题,也要解决好制度机制等软短板制约问题,狠抓服务标准化、景区精品化、监管长效化建设,推动旅游文化业从单一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注重追求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从注重观光游览向文化体验转变,从注重关联带动向融合联动转变,维护好、塑造好、发展好“人间圣地·天上西藏”的品牌形象,加快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二是重点抓好雅江干流电源点建设,积极对外拓展电力消费市场,努力打造满足区内、服务区外、互联互通的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与“西电东送”接续基地。

三是全力打造“西藏好水”名片,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建设全国天然饮用水重要供应地。

四是推进雪域高原特色食饮品业、藏医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努力增品种、成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是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藏青2000”,加大良种良法良田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培育新品种力度,大幅提高青稞产量和青稞品质,拓宽延长青稞产业链。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推动河谷畜牧业加快发展,支持优势粮食主产区优先发展,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和牦牛养殖业,加快畜种改良步伐,提高农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同时也要在生产、经营和组织化上下功夫,探索新路子。

《财经国家周刊》:在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如何坚守生态安全红线?

齐扎拉: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始终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探索高原环境下实现西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重保护的统一。

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抓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具体举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行动,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草原、湿地、水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二是完成自治区级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严禁“三高”项目;三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使西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宣传教育,将生態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普及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加大培育绿色生态文化,营造人人关心生态、人人支持生态、人人爱护生态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西藏攻坚生态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攻坚脱贫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