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复合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17-06-15 23:13丁永电刘苏铭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

丁永电++刘苏铭

摘 要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农林行业的需要。因此国宾提出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工程。事实了宜春学院多年来一直在按照农林行业发展需要培养产销对路的人才。宜春学院经过努力,已经争取到了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农科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江西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园林专业、农科类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等三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并将其切实实施。十年来,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农林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对高等农林人才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类专业的服务主体及服务内涵都出现新的转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幅度推进,以及企业深层次发展内在的需求,要求农业人才知识储备复合化、能力创新化。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及时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准确把握专业定位,调整和提高农科类专业输出人才的素质。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供求的错位。近年来,畜牧生产各种问题频频发生,如“三聚氰胺”事件、“布鲁氏菌”事件、“瘦肉精”事件等,这充分说明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因此根据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构建合理完整系统和科学的知识学习体系,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宜春学院农业类各专业如农学、园艺、农科类、动物医学等专业,是在1958年经原宜春农学院开办的农林专科专业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依据专业特点和江西农业发展的需求,宜春学院农科专业建设的定位是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适应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立足江西、服务全省、辐射全国,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农林人才人才为目标。变“知识本位”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输出“复合化实用型”人才,为江西农业持续强劲发展的后劲提供人才支撑。

2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方略

(1)建立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国家教育部教育改革精神,根据本校农科类专业教学与实践的特点,结合国内畜牧行业人才要求,探索地方院校卓越农林人才卓越人才教育培养的质量标准技能要求,以及达到这些要求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完整的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2)创建校企互融,实现产学共赢。卓越农林人才师培养计划需要多方合作,从校企双方长期利益考虑,在“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基础上建立長期、稳定的校企互动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形成一套相关合作管理机制,使之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可实施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合作模式。

(3)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验、技能综合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环节为一体的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或实习技术人员、学生为参与主体,构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三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4)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和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出发,通过开办培训班、综合技能训练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以企业需求为依托,联合企业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并由企业出资设立科研基金和奖学基金,进一步浓厚学术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

(5)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好、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创新型农林人才人才。

3卓越农林人才卓越人才培养具体改革措施

3.1实行“3+1”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前三年重点是强化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与同类高校交流,在课程设置和考试考核方面统一标准、统一试卷;最后一年让学生在畜牧企业预上岗培训、顶岗训练,按企业正式员工一样进行管理,完成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整个实施过程,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与组织,实施地点以企业为主,实施内容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技术改革、新产品开发、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控体系的建立等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3.2开办企业特色“培训班”加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从2000年开始,宜春学院先后与北京大北农集团、江西正邦集团和北京伟嘉集团开办了大北农班、正邦班、金色农华班和伟嘉班,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农林人才人才;并从2008年开始,宜春学院一直免费为学生组建了“适合中国特色养猪模式场长(经理)培训班”。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农科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和发展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新教学模式,宜春学院农科类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认同率非常高。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为95%以上。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校企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

3.3建立校内外创新基地

依托宜春学院畜牧养殖基地——宜春市学苑生态实验农场的平台,自主设立校内实训和创新基地;吸引企业来校共同设立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动物生产技术研发中心等。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龙头或代表性企业,签订协议,确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范围、深化合作内容,探索培养农林人才专业卓越人才的有效途径。从2005年至今,宜春学院先后与北京大北农集团、江西正邦集团和北京伟嘉集团等合作开办了大北农班、正邦班和伟嘉班。

3.4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卓越人才目标设置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农林人才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标准,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工作。对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进行整合,按照基础优先,理论与实践结合,后期个性化教学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设置课程组织教学。近年来,宜春学院抓住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核心,及时进行教学改革,设立了面向动物生产的实践类课程,建立了由校内、外环节共同构成的科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涉及实用性立论、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等。在现有课程体系上,针对“卓越计划”,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从高校到高校,缺乏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包括对动物生产、动物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经验。农科类专业是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必须与生产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应用性和直观性。所以,首先应该重视年轻教师的生产实践,要定期安排有关专业的教师到校内和企业实习基地工作,讓他们从生产和可科研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农林人才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6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卓越农林人才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可以在科研、教学、培训、实习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合作。通过教师下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开创校企共赢的局面。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必须源于实习,并受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除了校企共同参与卓越农林人才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全过程,学院还与企业联合参与学生管理,成立卓越教育实践领导小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将学生安全稳定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 薛伟,郭德禹,林文树.基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森林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4(06).

[2] 薛伟,耿志伟,汪洪涛.面向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森林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4(01).

[3] 肖生苓,王立海,董希斌,张佩剑,王剑,薛伟,张希栋.森林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森林工程,2013(03).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