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校训的人文整体精神与医学研导向意义

2017-06-15 15:45赵岩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南开校训人文精神

赵岩

x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对南开这一校训的哲理内涵和学理深意,伯苓先生本人已有多维的阐释,众多专家也有丰富的解读与发挥,作为南大一分子,理应深刻领悟、不可妄加演绎。而今怀揣拙见,基于本人心悟与校训精神对我学研的影响,从人文整体的全新视角,就南开校训的人文整体精神与学研指导意义做一尝试性探讨,以引明达之高论,以期抛砖引玉之效果。

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1934年,在南开创办30周年校庆纪念会上,张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南开校训。这是张伯苓教育思想体系中的精华所在。无论从范孙和伯苓先生的办学初衷与动因,还是办学经历与目的来考查;无论从校训的形成历程与阐释宣介,还是南开教学的实践推演与内容扩增来印证,我们都会发现,南开校训饱含着、彰显着厚重而鲜明的人文精神、仁心大爱和整体观念、变化发展理念。

南开校训的人文整体精神特质

南开校训的人文精神解析。根据《辞海》和大众通识,人文(Human culture)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尤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与核心部分。广义的人文包含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狭义的人文科学,通常与广义科学概念相通,是博物、知识与文化统称。人文精神(Human spirit),是指一种意识、观念、态度、主张或宗旨,即通常所谓的“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和“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本”三个层面的意义;它既强调人的兴趣、人格独立、自由发展和人的自身进步、自我完善及自我实现,也强调人的精神(心灵)追求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伯苓先生正是基于愛国为公、爱民图强的仁心大爱,针对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下,中国国民和政府严重缺乏人文精神的情形,经过自身实践和在欧美的考察,凝练提升出了富于人文思想和精神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校训。真可谓是“对症下药”,具体体现在以下:

一是基于国人自私软弱的个人人文精神缺失:伯苓先生客观而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一个“私”字。他认为“此为中华民族之最大病根。国人自私心太重,公德心太弱。所见所谋,短小浅近。只顾眼前,忽视将来,知有个人,不知团体。流弊所及,遂至民族思想缺乏,国家观念薄弱,良可慨也。”因此,他认识到,中国人最需要的就是革“私”立“公”。“公”的涵义就是“为公众,摒除自私自利”,他强调通过培养“爱国心”、“自觉心”及“合作”、“诚信”、“公平”、“负责任”、“有毅力”、“专注”等精神气质,使封建的“臣民”演变成现代意识的“公民”。所以,他的所有教育理念和因此产生的所有办学经历,实质上就是在努力解决“如伺改造中国的国民性”问题。如伺采取教育手段来改造国人在精神上、身体上、乃至思维方式上的种种传统陋习,使之能够适应世界潮流的变化,和世界进步文明有机的融合起来,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这是他终生从事于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到底的重要原因,也应该是他提出“允公”的真正因缘吧。

“允公”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而言,真正切中了要害。他认为,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经济落后是重要的,但并不是主要原因。他更关注的是中华民族应该如何抵抗外部力量的严峻挑战。他一直在追寻着,中华传统文化在罪恶战争状态下的近代历史进程中,到底起着何等作用?应该如伺对东西方文化做出正确的取舍?

基于人文与人文精神的思想考虑,伯苓先生做出了兼取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社会公德”、“自觉心”等精髓成分;同时,又不全盘否定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忠孝”等合理部分。其实,伯苓先生自觉不自觉地对东西方文明做出了辩证否定的科学选择。

二是基于国家落后挨打的国家人文精神散失:清朝以少数民族崛起于关外而后入主中原,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社会经济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蔚为壮观的康乾盛世。但是就在国家鼎盛之际,统治阶级放弃了文治武功的进取精神,反而因富而奢、因胜而骄。奢侈必然导致贪婪,骄傲必然走向懈怠,最后因贪婪而腐化,因懈怠而落后,使盛世如过眼烟云,很快滑向衰落。不思进取、贪污腐败之风使英勇无敌、剽悍善战的八旗子弟成为挥金如土、战则必败的败家子;也使原来富于人文精神、文治武功的简洁高效官场,变得官无不贪,吏无不恶,文治武功俱废,清王朝因腐化而衰败懈怠,落后挨打,最后因不断的外国入侵和内部变化而覆灭。清朝由盛转衰的现实,反映了因国家人文精神的散失,消解国家统一意志和前进动力,遭致民族灾难王朝倾覆的不变真理。

伯苓先生参加过甲午海战,亲历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于是决心教育救国,先后创办私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和南开小学、重庆南渝中学。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办学思想和实践,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进,首订“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教育学生“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培养富于人文进取精神、爱国为公、励志图强的人才,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伯苓先生和南开校训的人文精神。

三是基于传统教育保守僵化的人文精神迷失:中国的传统教育,尤其是包括清末在内的科举教育与考评制度,只注重四经五书的温习考核,存在保守僵化等弊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的问题:①过分强调记忆,忽视较高水平的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②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③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④重视学习,忽视创新;⑤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情的培。这些问题表明,人文精神的严重迷失。

身为近现代教育大家的伯苓先生,自然早已洞察于心,并终生致力于消解这些弊端。如,1916年9月,他在给学生所作的题为“打破保守,努力进取,建设新中国”演讲中,就说到:“吾校与他校较,各校中有进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进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项竞争而论:吾校所得结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进取之效力也。推而至于国家亦伺不莫然,故欲强中国,非打破保守、改持进取不可也。”他在演讲中还指出:“进取之说自古有之,《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健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而言也。”由此可见,伯苓先生要求受教育者应有强烈的持续不怠进取精神。这便是“日新月异”的原始出处,也是校训形成的思想基础之一。

南开校训的整体精神

虽然对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解读有多个版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离不开其全面性发展、整体性提升和持续性改进创新的核心理念与要求,亦即离不开校训的整体精神特性。通过综合如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感佩伯苓先生创办南开教育的目的和良苦用心,更完整地解析、领会南开校训的人文整体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传统解释1:“公”便是无私无我,“能”便是实千苦干。伯苓先生提倡“公能”教育,一方面是培养青年“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则是训练青年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为国效劳的能力。

传统解释2:“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南开校训,它凝练了南开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意指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与时俱进,每日每月都有新的变化。按照伯苓先生的本意,是要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公能”校训作为南开教育的核心理念,一种人文底蕴、学脉渊源,积淀成为贯穿百年历史、赋予学校长久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启迪陶冶了成千上万南开人。爱国爱群、化私为公体现了南开精神之魂。

传统解释3:“允”字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允公”应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大公无私、一心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强调无私奉献精神。“允能”者,是要求受教育者要理论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工作能力,努力方向是锻炼救国自强能力和精神。“允公允能”的意思就是“爱国爱群之精神,救国自强之能力”。“日新月異”的意义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

校训人文整体精神的优势

通过以上的分析探讨,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比较充分地揭示了南开校训所蕴含的鲜明的人文整体精神特质。与同时期其他名校校训相比,如,“爱国、进步、科学、民主”(北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武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京大学)等,这一特质使南开校训更具创新意识、更具开拓精神和更具划时代的革命意义。总而言之,南开校训的优势和特色是多维的、丰富的,一时不可能完全阐释清楚。概而论之,据我所悟,它具备以下优势:

一是它在国运不济、国民颓废、国魂不振和缺乏思想指导精神支柱的境况下,能辩证地吸纳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能科学地凝聚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精华,难能可贵地体现出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二是它是源自伯苓先生的仁心大爱和身体力行,既富于人文整体精神本质,又富于大中小学教育实践方方面面的经验与体悟,因此,它对现当代各级教育教学和各类各级学员的学研工作,更具有普适性、针对性与指导作用和意义。

三是它切中了近代中国整体性的人文整体精神缺失的时代弊病,并通过教育途径,对症下药地从“为公”、“增能”和“唯新”三个维度教育国民、医治国病和强盛国家。这一理念与方法,对变革或消解我国教育系统、尤其是高教系统存在的一些教育资本化、高学历低能化、知识技能单一化与教学模式及考评方法或标准的僵化等弊病,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南开校训的教育学研导向意义阐释

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言简意赅地表达着南开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通过以上对其人文整体精神特质的探究,揭示出了它对教一学一研的导向意义。在此,我们首先逆向思源,以进一步领会它的本真意向,感受它在南大历史长河中神奇的导向成就;然后,再简要地阐述一下它对我们的现实导向意义。

校训的本真意向与导向成就

感悟南开校训的本真意向:早在南开初创之际,南开校父严修先生就申明了“尚公”与“尚能”的办学宗旨,并在办学实践中一直奉行着“公、能”旨意。1934年,南开校长张伯苓先生将《诗经·鲁颂》中的“允文允武”引化为“允公允能”,以之作为南开校训。“允”,意为“既、又”。“允公允能”,即要求“既有公德,又有能力”,以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援引自《礼记·大学》的“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得有所创新和发展。

伯苓先生指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就是南开精神。他详细阐释说:“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么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己,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主义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并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他又解释道:“所谓的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由此我感悟到,伯苓先生所提倡“公能”教育,一则是要培养青年“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道德观念,是要化“自私自利”为“利他益他”、化“小家小群的小公”为“国家民族的大公”;二则是要我中华青年练就“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为国服务之诸多技能,这里的“能”具备丰富的内涵,应包括智能、体能、技能、才能等各种能力。既然要胸怀“大公”,必须做到“无私无我、为公忘我;既然要身兼“多能”,必须自觉“实干苦干、修为并进”!

所以,我认为南开精神的核心意向,就是努力通过“师之教”、“生之学”及“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交互式磨砺,达至“化自私化小公而至大公”、“变无能变小能而至最能”,以期实现自我的“大公”“最能”化与自我实现“公德心”“智能脑”,持续精进为于家于国、于己于世均有用之人才也。

感受南开校训的导向成就:回顾南开百年办学历史(1904~2014),南开校训作为一种恒久的价值取向、博大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感召力量,正如其英译文所直白表达理念:Dedication to Public Interests.Acquisition of All-round Capability,Aspiration for Progress with Each Passing Day.启迪、教化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学人,教育、培养南开学子们长智增能、成人成才,激励了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贡献着才智。同时,南开也不断持续发展壮大,从私塾学堂发展到国立学府,从小学中学成长为综合性大学,从民间民办学校壮大成为国际著名学苑。

百余年来,虽然历经国难、数度不良时期的负面影响以及各种不利因素的考验,甚至摧残,南开始终发挥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人文整体精神之不竭活力,不断扩增师资、开设新专业、建立新机构、增强招收培养能力,教育、培养出了无数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祖国和民族输送了大量的专家能手,还培育出了不少治国安邦的民族精英、开国元勋,如周恩来、邓颖超等;培育出了众多学术大师、科学泰斗,如吴大猷、吴大任、陈省身、曹禺、柳无忌和朱经武等;培育出了大批学科精英或学问大家,诸如母国光、陈晏清、范增等等。从而,造就了南开大学广泛的社会荣誉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这表明,南开校训具有莫大的导向作用和指导意义。

校訓精神对教一学一研的导向意义

经过前文探究,我们明确了南开精神的核心意向,就是努力通过“师之教”、“生之学”及“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交互式磨砺,达至“化自私化小公而至大公”、“变无能变小能而至最能”,以期实现自我的“大公”“最能”化与自我实现“公德心”“智能脑”,持续精进为于家于国、于己于世均有用之人才。那么,我们置身于大信息、全球化、大综合、大融合的“日新月异”之当今时代,如伺才能达到伯苓先生所期许的“日新月异”之时代要求——“所谓的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呢?这要求和问题,值得每个南开人、甚至所有中国人慎思之、深思之、力行之。

为能较好地回答这个时代命题,不违严修和伯苓先生创办南开之宗旨,我们应当将昔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语),提升为“为中华之雄起腾飞而学就研创”;我们应当深度挖掘、高度认识、切实践行和充分发挥南开校训的人文整体精神,对教一学一研的现实导向作用有意义。在此,冒昧地就个人感悟所及,简要地谈谈我的个人拙见。

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意义:

当今,我国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基本现实,一是既竞争又合作的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二是高教和高考改革渐入深水区,三是素质教育如何具体深入实施与就业问题何如科学有效化解。如何面对现实,自信科学作为,是教育官员和高校领导的现实使命。我认为,南开校训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南开校训的人文整体精神可作为消解高考高教问题、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法宝。从总体原则和方法论视角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思索推进:

一是树立人文整体的高等教育教学观念和价值取向,坚持知识技能转授与公德人文素养培养并重、教育引导与个性发展并重、个性的专业技能特长培训与整体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并重,指导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和自我人生目标的实现。

二是从“为公”、“增能”和“唯新”三个维度,深入研究、具体制定更契合时代主题和国内国际教育教学规律,更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需求,更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改变或变革那些已不合时宜、不利于人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制度及观念、教学理念及方法、考评方法及标准。

三是努力营造现实务实、理性向上的教育氛围,在高教系统及与高等教育相关的领域或人群中,植入人文整体的精神和理念,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自信心,和“为学在人(教师指教-自我钻研)、成事在天(客观条件-人生机遇)”的人生作为理念,重视教学环境、社会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对学员成长的影响,逐步克服唯分数论、唯文凭论、唯学位论和唯时髦专业论等不良观念的影响,逐步消解我国教育系统、尤其是高教系统存在的一些教育过度资本化、高学历低能化、知识技能单一化与教学模式及考评方法或标准的僵化等弊病。

诚如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先生所倡导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教育是点燃一把火,要把学生心里的那些东西点燃了!”广大教职和教育工作者应以南开校训精神为导向,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用知识智慧和爱心热情去点燃学生们心中的求知星火,促使他们在“为公”、“增能”和“唯新”三个维度齐驱并进。

对学员学习成长的导向意义:

我们认为,南开校训及其鲜明的人文整体精神,对包括南大在内的所有大学的各级各类学员,都有直接或间接地普适性导向意义,“为公”、“增能”和“唯新”应成为学员们为学成才的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当今这一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导向价值,在高考择校、学研志向、专业定向、学研方法、求职就业、创新创业和为人处世观念的形成等各环节各方面,都有现实借鉴意义。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三点感想体会。

一是立足人文的修为精神,自觉树立正确的求学成长理念。基于高考成绩和自己的兴趣志向,选择好院校专业。无论学研什么专业,都要努力养成勤勉实千、为己为民而学的人文心态和精神,践行精专与博学相宜、专业学精与综合文化知识兼顾的治学原则,尽量将自身学业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国家的时代需要相结合。如此可以提振学研的内在动力,此即南开校训“允公”之意也。

二是基于整体发展精神,自觉树立德智体美劳的进取理念。广泛借鉴前贤治学经验,主动克服五种不良教育现象(见前文),注重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求知之欲和朝阳性情,磨砺自己的好奇求新、主动修为和持续进取的精神,在精修精学本学科本专业(智)的前提下,务必重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学习进取,尽量做到智商、情商和精气神的全面整体提升。此即南开校训“允能”之意也。

三是基于知行合一精神,自觉养成勤学勤用、学以致用的习惯。当今依然存在“重知识吸收、轻技能施展,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重学习模仿、轻创新创造和重分数文凭、轻实力能力”的不良现象。作为文化知识的载体,我们必须尽早避免以上不良现象在自己身上滋生蔓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执行并进,多参加相应的社会活动,重视在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里学习进步。此乃南开校训“日新月异”之旨也。

对科研学术工作的导向意义: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科技的进步,院校早已不是单纯的教学机构了,科研学术工作在大学教育教学中的比重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往往决定着院校的实力与排名。无论自然科学学科,还是社会科学学科;无论教师教学和组织管理,还是各级各类学员,都离不开学术研究。如果说教育教学工作是大学的肌体,那么,科研学术工作就是大学的灵魂;如果说教学传道工作是轮船的主体,那么,学术创新工作就是轮船的引擎。南开校训的人文整体精神对高校科研学术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此,也谈谈几点自己的感想体会。

一是要树立人文科技精神,培养正向高远的科研学术志向。一个具备合格科研素质的学者或团队,应自觉树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契合的人文科技精神。人文精神以关爱关怀为特质,本于人性良知,旨在求真求善;科学精神以关注关切为特性,源于人性良能,旨在求真求实。只有将两种有机结合,形成科研主体真善美实的内化品德,才可能有正向高远的学术追求目标,才可能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二者的分离或孤立,不是虚弱就是邪恶,也不可能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研究成果。这便是南开校训“允公”对科研学术工作导向的之深意也。

二是要树立辩证整体理念,养成整体深邃的科研学术风格。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伺世间真理和科学技术都具有范畴与演变两大特性,此即真理的相对性、科技的灵活性,这正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念,也是科研学术追求的目的和让学术精英们如痴如醉、孜孜以求的神秘所在。所以,我们对任何学问的探索、对每一个课题的研究,都应从广度(范畴)着眼、从深度(核心内在或实质)和深广契合(适应性和灵活性)三个维度进行思辨探寻,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对事物完整深邃的真理性认识。这就是南开校训“允能”对科研学术工作导向的之实意也。

三是要发扬恒持进取作风,培养适时转进的科研学术能力。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具有多维多层次和运动变化两大基本属性,所以,以追求探寻对事物的客观真理性认识为己任、为天职的科研学术人员,就必须具备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或对事物认识的深入,而适时跟进或转进的工作作风;就必须具备在现有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求真求实以求得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的科研学术能力。这既是科研课题研究本身的推进形式,也是一个科研团队、一所大学和一个国家,乃至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这就是南开校训“日新月异”对科研学术工作导向的之真意也。

校训精神导向医学模式研究效果实证

作为南大的一分子,虽因忙于医疗工作,但教育大家伯苓先生的思想智慧和校训精神,对我的人生理念与课题研究之启迪和影响是深刻长远的,使我受益良多,让我庆幸不已。在此,愿将一些体会简要汇报如下,也祈愿有志于医学哲学的学者们给予指导与合作!

人文整体医学模式理论研究进展

人文整体医学模式,是基于恩格尔医学模式(即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诸多学历缺陷与医学伦理学内涵缺失,在包容超越型创新理念指导下,旨在融合东西方医学精华,而倡导构建的21世纪人类医学新模式(以下简称“新医学模式”)。近五年来,在校训精神的导向下,我们新医学模式理论建构方面取得进展——

一是原创性地提出并建立较系统的“人文整体思维观念”。人文整体观的核心内涵,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

人文整体世界观——完整掌握、科学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毛泽东思想精髓,自觉树立“天时地利人和”的为人处事观念,坚持“天地同序、天人合一”的大宇宙整体观念,坚持“心映客观、相由心生”的辯证心文理念。

人文整体人生观——自觉坚持用人文整体世界观指导我们的人生事务,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自信心,自觉培养“为事在人(自我奋斗一自我实现)、成事在天(客观条件一人生机遇)”的人生作为观念,自觉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修为标准和“我之所欲,惠及大众”的人生奉献精神。

人文整体医学观——努力树立起“以人为本,科技为人”、“人文为本,科技为用;人文科技,并举并重”的人本主义医学观念;自觉高举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的旗帜,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的方针,客观理性地认识与革除中西医学的局限,凝聚融汇东西方文明、中西医文化与技能之精华和古今中外生命科学成果,科学理性地实行“兼容并蓄,有机调剂;去伪存真,共建新奇”的重构工程,逐步构建起、推广开的包容超越型“人类人文整体医学”新模式。

人文整体医疗观——在人文整体医学观指导下,竭力实现医学本质特性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复归、复位和复兴,按照以“生物一情志一社会一生态”为基本特征的“人类人文整体医学”新模式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人体一人文一科技一生态”为认知主体,以“生理一心理一情志一灵性”为调治内容,以“人文关爱一绿色无害一自然生态一整体快捷”为诊疗原则,以“身心灵三维整体康复”为调治目的的人文整体医学医疗体系。进而,实现以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的人类医学的划时代进化与升华。

二是在确立“人文整体医学观”基石吐上,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医学哲学理念和理论。如:系统整体的医学人本位和人本体论;人的生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载体与统一体;生命的“四组分八构型”整体论;虚实之心的分辨与心文理念的构建;人体“身-心-灵三维”整体观;“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四维医学观;“包容超越型”中西医学汇通融合理念;“以人为本一科技为用”医学人文科技观;等等。

人文整体医学模式医德研究进展

基于医学的人学根源探讨,汇聚古今中外医师职业精神和医德观念精华,我们提出并建构了人性良知良能自觉拓展型医德观,即“人文整体医德修养观念”,其核心内涵是——

自觉履行孙思邈大医精诚精神与希波克拉底誓言,遵守国际医学职业准则,坚持“精专与博学相宜、自然科学与社会禾斗学并举”的治学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科技为用”的人文科技观念,践行“仁-义-礼-智-信”人性良知和“信-达-雅-善”医疗执业观,持续追寻并努力实践“以更人文的言行、更精妙的技艺、更快捷的进程,实行更和谐的医患互敬互动,实施身-心-灵-境四维整体调治与维护,力求更显著、更理想的诊疗效果”的大医梦。

综上所述,南开校训的人文整体精神特质是深邃的,是对南开校训真谛的又一次崭新的追寻与探索。南开校训,不仅仅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字面所表达的理念和精神,也不仅仅是一所名校的训教说辞,它还蕴含着伯苓先生等老一辈中国教育家,苦苦寻觅的教学化性、育人育德和增能长技的结晶和法宝,也蕴藏着中国一代教育大师的毕生追求与智慧,还寄寓着所有南大领导干部、教授教师对南开学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南开校训,意蕴丰富,哲理深刻,人文整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浓厚,具有切实、深远的导向意义和引领作用,此乃所有南开师生之大幸,乃近现代中国教育、尤乃中国高教之所幸也。

猜你喜欢
南开校训人文精神
校训展示墙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辉煌的起点:论南开新剧团早期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