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背景下基于全寿命经济分析理论的体育建筑策划研究

2017-06-15 16:19刘洋
居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

刘洋

[摘要]在全民体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建筑的赛后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全民体育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建筑策划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体育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成本分析。通过临时设施的使用来平衡赛时竞技和赛后全民健身要求的不同,探讨体育建筑策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全民健身;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体育建筑;临时设施;建筑策划

体育运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也带动了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其中,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奥运会。随之大量建设的奥运场馆因其自身特点也会有些困扰已久的问题,其一就是如何平衡赛时使用和赛后利用。奥运会场馆经营管理难度很大,多数主办城市在会后都长期亏损运营。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结束后,每年的场馆运营维护费用需要3千多万美元。在奥运会赛后场馆维护方面,亏损最为严重的当属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仅2003年,悉尼奥林匹克公园运营亏损就达到了8539万澳元。在我国,体育场馆赛后利用问题同样得到广泛关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等国家、地方级赛事往往是体育建筑新建的原因。此类场馆建设时往往较多强调竞技体育的要求,但面临赛后更长时间运营时就会出现较多问题。其中不乏体育场馆面临着空置、拆除的命运。赛时和赛后要求是不同的,本文探讨通过建筑设计手法及临时設施使用等策略去平衡两者之间的差异,使体育建筑全寿命周期取得较高的综合收益。

1.全寿命经济分析简介

全寿命经济分析(LCCA)是从费用一效益分析(Benefit-Cost Analysis)逐渐演变和发展而来的。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水利、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公共开支的比例很高,因此,这些项目历来受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费用-效益分析在这些部门的应用也最早、最为广泛和深入。全寿命经济分析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一个全时间过程的经济分析。根据建筑工程管理目标和要求不同,全寿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也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决策、设计、实施、运营和项目废除五个阶段,各阶段的经济分析侧重点不同,对全寿命成本的影响也不同,如图1所示。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初始建设成本、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以及项目废除的成本。设计阶段是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提供具体措施的重要环节,此阶段的工作质量不仅对建筑工程初始造价有很大影响,而且对项目全寿命运营效益或成本的影响也很大。

2.全寿命周期效益最大化的方法探析

只有少量的体育建筑在赛后还能长时间以竞技体育作为主要功能使用,其他则在赛后转换成其他功能,根据使用功能和使用频率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演艺型、多元型、训练教学型和全民健身型等几种类型。每种赛后使用功能对建筑的要求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将主要针对赛后做为全民健身使用的体育建筑来进行分析。根据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理论可以得出,提高此种体育场馆综合收益的方法大致有三种:(1)增加赛后使用效率;(2)减少初始投入;(3)减少赛后运营成本。这些方法都是在对体育建筑赛后利用有明确的认识,可以在前期策划中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实现的,以下主要从临时设施使用、自然光源利用、场地适应性、看台适应性和功能用房适应性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3.临时设施使用

针对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问题,除了奥组委明确提出的一些具体节俭策略,还包括体育场馆规划设计方面有利用原有设施、使用绿色材料、使用临时设施等。其中临时设施根据不同功能和使用场所分为临时场地、临时看台、临时设备、临时构筑物和临时用房等几种类型。通过临时设施的使用满足竞技体育赛需要,赛后拆除减少各类设施设备的浪费。从全寿命费用一效益分析来看,就是把竞技体育需要而赛后长时间内不需要的功能房间和设施通过临时设施的使用来取代永久设施,减少赛后维护成本。临时设施回收循环利用又可服务于其他有需要的场馆来实现长时间的成本降低。

进入新世纪后的几届奥运会使用了大量的临时设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尤以伦敦奥运会为典范。国外对临时设施的优点和使用局限认识较早,也有专业的国际公司如荷兰的德博等进行世界范围的临时设施使用实践和理论研究。我国对临时设施的优势认识较晚,直到北京奥运会才在“节俭奥运”的口号下开始大量使用并取得不错效果。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回收的大量临时设施成为该行业的原始积累并带动了这一行业开始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我国在之后的广州亚运会和南京青奥会中都有较多使用临时设施的案例,为之后体育建筑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案例。

4.自然光源利用

竞技体育因为比赛的要求,往往对场馆内声光热条件有较严苛的限制,而且出于对风速和防止眩光等的要求,体育比赛时往往要求一个封闭的全人工环境。但是在全民健身运动时,自然采光将会是一个很好降低建筑能耗的方法,因此就需要用到一些比赛时可以关闭并遮光的窗扇来实现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要求。北京奥运会兵乓球馆和摔跤馆赛后均作为大学体育馆使用,其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自然采光的理念,赛时通过遮光措施来满足比赛对场馆照度的要求,赛后利用自然光满足师生上课健身需求,减少了赛后场馆照明费用。还有一种自然采光方式是利用导光管引入自然光,且导光管可以做到电动控制起闭,更好的实现了赛时赛后的转换。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作为奥运会的柔道、跆拳道比赛馆就采用了此项技术,赛后平时使用时基本达到了白天不用室内照明的效果。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体育馆设计时不但采用了导光管技术,而且把导光管和屋面钢结构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节能技术和建筑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如图2、图3。

5.场地适应性

一般大型体育建筑场地面积仅占场馆面积的30%左右,赛后比赛厅作为全民健身开放,但真正得到利用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小,空间和能耗浪费严重。因此,以全民健身功能为主的体育建筑应尽可能增加运动场地所占比例。另一方面,场地的适应性还体现在场地的多功能使用上,设计时提供一个可以做多场地使用的平台,使用时根据不同比赛要求用活动场地快速置换也是一个增加使用效率的较好方法。北京万事达中心、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体育馆等场馆场地尺寸按满足冰球比赛和体操比赛要求设置,地面采用水泥地面,满足制冰要求,根据不同赛事和演艺活动需要铺设活动木地板或搭台,适应性较强。广州亚运会手球训练馆坐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内,建设之初是考虑用作2005年大运会武术比赛场馆,但是作为大运会比赛场馆根据赛时要求应该定位特级场馆,而且武术比赛要求的场地不大,对于日后学校教学和师生使用并不便利。通过逐项对比大运会体育馆和校园使用体育馆要求的不同,在设计之初确定了50 m×40 m的场地尺寸,压缩辅助用房,同时预留活动座椅的位置满足灵活使用要求。这样的前期定位和设计策略已被证明是正确的,该馆建成之初较好的举办了2005年大运会武术比赛,2010年通过改造和大量临时设施使用更是满足了亚运会卡巴迪比赛与手球训练的要求。

6.看台适应性

基于赛事功能低频化的现状,重点考虑可变看台的使用。包括减少固定看台,增加临时看台和活動看台,设置可分隔看台等。国家游泳中心、北京老山自行车馆、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赛后都拆除了大量临时看台,改作其他功能空间使用。上海梅赛德斯一奔驰文化中心设置了可分隔看台,最大容量18000座,活动隔墙降下后,可分别转换为8000~4000座的剧场。看台适应性还体现在对看台数量的确定上,大型赛事往往要求较多的观众坐席数量,但是赛后另做其他功能使用,尤其是全民健身使用时看台数量要求都非常少。此时通过临时看台的设置就能较好的平衡两种不同的需求,而且这样的改变还会给建筑外观带来较大影响,同一座建筑通过改变会以两种不同形态出现。2012年伦敦奥运会秉承绿色奥运理念,较多场馆就使用了这种策略,以主体育场和游泳馆最具代表性。游泳馆赛时赛后两种不同的建筑形态也是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在设计之初就进行充分考虑的结果,如图4、图5。

7.功能用房适应性

竞技体育比赛出于管理和安保的要求会有较多功能用房需要,而且有的功能用房如赛事转播用房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若赛后没有此功能需要就只能闲置或者需要花费较大代价进行改造。从我国许多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情况来看,功能用房的租赁是以场养场一个较大的资金保障。那么功能用房的适应性就体现在设计时考虑赛后使用,合理组织流线,考虑灵活分隔满足日常使用需要。功能用房的适应性还体现在赛后场馆规模的缩小方面。全民健身使用的体育场馆并不需要过多的功能用房,若保留赛时功能用房会给赛后运营带来较大的维护成本。通过临时设施满足赛时功能用房要求也是功能用房适应性一个较好的体现。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就采用了这样的设计方法,使赛时8万座的体育场可以在赛后便捷的转换成社区体育场使用。

这座可以容纳8万人的体育场作为举行2012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和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是此届奥运会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体育场位于一座独立的岛上,游客可以在岛上自由参观从而创造了极佳的观赏体验。体育场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其对于赛后利用的考虑,下部2.5万座看台为混凝土结构固定看台,上部5.5万座的看台使用的是钢结构装配式看台,可根据赛后需要进行自由拆卸拼装。除了临时看台的使用,在简化功能和节约材料方面此体育场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伦敦奥组委借鉴2006年足球世界杯的设计模式,简化了场内服务功能,在室外开辟了专用功能区用于满足观众餐饮、集会、庆祝和交流的需求,不但便于安保管理,也营造出了较好的赛时热列氛围。这些设施都是由临时建设板房组成,赛后即可拆除并循环利用。奥运会期间观众使用的厕所也大多是使用废弃集装箱改造的临时厕所,不设置管道和污水处理,赛事结束之后可以直接整体拆除,免除了赛后改造缩小体育场规模时拆除管道的麻烦。

8.结语

上述一些方法都是在体育建筑赛后做全民健身使用时而采取的设计方法,主要在于提高体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效率。不同的策略在提高使用效率和降低费用投入方面体现了不同的作用,临时设施使用和自然光源利用旨在减少赛后运营成本,场地适应性和看台适应性旨在提高赛后使用效率,功能用房适应性在减少初始投入和赛后运营成本方面都有较大帮助。这些设计策略的划分也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如临时设施的使用在场地适应性、看台适应性和功能用房适应性中都会有所体现,一个体育场馆的策划和设计也不会限于其中一项或几项策略的使用,只有在精准策划定位之后根据赛后使用功能选择合适的策略才能做到体育场馆全寿命周期的高效利用。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
浅谈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新闻的突破与深挖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