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探析

2017-06-15 16:22吕春华
祖国 2017年9期
关键词:蒙古族

吕春华

摘要: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是草原上最具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丰富多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其中,又以拖腔体旋律最具代表性。本文旨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以及拖腔体旋律的特性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蒙古族 长调民歌 拖腔体

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历史悠久,并在2005年被正式确认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1]。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主要歌唱的内容是草原自然环境的美好风光,对辽阔的草原、河流、山川等的赞美,以及对游牧生产和生活的快乐时光的纪念,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歌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节奏舒缓,音域高亢,热情奔放,曲调悠长,洋溢着强烈的苍茫壮阔的草原气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一、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草原音乐艺术的代表,具有辽阔高亢的独特意境,充满着浓浓的草原风情。它以草原人所特有的情感和语言,歌唱着蒙古族人民对人生、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宗教习俗、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感悟。可以说,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是一部独特的蒙古族发展史。

关于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的源头,学界内至今尚未形成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与蒙古人民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情感心理等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蒙古族载歌载舞的生活方式,使得蒙古人民天生具有音乐方面的艺术天赋。他们所处的高原地理环境独一无二,使他们心胸豁达,内心激荡,反映在音乐形式上,即恢宏而自由。可以说,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合作的完美艺术品。

二、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丰富多变又不失稳定,往往通过丰富的节奏来展现旋律的规律,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有效地利用了节奏和音高要素。其中重复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而拖腔体旋律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运用最娴熟的旋律形式。

拖腔体普遍存在于各类型歌曲中,并非蒙古长调民歌独有,但唯独蒙古族长调民歌将拖腔体运用到了极致。拖腔体旋律的广泛应用,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主要特征。可以说,没有完美的拖腔体旋律,蒙古族长调民歌也就达不到如今的高度。拖腔体的吟唱看似随意,其实是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性的,不同的拖腔倾诉的是不同的情感和内容。蒙古族人民在长久的歌唱活动中,对拖腔体形成了独有的认识,对拖腔的运用有着自己的感悟。

通常而言,拖腔体旋律分为短拖腔旋律、长拖腔旋律、衬词拖腔旋律三种[2]。下面本文将就这三种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常见的拖腔体旋律的特性进行简要分析。

(一)短拖腔旋律的特性

短拖腔,顾名思义,即旋律在某一个歌词尾音上进行短暂的曲折性延续。短拖腔与长拖腔是相对应的概念,彼此之间并未严格的划分界限。短拖腔构成的歌曲旋律具有结构精巧、旋律平缓的特点,是长调民歌旋律的基本构成元素。在较长的歌曲中,短拖腔基本是搭配其他拖腔方式来运用。

短拖腔又有直式拖腔和折式拖腔两种拖腔方式之分。直式拖腔是旋律围绕着一个核心的长音通过长调的特殊演唱技巧而成,对旋律的骨干音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可以使人对该旋律片段产生虽直却很生动的感觉。直式拖腔的旋律波动性较小,主要是运用于高音区,因而更能体现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阳刚之美。折式拖腔则是以一至两个骨干音作为核心,用较多的音阶进行环绕式的运动,在八度内进行单次或多次的音调折转運动。折式拖腔在长调民歌的演唱技巧演绎下,用于体现长调民歌的婉转性和阴柔之美,使得长调民歌的旋律形态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在长调民歌的实际演唱过程中,直式拖腔和折式拖腔这两种拖腔方式通常是混合使用,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相互交替循环,相辅相成,形成旋律上的对比变化,使旋律充满无尽的变数和情趣,从而表现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并构成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风格上的基本特征。

(二)长拖腔旋律的特性

所谓长拖腔,是指旋律在某一个词尾音上进行较长时间的停留,形成曲折性的延续的拖腔方法。长拖腔通常是一个词配多个音,旋律变化丰富多样,运动音域较为宽泛,从而构成了错落有致又跌宕起伏的长调民歌的旋律特性。

长拖腔表现为上行趋势的长拖腔,和下行趋势的长拖腔。上行趋势的长拖腔通常具备阳刚之气,呈现出热情奔放的情感,上行趋势的长拖腔多以高音为主,将长调民歌演唱的技巧表现得非常充分。下行趋势的长拖腔通常具备阴柔之美,多表现出温柔委婉的情感。下行趋势的长拖腔多以中低音为主。

(三)衬词拖腔旋律的特性

衬词拖腔,通常指在衬词上建立起来的长拖腔。所谓衬词,即歌词主体以外的词,如“啊、哎、呦”之类。衬词其实是属于长拖腔的延伸,但是在旋律的展现上表现得更加宽广,独立性更强。衬词拖腔长短不一,从一个乐节到一个乐句,甚至一整个乐段,都有可能形成衬词拖腔。衬词拖腔属于较高层次的歌唱艺术,为长调民歌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广阔的空间。

衬词拖腔通常分为三种形式,即扩充式拖腔、镶嵌式拖腔和独立式拖腔。主要是以衬词在乐句中的位置来划分的。扩充式拖腔是指在单个乐句的末尾或之间插入衬词拖腔,从而使单个乐句得到扩充。镶嵌式拖腔是指在乐句与乐句之间插入衬词拖腔,起到转换和衔接的作用。独立式拖腔即衬词拖腔单独成句或成段,通常用于歌曲收尾。三种衬词拖腔常常综合使用,从而使长调民歌的旋律丰富多彩。

三、结语

拖腔体在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中的应用广泛而频繁。通过各种不同拖腔体的灵活组合和应用,造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丰富多变,并为长调民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广阔而多层次的意境。可以说,正是拖腔体的完美应用,使蒙古族长调民歌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度,成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

参考文献:

[1]博特乐图.长调民歌的腔词关系及旋律结构[J].中国音乐学,2011,(01).

[2]李世相.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探析[J].中国音乐,2007,(01).

(作者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蒙古族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风格合唱音乐作品创作的和谐观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关于新疆蒙古族服饰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
职责:记蒙古族“老关工”张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