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A阶段)

2017-06-15 15:00
城乡建设 2017年7期
关键词:混合结构裙楼卷帘

詹天佑奖工程巡礼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A阶段)

● 回眸往界获奖工程 ●

一、工程概况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A阶段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 CBD 核心区,是一座多功能现代化智能建筑,与国贸一期、二期构成 110 万 m2的建筑群,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工程分为主塔楼、宴会裙楼、商业裙楼三部分。建设占地面积6.21万 m2, 总 建 筑 面 积 29.65 万 m2。主塔楼地下 3层、地上 74层 ;裙楼地下4层、地上5层。整体地下室为停车场、设备用房、后勤用房。国际精品商场区主要位于商业裙楼地下2至地上4层,宴会裙楼地上 1、2层。

主塔楼以 330m 的高度,成为北京第一高楼。为满足8度抗震设防要求,主塔楼基础采用大直径桩筏基础,底板厚度 4.5m ;抗侧力体系为筒中筒结构,外筒为型钢混凝土框架筒体,内筒为型钢混凝土框支核心筒体+钢板墙组合结构。

主塔楼首层为9m净高接待大堂,7~53层为高档写字楼,56~68 层为超五星级酒店客房,69~73 层为综合娱乐会所和观景区,配备酒吧、餐饮、健身等设施。在 300m 高空设小型泳池及水疗中心。主楼 5、28、29、54、55、74 层为机电设备层。为满足消防疏散,于 14、28、39、54、73 层设置避难层,配备4台高速消防电梯。从主楼一层乘坐目前国内最快的 10m/s电梯,40s即可到达楼顶。楼顶建造有直升机停降平台以满足超高层消防需求。

工程总投资 28 亿元,于 2005年 12 月 10 日开工建设,2010年 3 月 22 日竣工。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工程设计新颖、结构复杂、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结构设计配合建筑和机电不同的功能创造性地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首次在国内工程中大规模应用组合钢板剪力墙(CSPW),推动了国家相应技术规程的发展。

工程设计认真贯彻执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环境保护的理念,大量选用了节能、节水、降噪等方面的新技术。施工中积极推广“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并在新技术的应用中有所突破创新,总结形成了具有代表意义的 13项关键创新技术,其中超高层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解决了包括在施工流程、高程补偿计算与预调措施、垂直度控制、组合构件的施工工艺以及高强混凝土超高泵送关键技术,对混合结构施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超大异型折叠式无机布防火卷帘施工技术的研究,在大跨度空间形成了可靠的防火卷帘系统,提高了防火卷帘运行的可靠性,为我国该类卷帘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该工程在结构设计,机电系统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多项创新,获得了多项奖项。工程通过全国第六批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整体水平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三、获奖情况

1.“高层钢 - 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 201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2.2007年度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

3.2008年度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

4.2011年度北京市建筑(竣工)长城杯金奖。

猜你喜欢
混合结构裙楼卷帘
浅析柱竖向变形之差对梁弯矩及配筋率的影响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正式实施
建筑新型结构的现状与发展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合结构设计施工办法
浅谈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之间基础设计的处理
Professor Xu Yuancho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浅谈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之间基础设计的处理
防火卷帘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大棚卷帘机的安装与安全操作
本期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