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的体系构建研究

2017-06-15 20:52罗伟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行政审批对策

罗伟丹

摘 要 文章从加快服务性政府建设和经济新常态发展需要的视角分析了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的重要性,进而针对“事前”、“事中”、“事后”行政审批监管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领域全覆盖、责任全落实、管控全过程、监督全员化、服务全方位”为重点的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的措施。

关键词 行政审批 全过程监管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159 文献标识码:A

1加强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的重要性

1.1加快服务性政府建设的需要

加强行政审批事项全过程监管,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法治政府,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是进一步落实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有关工作的需要。

1.2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的需要

加强行政审批事项全过程监管,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围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推进单位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让行政审批为各级单位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为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2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的流程与内容

2.1“事前”实施联席会议监管

“事前”对属于行政审批的事项要围绕总的审批程序和内容进行联席会议把关,明确提出审批的要求和内容,由各级审批单位的分管领导主持,各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审批的流程及方式和内容,并形成会议纪要,在后续正式审批过程中予以严格执行

2.2“事中”实施严格的监管

围绕“审管分离、分工协作、职能互补、彼此促进”的改革原则,“事中”可以遵循 “信息共享、联合会办、交互审控、协同管理”的理念来推进行政审批监管体制改革。

(1)信息共享,即相关部门分别将行政许可结果、动态监管信息、协助审查事项及定期数据分析实时同步上传,实现审管互联信息共享。

(2)联合会办。对于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相关监管部门集中会商,共同参与核查,联合作出审查结论。

(3)交互审控。即依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警示、风险预警、相关记录等信息,审批机关对相关的主体采取相应的审批,按照具体情况判断是否予以审批。

(4)协同管理。着力于行政许可过程部门协作,重点为强化全过程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促进审批、许可纠错和防范风险提供规范保障。

2.3“事后”实施审批备案与评估

行政审批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行政审批事项备案制度。每季度初,各级部门应当将上季度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备案,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备案情况进行公布。

同时,要探索建立第三方事后评估制度。对审批事项,要組织第三方进行事后评估,主要针对行政审批事项的运行、日常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便民利企、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等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对相关事项提出调整和完善意见。

3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的重点与关键

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应以“领域全覆盖、责任全落实、管控全过程、监督全员化、服务全方位”为重点,着力推动政府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全过程监管转变,管理方式由管制型、粗放型向服务型、精细化转变,管理手段由分散式、封闭式向集约化、开放型转变,有效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营造良好的环境。

3.1推动“领域全覆盖”

注重推动全领域、全范围的监管,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覆盖相结合,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管,研究制定全程监管办法,明确监管对象、内容、方式、措施、程序、工作要求、监管计划,力求内容完整、措施完善、程序规范、处理有据、监督有力。与此同时,以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为重点,逐条逐项制定监管措施,逐步构建起覆盖所有部门、所有领域的监管体系,切实增强行政审批的协同性、系统性。

3.2突出“责任全落实”

各级各单位要完成权力清单编制,按照职责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开展责任清单编制工作。突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重点,梳理出部门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事项,理清部门之间职责边界,落实全过程监管责,进一步厘清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处室之间的职责关系,从根本上解决权责不对等、职责交叉、争权诿责等问题,让部门监管责任不断档、不脱节、不失位。确立“谁使用、谁监管”、“谁审批、谁监管”、“谁发现、谁治理”的原则。同时,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强化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推动部门职责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追究规范化,确保“分得清责任、找得到人”。同时,将各部门全过程监管责任的落实情况纳入机关综合绩效考评以及对部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内容,促进行政权力依法、高效运行。

3.3确保“管控全过程”

推行“集中审批、审管分离、综合执法”的改革模式,推动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有效衔接、全程贯通,事前强化预警防控,事中强化常态监督,实施严密监管,提高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事后强化规范执法,按照阳光、高效、便民、统一的原则,在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以及区域内等三个层面探索综合行政审批改革,切实解决多头管理等问题。

3.4做到“监督全员化”

在加强行政审批监管的同时,强化行业协会、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快构建行政审批的综合监管体系。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充分发挥各方尤其是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健全完善投诉举报和督办机制,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逐步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

3.5实现“服务全方位”

坚持便民利民导向,着力构建审批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三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新格局,全面梳理并研究确定各级审批服务机构设置、功能定位及服务内容,推动政务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便民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

4强化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的措施

4.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各级各单位要出台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制定审批事项交接清单,完成审批职能的优化整合,不断将行政审批改革引向深入。按照行政审批事项的政策制定、审批办理、批后监管适度分立原则,实现审批事项的“一窗式”办结。在批管分离基础上,注重与业务职能部门的沟通衔接,形成“分工不分家”的高效联动机制。对照审批事项交接清单,重新界定职责,依法确权明责,做到审批管理工作的权责一致。强化了全过程监管监督,形成制度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行政审批管理新体系。

4.2健全行政审批运行机制

整合优化流程,实行统一审查标准,研究制定《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管理制度》,创新分段办理、全程留痕等举措,以审批标准化促进行政审批规范化。

4.3建立全面的监管体系

推行实名制监管。在部分行业和领域,将批后的监管责任落实具体落实到人。

加强信用监管。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行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约束。

多维网格化监管。按照监管类别划分网格,形成各负其责、不留死角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探索构建全过程控制监管平台。搭建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控制平台。将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管范围、监管内容、监管结果等内容,合理分解到周计划、月计划,全部录入控制平台。通过平台对部门监管实施全过程亮牌管理,推动审批事项全过程监管按计划实施,实现对审批部门批后监管工作全面、实时、全过程有效的监督,确保“管”到位。

4.4做到 “四个明确”

(1)明确行政审批办理权和监管权相分离。要求行政审批和批后监管分别由审批机关内部不同的部门行使,审批和监管部门应当厘清职责边界,建立相互通报、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2)明确批后监管的责任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审批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审批的批后监督检查机关,应当按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对依法承担的审批事项,逐项制定具体的批后监管办法。

(3)创新监管体系。实现对监管对象信息及情况的实时采集、动态监控。

(4)明确批后监管的方式和程序。行政机关可以依法通过书面检查、实地检查、定期检验、随机抽查、抽样检查检验检测等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明,甄贞.深化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河北大学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1-134.

[2] 李婷婷.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监管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4(8):126.

[3] 程惠霞,康佳.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演进轨迹:2001~2014年[J].改革,2015(6):34-42.

[4] 熊曦.区域产业品牌形成机理及其培育策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行政审批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