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剧场

2017-06-16 02:11琥珀肌
数码摄影 2017年3期
关键词:晚风纪实现实

琥珀肌

影像所呈现的是一种真实的碎片,可以修改、可以控制、甚至可以表演、可以虚构。被重新整合的真实碎片,又构成了切入当代话题的空间,将个人隐秘的情感置身于现实之中加以解剖,因此,我们往往都难以置身事外。

摄影对于邬烈威来讲是不可预知的“误入歧途”,起初仅仅被相机带来的最直接的方式——“记录现实”所迷住,用手机或相机记录生活中不经意发生的瞬间,后来逐渐了解了摄影的历史、技巧、语言以及表达方式等,才慢慢地懂得如何运用这一媒介表达自己。

当我看到邬烈威的作品最直观的感觉则是:游走在纪实和非纪实之间的影像。或摆拍、或抓拍、或跟拍、或盲拍……仿佛每一张照片都是不经意间的精心抓捕。即便是摆布出来的影像也要营造出一种“偶然事件”的气质,不禁让人想走进画面中的场景,旁观每一处“案发”现场。邬烈威又将图片与图片或重复、或交叠、或并置,使得溢出画框之外的影像与现实之间,构成了无限的平行或相交多重线索。

那么,摄影手工书则是邬烈威影像作品的最佳实验场了,他参照了文学、社会新闻、历史资料、化学、气象学、电子交互等,运用图片、文字、声音装置,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针线、药片、光盘、创可贴等等,无所不用其极的电影蒙太奇一般地处置影像,营造更接近真实发生的生活片段。他称自己的手工书作品为“纸上剧场”,的确,一幕幕影射现实的荒诞剧目不断上演。其实,邬烈威最关注的是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本质关系,他认为影像最原始的状態还是应该回归到一种关怀上去。因而,他将其中一些最隐秘的联系,用摄影最直接地表达出来,如早期的作品《生理盐水》。他发觉当代的人们经常将“有病”这个词当作口头语,这甚至是人类共通的语言符号。此外,每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都得过病,他则对“有病”这一概念提出了一种假设,是否用影像的生理盐水治愈人们心理或生理病痛?所以他将生活中杂碎的拍摄,打破后重新组合,编写成治愈“有病”的良药。而作品《副作用》是邬烈威运用以往在网络查资料时搜集的照片,同样以打乱原有的历史结构的方式,重新编造一个药性复发后的谎言。这本书充斥了大量科幻、战争、性爱、神秘主义、宗教仪式等迷幻意味的色彩。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能从中反思“副作用”这一词以及概念给我们潜意识带来的某些影响。

邬烈威认为自己就像一个记者,或者是案发现场的笔录者,再或者是一位小说家、一名导演,制造和渲染一部部伦理片、科幻片、惊悚片、悬疑片、动作片、犯罪片、灾难片、纪录片……

这组新作《露骨的晚风》是由博士与小蜜蜂(虚拟人物)的研究风的走向的对话展开。而虚构的背后则是因由一个闷热的夜晚,走在街头,一阵风吹过脸庞、穿过身体,汗液蒸发的舒爽感觉而来。他试图捕捉风拂过的痕迹,于是他自述道:“因嘴拙而经常表达有误,特借着这习晚风的酒劲偷偷躲在镜头背后。我想,对你对这个世界还有话要说。许多误解仍然解释不清,因此显得格外珍贵。爱恨情仇,任其拂面。喝完这,露骨的晚风,一杯下肚后,还有……我把心里想说的都串成了图片小说。风和热量都是没有结果的结果——它们通过流体的流动性和默契的热情促进人类的精神。然而最漂亮的是它们交战的时候,在天空的最高处,云层在那里形成并很快散开,就像一个动物游戏。阳光的消失一天天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它一天天滑向别的天空,随着月亮的升起,另一阵风吹了起来,并且以相反的方向重新上演所有的事件。”

在我看来,邬烈威用最直接的手法,从表层渐渐地进入,通过许多照片一点点探寻摄影的最终核心——个人体验,因而个人体验与摄影是无法分割的,只是扩展和重构了自身的故事,将镜头逼近自己生活的每个角落、流经的场所和身边熟悉的人们……所以他总是将某些庞大的、隐秘的议题用轻松而开放的方式表达出来,因而让每个人翻看同一本手工书的时候,都会联想到于自己相关的故事,有人觉得这是一个玩笑,也有人觉得是一场事故。

邬烈威的作品就像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儿时的伤痛伴随着影像交叉在一起,那些美好的、悲伤的、残缺的都昭示在那里,与他人有关,亦与他人无关。摄影对于邬烈威来讲是一个窗口,是一种释放,他庆幸自己能够走到现在。与其说邬烈威的作品是对现实的记录,还不如说是一种愿望和白日梦,他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记录他自己和这代人或许是最真实的精神纪实。

猜你喜欢
晚风纪实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砚边纪实
晚风随笔(十则)
晚风随笔(十二则)
晚风随笔(续)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混乱实验室纪实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