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传播探析

2017-06-16 20:27杜景芬彭北萍刘玮王雪梅娄瑞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大学英语多媒体

杜景芬 彭北萍 刘玮 王雪梅 娄瑞娟

摘 要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文化的概念和內容,革新教学观念,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文化传播;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119-02

1 前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国人有机会走出去引进来,全民学英语、重视英语学习的形势下,我国国民的外语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从咿呀学语的孩子到年迈的老人,都能说几句英语。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应用,文化的传播已不再是单一的书本文字形式,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学生有机会看图片、视频、电影,他们通过多种渠道与形式了解不同的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教学,大学英语课堂已经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无限广阔的文化传播平台。如何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指导下利用好这一高技术平台,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更有效果,是近年来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本文探究的核心。

2 文化传播的定义和意义

“文化传播是文化元素、文化因子从一个社会传递到另一个社会,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从一个民族传递到另一个民族的转移、扩散的流动现象。”[1]这种流动可以是因某种目的主动积极地获取的,也可以是被动地接受的。对于教育来说,文化教育往往是被动的,学生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了解甚至被动遵从异国文化。但是就文化传播而言,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其结果都是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交往对于人类生活的功用来说,它固然有增加知识、传播知识的一面,但从人类生存论的角度看,它更重要的是指示着人类的某种生存状态,人类的意义与价值世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往得以实现和生成。”[2]因此,文化传播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大学外语教学的教师,传播文化是一种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职责。文化人类学家R.林顿把文化传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接触与显现阶段,一种或几种外来的文化元素在一个社会中显现出来,被人注意;2)选择阶段,对于显现出来的文化元素进行批评、选择,决定采纳或拒绝;3)采纳融合阶段,把决定采纳的文化元素融合于本民族文化之中(百度百科:文化传播)。

大学校园有接触西方文化的条件,也有宣传中国文化的有利条件。外语课堂应该是接触西方文化、评判和有条件选择采纳的平台,外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这个平台上把文化传播渗透于大学外语课堂,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3 多媒体网络技术下大学英语文化传播途径和策略

网络技术下大学英语文化传播的途径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材料丰富多彩,教学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教材不再拘泥于课本,教学模式也不再是照本宣科。视频、音频、图片、动画大量地呈现于课堂上,原版图书、影像也不再稀缺,同步影视也会经常带入课堂,学生所听所看所学都是活生生的、与世界同步的真实材料。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接触与显现阶段,而教师课堂的教学渗透就应该是选择采纳阶段,这一阶段极重要又往往被忽略。

根据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的文化传播过程,笔者认为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播应该采用图1所示途径:第一个阶段是接触与显现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等高科技,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第二个阶段是核心和关键,教师设计课堂活动,事先做好组织和安排,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学生情绪的调动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挑战,因此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变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最后一个阶段是认知过程中的温习巩固,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觉学有收获,给他们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

多媒体网络技术下大学英语文化传播的策略 “教育者是具备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的要素,是教育信息的传递者和导控者,同时也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和处理者。教育者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向别人发送信息,并控制传播过程,把经过选择的知识、技能等信息转换为信号传送给受教育者。”[3]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惑解业,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也要传播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工具,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传播文化这个方面,外语教师应该首当其冲。作为语言教师,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文化的传播。但是传播本身不是布道,不能空洞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在文化传播中应该注意策略和方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汲取的一点儿粗浅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与探讨。

材料的选择要保证文化传播来源的真实可靠,教学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既要原声原版,又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

教师在进行文化嵌入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避免个人情感和个人偏见,尽量客观和真实。

文化的选择依据很重要,为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必要的讨论和辩论是课堂活动的内容。

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同等重要,既要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也不能忽略中华文化。这样可使学生做出对比和正确判断,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挖掘和研究文化根源,促进文化学习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实验室环境自主学习,接触到真实的不同的教育资料和资源。教师可以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他们机会去探讨与文化相关的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外语教学突破传统书本和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变化。

现代网络技术为文化传播活动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也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下通过E-mail、QQ群、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和学生交流沟通,分享学习资源。

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教师要把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文化的传播结合起来,相互贯通。尤其是对于有文化背景的成语、习惯用语、俗语和谚语等的教学,更不能忽略其文化和历史的渊源。

4 结语

大学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但是文化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格拉德斯通(Gladstone)指出:“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4]。大学英语教学应在重视语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文化的输入,语言知识的学习只有在文化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深刻和自然。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递,提高其跨文化的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谢建明.文化传播模式及其过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2]胡伟希.文化传播与人的本己存在方式[J].浙江学刊,

2002(6):5-9.

[3]彭北萍.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育传播要素探究[J].现代传播,2015(5):164-165.

[4]杜芳.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8-120.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大学英语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