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细节处理的实践研究

2017-06-16 23:29王锋华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历史课堂实践研究

王锋华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不仅表现在巧妙地解决各种种问题,更在于对教学细节的处理与把握。本文以历史课堂为载体,主要从教学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语言的表述、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细节的关注等方面探讨对细节的把握。以期探寻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期生成知识,开成感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细节;实践研究

引言

今年十月中旬,桐庐县历史教研活动中,开设了“同课异构”的两堂课,两位教师分别围绕着“人民当家作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步骤完整,层层推进;内容充实,教师讲解详细;学生听课认真。评课时,老师就两堂课谈了新课程衔接教学的有关话题:如何对教材进行取舍、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课堂有效参与、材料的引用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点拨等方面进行讨论,教师们各抒已见,讨论热烈。在相互的碰撞与交流中,我想到了“细节”一词。

“细节”,从字面上看: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处于教学过程关节点上的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接作用的教学行为。教学细节形成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作的一个词语,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如何才能让历史教学的课堂细节达到最佳的艺术境界呢?

一、教学问题的设计

(一)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关的,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层层渐进,使问题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注意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去思考、联想。

以专题二《中国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的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课文中主要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哪些滔天罪行,请举例说明?

2.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主要有哪些阶层?请分别说说他们是如何进行抗日救国运动的?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抗日战争有何变化?

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战场,是哪两个战场?如何评价这两个战场?

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在抗日战争中却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为什么中国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6.作为一名中学生,从近代百年屈辱史中你得到了哪些感受?

(二)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新课程目标中所提到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在细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逐渐会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广阔、深刻。

例如,在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中,教师在讲“三公九卿”的职能时,出示如下一段材料: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并说明理由。

有学生答是御史大夫,理由为御史大夫的职能是监察百官,“丞相车骑众”。有学生答是太尉,理由是太尉的职能是掌管军事,因为“车骑众”;也有的说是卫尉,因为其职能是负责宫中禁卫军。学生说的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秦朝“三公九卿”职能的了解,寓教于乐,至于问题的答案就显得次要了。

再如:结合课本知识、课后阅读与思考,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探究焚书坑儒、挟书律与秦的统治和灭亡有何联系。由各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积极作用:强化思想的统一,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消极作用:這些措施钳制了思想,毁灭大批古代极为丰富的文化典籍,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成为秦朝短命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对学生发言权的保护与尊重。

教学实录片断: 高中历史课上,有位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 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 ”

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

分析:这是教师在讲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比较、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中出现的一幕。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的自尊心更强,他们在课堂上能主动举手发言的并不多。学生甲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总结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的一个不同之处,是难能可贵的,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可教师的点评,却是一种否定性的评价,这不仅伤害了甲同学的自尊心,而且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消极性的暗示,挫伤了他们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室里出现了鸦雀无声的尴尬局面。

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情况,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这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已经找到了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的一个不同之处,很好。大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不同之处?”这样的点评对甲同学是一种褒扬,也必然能激励其他学生继续思考,踊跃回答,课堂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二)教师提问时的站位。

现在的学生能主动起来回答问题的已经不多了,能起来大声回答问题的更少了,学生回答说话声音像“蚊子”。当教师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们的教师会情不自禁的靠近这位同学,以显得量生关系亲近。这样,会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更轻些。以至于回答只有教师和他(她)邻近的同学能听见。有时教师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还会帮助重复同学的回答。这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效率,长此以往,使课堂失去了生机。

我想,一方面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大声音回答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否拉开学生与教师的空间距离,迫使学生大声音回答问题。以至全班都能听到。如:第一、二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站在第三、四组位置。前排同学回答问题的,教师是否可以站在后排位置。总之,让学生知道,他的回答是讲给全班人听的,不是讲给教师个人听的。只有全班听到了,才能对大家起到共鸣。

除此,教师的一些鼓励话语也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如“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的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等。

三、课堂语言的表述

(一)语言贵在“准”字。

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科学性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力求做到语言确切 ,用词严谨。如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应该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或者“封建君主制度”。有的教师说成是:推翻了“封建社会”。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结束了君主制度,而我们的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后来新老军阀的统治,都没有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在这里,“封建君主制度”和“封建统治”,文字上的差别无几,而概念却完全不同。

(二)语言要讲究“精”字。

历史课堂语言要讲究一个精字,说话务求明白、简炼、干净。教师上课应防止出现“官腔”、“训话腔”。一句话一个“啊——,”两句话一个“懂吗?”,不断的“这个、这个”,无数的“嗯、嗯”……这些话会使本来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

为了使学生全部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有些好教师养成了重复的毛病。为什么要一句话重复几遍呢?在特别重要的关键性的地方,或者估计学生有听不清楚的地方,是不是要重复一下呢?为使全体学生都没有滑过你的话音,教师完全可以把已经说过的意思,换一个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再表达一次,从而避免了简单的重复,但却达到相同的效果。

四、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细节的关注

用“细节”说话是一种教学策略。策略是人制定的计划、方法、方案、途径和手段,包含了监督、指导的意味。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生成的全部“细节”。因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一)积极发动学生去寻找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人民版(必修一)教材,体例新颖,内容容量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尽管教师对教材会进行整合,但也難免考虑不周之处。发动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一些隐性内容,既是对教师备课的一种补充,更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体现。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一张表格。

序号 专题 页码 教材内容摘录 你们的处理建议

易错点 重点/难点 表述不合理

1

2

操作说明:将全班分成6-8人为单位的几个小组,一组负责一个专题的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分别找出教材中哪些是易错的知识点,哪些是重点(难点)的知识,哪些是教材中表述欠合理的(容易给人造成歧意的)知识,并将其摘录下来。然后,由小组讨论决定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把握。

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出教材的内容,对教材内容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讨论自己的阅读体会,将问题进行集中,删选,最后完成上述表格。现将学生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附:

序号 专题 页码 教材内容摘录 我们的处理建议

易错点 重点/

难点 表述不合理

1 二 P44 中国官兵奋战一个多月,以损失1.95万人的代价,消灭日军1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不合理) 疑问:中国军民的伤亡比日本还多,为什么还说是胜利,且是最大的?

2 七 P140 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易错点) 这里“成文”两个字是关键词,如果少了,就容易跟《十二铜表法》相混淆而出错。

3 二 P46-47 抗日战争的意义(重点) 这是中国人民的第一彻底的胜利,中国国际威望提高的证明。

(二)认真指导学生对作业规范性的重视。

学生作业不规范,尤其是主观题,这是一个通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去重视它?有没有一种好的方法呢?笔者选择自己任教的一个班级,以本班学生的作业为个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扫描,制成PPT,在本班进行讲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片断一:

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如下图:

师问:请你们说说,这位同学的作业存在着哪些不足啊?

生答:用铅笔答题,没有空两格,没有写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了不足,并展示投影片:

1.用铅笔作答,正规考试时一律以零分处理;

2.没有写出问题的题目(作业本上),考试时给出问题时不用写;

3.答题时,首先应该写上“答:”。

接着,教师又展示第二位学生的作品:

师问:上面的作业,你们看出问题了吗?

生答:没有。

师答:我们同学上交的作业如果有了错误,你们会订正吗?(稍停),从我这些天的作业情况来看,能够对作业进行认真订正的很少。上面这位同学做的很好,非常重视对作业的订正。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啊。那以我们应该如何订正呢?

指出作业订正的要求。投影片展示:

关于作业的订正:

1.作业做错,应该及时订正;

2.订正作业应与前次作业不同颜色的笔进行;

3.订正作业时,不要将原答案涂掉;将正确答案写在旁边,以示对比.

……

最后,对学生的主观题答题规范进行了小结:

主观题答题规范

1.答题时,首先应该写上“答:”;

2.做在作业本上的作业,应该先写好问题,再进行答题;

3.如果答案的文字量较多,则应该分段或用序号清楚标明;

4.答题完毕后,将问题与答案通读一篇,检查是否对路;

5.答题时,要求字迹清楚。

本案中,笔者以本班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形象直观剖析。指出了学生作业中的一些弊病,起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功效。通过此次的分析,笔者发现在后来的几次作业中,学生的作业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课堂常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要想课堂学习有效,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作保证。在开学之初,教师上课时让学生拿什么物品,学生基本上就是“啪拉啪拉”翻抽屉,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也是一个不良的习惯。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历史课应该准备好的物品,如历史课本、历史图册、笔记本、作业本等。刚开始,学生对此很不习惯,因此在每节课前,笔者首先是巡视教室,检查学生的课堂准备情况并进行督促。在每节课前又加以提醒。这样一直坚持了约三周左右。一个月后,笔者发现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课前的准备工作了,基本上看不到学生“啪拉啪拉”翻抽屉的声音了。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他控”实现了“自控”的转变。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时间,更需要监督。在以后的日子里,笔者又着力培养他们好读书、勤思考、善思辨的习惯,教育他们继承传统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尤其是培养学生开发自身潜能,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几点思考

历史的细节很多,细节也很受学生欢迎,但好东西也应使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否则会“过犹不及”。课堂教学内容的细节也是如此。历史细节的选取和凸显必须以科学性、典型性、精练性为原则,不能哗众取宠,不加选择。

1.选用细节的科学性。

史学以真实为崇高,每一位历史教学者都应当能将“尽量真实的把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作为自己的任务。让历史有魅力的细节应当是来自于可靠的、有考证的或者是权威学术资料的。不能对学生投其所好地随意想像、编造、拼凑细节,那样的细节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

2.选用细节的典型性。

与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历史人物等有关的历史细节总是有不少,但是,一堂课40分钟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里要把众多的细节都用上不可能。由此细节的筛选就显得异常重要。我们应当围绕教学目的选择与教学重点紧密相关的最典型的细节。并且要将关键的细节用在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让细节更加激动人心;让细节使历史人物更加丰满和栩栩如生;让细节使得历史情节更加感人。

3.历史素材选择的精练性。

教师在选择历史素材时,首先必须倡导“精练”的原则, 即在满足相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少而精的历史素材。对反映相同主题,起到相同效果的历史素材最好不多次重复。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教学细节,需要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就能在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人生,成就完美。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2]聶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教育研究2005.(10)。

[4]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历史课堂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