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中弘扬传统文化

2017-06-17 00:21费守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弘扬意境传统

费守美

韩国将端午节列入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2012年10月,韩国学生参加了在云岘宫举办的科举考试,席地而坐进行限时作文。面对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中国中学语文课程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经典的比重。苏教版开设了诸子百家、唐宋诗词鉴赏等选修课程,国家也规定了清明节、中秋节的法定假期,以期能发挥这些传统节日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也绝不能断代。因此,教师有必要將弘扬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学生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的平台。

一、以活动为载体,搭建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

通过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传统文化的积淀。一是要求学生对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调查摸底,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这样的调查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二是组织学生过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时,要求学生了解“年”的来由及各地过年的不同风俗习惯,记录每户人家有特色的春联等;清明时,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端午时,组织学生包粽子;中秋节时,举办诗歌朗诵会,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重阳节时,去登高秋游;等等。三是定期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读书会、辩论会、诗会、参观走访、听国学讲座等。四是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启文化之旅,游览名胜古迹,亲身感受与体验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最后撰写考察报告。

二、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加强基本人文知识训练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学校的大课堂开设传统文化讲座,内容包括诗词曲赋鉴赏、儒家经典赏析、中国古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民风民俗研究等。同时,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如,书法、国画、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学常识等,将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培养结合起来,将人格培养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将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

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单的几个字不仅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还可以营造优美的意境。如,国画,在寥寥几笔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可以创造出悠远的意境。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如此,“小桥流水人家”这三个简单的名词组合成了江南的绝美景色:流水潺潺、青石板、白墙黑瓦、吴侬软语、莺飞燕舞。所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并让他们感悟其中的意境,是教师的职责。与学生交流是一种启发学生想象的好方法,能使学生融入到意境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如,秋风起了,“无锡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星期五了,“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星期六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痛快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忧愁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浪费时,劝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豪放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有了这些传统文化的积淀,还怕作文不出彩吗?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是难事,教师只有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学生才能纠正在阅读写作过程中背离传统文化的倾向,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猜你喜欢
弘扬意境传统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春色满园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少年力斗传统
一朵花的意境
清明节的传统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