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状况的实证调查*

2017-06-17 01:42何安明戴贤伟惠秋平
中国德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恩惠量表维度

何安明?戴贤伟?惠秋平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推进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了解青少年感恩和亲社会行为的真实状况,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可以为现实的感恩教育和亲社会行为培养提供启示。

感恩是个体在认识到施恩者所给予自己的恩惠或帮助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感激并力图有所回报的情感特质,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人格特质[1],感恩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包括为了他人利益做出自我牺牲的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2]。在21世纪,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越來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和传统美德。感恩和亲社会行为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青少年不知感恩、自私、冷漠、暴力等现实状况也时时见诸报端,不禁让人担忧当前青少年的感恩和亲社会行为现状究竟如何?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推进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了解青少年感恩和亲社会行为的真实状况,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可以为现实的感恩教育和亲社会行为培养提供启示。

一、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在河南省某所高中以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38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55份,剔除无效问卷25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30份。其中,男生143人,女生187人;高一95人,高二139人,高三96人;生源地为城镇的174人,生源地为农村的156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评式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纸笔测验。

研究中采用的青少年感恩量表(Adolescent Gratitude Scale,简称“AGS”)[1],包含6个分量表: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AGS采用5点式计分,分数越高者,说明在该感恩因素方面或整体来看表现越好。编制时已经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间隔1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91,与GQ-6感恩量表(Gratitude Questionnaire-6)中文版之间的同时效度为0.50,对社会支持的预测效度为0.39。

研究中采用的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简称“PTM”)[3]共有 26个题项,分别由公开的、匿名的、利他的、依从的、情绪的、紧急的这 6个维度构成,采用5点式计分,分数从1到5分别代表从“非常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亲社会倾向水平越高。经检验,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学测量指标,6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5左右,对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适合作为本研究的调查量表。

运用SPSS20.for Window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感恩的调查研究结果

1.高中生感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注:因素1 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因素2 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因素3 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因素4 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因素5 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因素6 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下同。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感恩总体平均分为3.70(3分为理论中值),表明高中生感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因素按得分大小排列依次为:因素4、6、1、2、3和5。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因素4得分最高,说明大多数同学对他人的帮助是心怀感激的;对于同学给予的帮助所产生的体会与感谢,既可以促进学生感恩心的养成,也有助于以后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他人的合作共赢。因素5得分最低,原因可能是,高中阶段面临高考的巨大任务,学校的一切活动均以学习为核心,学校很少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使得大部分学生虽想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却没有施展和表现的机会。

2.高中生感恩不存在性别差异

注: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由表2可知,以感恩及其各因子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因素5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外,感恩及其余各因子均不存在差异。说明男女高中生在体验感恩的强烈和程度方面,性别取向不明显。在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上,女生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体验和认知到感恩并更多的表现出感恩行为。可能是因为男女生存在移情能力的差异,在社会化进程当中对性别角色的期望是不同的,女生相比男生在情感体验方面更加深刻,移情能力普遍高于男生,更容易对社会的恩惠心存感激。

3.高中生感恩不存在生源地上的显著差异

由表3可知,因变量同上时,以生源地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中生感恩总分以及各个因子得分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不管城镇还是农村,家庭孩子普遍较少,孩子大都能得到父母很多的关爱。另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学生,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文化的影响让他们普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4.高中生感恩不存在年级上的显著差异

由表4可知,因变量同上时,以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感恩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因素4和因素5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二因素4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高三年级,这可能是由于高三学生正处于冲刺高考的阶段,忙于备考,因而很少有时间去处理交际问题;高一因素5维度得分显著分别低于高二、高三,可能是因为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转入到高中,对社会的感知和关注不是太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结构在发生变化,情感趋于稳定,对社会的恩惠才容易引起共鸣,才会更多地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二)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结果

1.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由表5可知,高中生亲社会行为总体平均分为3.60(3分为理论中值),表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因子得分按大小排列依次为利他的、紧急的、情绪的、依从的、匿名的和公开的。也许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做好事不留名,付出不求回报,所以公开性的亲社会行为得分最低。利他得分最高,说明自古以来,在儒家仁爱思想的熏陶下,大家习惯互帮互助,助人为乐。

2.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

由表6可知,以亲社会行为及其各因子为因变量,性別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男女的亲社会行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城镇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高于农村高中生

由表7可知,因变量同上时,生源地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中生亲社会行为总分及匿名的、依从的、情绪的三个维度得分在生源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此结果与地域、文化和宣传等因素有关,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较为频繁,道德宣传力度较大,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更深入人心,这就使得城镇青少年更乐意、也有更多机会进行亲社会行为。

4.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不存在年级上的显著差异

由表8可知,因变量同上时,以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利他的和紧急的两个因素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二利他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高一;高一紧急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高三,高二紧急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高三。这可能是由于,高一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这个环境还不够熟悉,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而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升学、考试这些迫在眉睫的压力因素导致他们处于较为低下的行为反应状态,可能很少去关注学业之外的人、事、物。

(三)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

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9。

由表9可知,在感恩总分及其各因素得分与亲社会行为总分及其各因素得分的关系中,除了感恩中的因素6与亲社会行为中的公开倾向不存在显著相关外,感恩总分及其他因素得分与亲社会行为总分及其他因素得分之间的相关均是显著的。这充分说明,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密切,高中生的感恩水平越高,就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感恩作为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情感和人格特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在亲社会行为领域中具有正面且独特的作用,懂得感恩的人更容易认识到、体验到他人的恩惠和帮助。

三、对策与建议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状况不仅与其身心健康发展相关,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基于高中生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及关系研究结果,本研究对高中生的感恩教育及亲社会行为教育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力加强感恩教育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青少年的感恩状况并非十分理想,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青少年自身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具体的感恩教育实施思路上既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民族传统文化中优良的感恩思想,开展仁爱教育,提倡“孝、忠、节、义”;又要与时俱进,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富有时代气息的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等班会和实践活动;参考借鉴东西方最新的感恩研究成果,引导青少年学会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及时报恩、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育出实效,切实提升青少年的感恩素养。

2.培养亲社会行为

实证调查结果告诉我们,高中生亲社会行为还有很大提高空间。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标本兼顾、形成合力。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又要注重知、情、意对行的基础和促进作用,增进亲社会认识,树立合作、助人等亲社会理念。同时应采用归因训练提高移情认知,通过角色扮演等锻炼移情、共情能力,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发展情绪感知、理解和胜任能力,增强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动机,帮助青少年确立仁爱、博爱观念。

3.感恩教育与亲社会行为培养相互促进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实际的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培养活动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充分利用感恩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影响和预测作用,以情促行,通过积极有效的感恩教育增进青少年的亲社会倾向和行为;另一方面,发挥亲社会行为对感恩的反作用,以行激情,通过合作、分享和奉献等亲社会活动进一步增加青少年积极情绪的体验,强化其感恩意识和倾向。让感恩教育与亲社会行为培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青少年的感恩水平和亲社会行为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基于特质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的编制——以自陈式量表初步验证感恩三维结构理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62-69.

[2]寇彧,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86-91.

[3]寇彧,洪慧芳,谭晨,等.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1):112-117.

【何安明,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戴贤伟,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惠秋平,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郭文佳

猜你喜欢
恩惠量表维度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浅析中日两语言中的授受关系
爱你本来的样子
《恩惠》中女性人物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