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例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

2017-06-19 18:36
物理之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例研修过程

程 洁

(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物理课例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

程 洁

(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本文通过对课例研修活动过程的反思与总结,展现了课例研修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能力、深化教学反思的有效手段,也是让每一个教师真正参与到教研活动的一个主要途径.

课例研修;动能;动能定理;合作;反思

1 引言

课例研修是指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主要过程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教学过程,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共同参与课后反思,调整教学行为,修改教学设计,并完成二次备课.整个过程不仅有效激发了授课教师投身课改的主动性,通过不断反思与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发展.它强调了团体的互助与合作,在交流中共同增长知识和能力,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 课例研修与教师成长

2.1 提升理论水平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开设公开课的必要前提,在对“动能和动能定理”这一课的独立备课过程中,为了让教学设计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精益求精,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现代社会网络的发达让教师能够收集到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冗杂的内容也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加以归纳总结,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动能的引入中,我们可以用视频、图片、实验等方式,根据高中生理解概括能力已经相对成熟的特点,笔者通过展示龙卷风、海啸、火箭等图片,让学生加以归纳总结,学生很容易能够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一结论,进而引入动能这一概念.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用到其他的引入方式,但丰富的资源已在笔者的脑中沉淀.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课例研修就是这样一个为了收集“一杯水”,而得到“一桶水”的自我提升过程,有利于促使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用理论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用理论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2 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只靠“一张嘴一支粉笔”,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研组集体思维的碰撞可擦出无数的灵感与火花.例如在对动能大小影响因素的教学中,笔者播放了汽车、赛车和飞机碰撞的几个视频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出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课后听课老师提出建议,利用学生桌上的矿泉水瓶,装满水,装半瓶水,用空瓶等可以完成互动性更强的实验,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此外,在素材的运用上,除了利用常见的PPT、图片和视频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专业工具,如“绘声绘影”、flash、3dmax等软件.在本节课中,笔者利用“绘声绘影”将三条电视新闻剪辑,并加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视频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课例研修的开展,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加强教学能力,并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创造充满趣味的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索中去,并将所学所得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2.3 加强教学反思

3 课例研修与团队合作

3.1 交流探讨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团结互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与特长,汇集起来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课例研究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增进了大家的共同交流.课例研修一改以往“你上课我听课”的教研模式,形成“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教研氛围.每一位老师都将个人的反思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并与授课老师分享.不同的教师对同一课题有着不同的思路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也风格迥异、各有所长.针对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授课老师改进教学方式,细化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大家的建议下,笔者对教案不断修改,多次备课、授课与反思,并形成最终的教案,从而完成一堂由十几个人共同研制的公开课.在这一系列循环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成功中分享喜悦,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3.2 自我提高

课例研修的开展使全体教师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对授课老师的点评并不只是笼统的胡子眉毛一把抓,而需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字,这要求教师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和精炼的概括能力.例如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笔者提到:“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比较出动能的大小”,细心的老师就指出碰撞的后果还与作用时间有关,需要运用到动量的相关知识.在对动能定理表达式的分析过程中,有老师提出:对于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之间的等号需加以说明.在经过多次修改后,听课教师仍会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评价、反思能力.评价不仅能为授课者带来宝贵的建议,同时也提高了自我评价、反思的能力,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课例研修的开展,不仅仅停留在研究的过程上,还需要把研究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要求参与课例研修的教师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在不断参与课例研修的过程中,教师的写作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3.3 终身学习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就将停止教学.时代在不断变化,知识也在日新月异,作为教师的我们决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实自我,终身学习.课例研修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督促教师加强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反思、研讨来改正自身的不足,借鉴他人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工作多年的老教师经验丰富,在交流的过程中毫无保留地给予年轻教师指导,使其能在教学上得到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年轻教师带着全新的理念加入教育团队,为团队注入青春活力,提升了团队的工作热情,让老教师保持年轻的心态,克服职业倦怠,孜孜不倦地探求新事物、新知识.在课例研修的过程中,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氛围,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上互相补充,这样才能够教学相长,并达到终身学习的效果.

4 小结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课例研修,以其自由开放的特点,为教师创建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并突破单一听课评课方式,建立合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对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自由地抒发个人的观点和建议,互相学习,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课例研修的成果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能够从中学有所得,坚持下去,必能收获惊喜.

[1] 齐健,李秀伟.教师课例研修的理论视野与实践要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2] 赵素青.在课例研修中收获着、成长着[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5).

[3] 苏婷.教师在“课例研究”中合作成长[J].中国教育报,2008,(10).

[4] 吴志明.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物理课堂生成策略[J].物理之友,2015,(1).

猜你喜欢
课例研修过程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