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作服务体系组织机制研究

2017-06-19 04:06李莉徐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协同主体育人

李莉 徐建

摘 要 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发挥各育人主体的资源优势,激活资源存量,放大资源效能,实现协同方利益最大化。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体制机制,形成育人共同体,加强各协同方的联系、扩大耦合界面。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协作服务体系 组织机制

1协作服务体系的主要特征

(1)目标一致性。政府、高校、企业虽然是三类不同性质的组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同维度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政府、高校和企业战略协同的契合点,协同育人组织建立在多方主体共同利益基础之上,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共同目标,而将不同育人主体凝聚在一起,进行长期合作。虽然人员流动性较大,但组织保持动态的稳定与平衡态。

(2)主体互动性。在协同体系下,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消除了,政府的政策链、高校的专业链、企业的技术链达成一体化状态,提高了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体现了多方融合、合作进步、协同作战的模式。三方之间呈现一种新型的关系:互惠互利、共生共荣的网络组织结构取代了层级阶制、界限分明的点状松散结构,接纳与配合代替了等级和排斥,协调与互助代替了指挥与控制,鼓励和促进代替了限制与禁止,积极参与代替了被迫接受,认同、信任和包容成为共同行动的基础。

(3)時空接续性。从时间连续上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从空间连续上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要从校园走向社会,参加体验式、情景式的能力训练。协同体系是一个动态匹配的过程,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衔接的,三方组成的协同系统呈现“失调——协调——新的失调——新的协调”的波浪式前进趋势,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同组织体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因素

协同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各个主体之间良性互动和资源整合。运行过程中,要受到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互动过程影响。

(1)个体因素。协同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领导者、导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育人效果。优协同育人领导者需要具备综合的学科知识、丰富的管理阅历及令人信服的个人魅力。高校名师、成功的企业家、投资专家等组成的导师团应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具备跨领域合作思维、良好的沟通能力。

(2)组织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组织机构、目标、文化、任务等因素影响育人效果。协同育人的组织机构要健全,要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完善的组织制度。

(3)过程因素。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政府、高校和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共享等因素影响育人机制的正常运转及效果。协同育人工程涉及到多元主体、多种资源、多种利益,因此需要在组织领导下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方面形成共识,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分歧和差异的化解、利益和风险的均衡,使得协同育人组织沿着健康、和谐的轨道前进。

3协同组织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实现

在创新协作服务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充分考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育机制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健全三边组织领导

协作服务注重强调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关系,强调这些主体的共同目标是实现科学研究和商业化之间保持最优化的联结。三者同等重要,任何一方不积极参与,整个螺旋就不能稳定运转。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具有重叠、交叉功能的双边或三边混生组织,如建立大学生科技园、创新创业学院、协同育人联盟等。

3.2动员和利用共享资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所需的政策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均掌握在不同的主体手中,高校单凭自身力量难以利用所有资源。高校要发挥关键角色的作用,有效地组织、串联起协同育人系统中各类节点,激发、整合各种优势资源的流入和投入,发挥各育人主体的资源优势,释放相关要素的活力,形成育人系统稳健、持续地运行和发展,实现协同方利益最大化。

3.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同样需要构建长效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协同育人的动力包括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外部动力源于市场不断变换的挑战和宏观经济环境刺激,内部动力源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各合作方对预期利益的追求,这种利益又分为内部边际收益和非物质利益(各协同主体发展的需要、精神上的满足等)。要建立完善的约束制度或奖惩制度,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方的职责,做到奖罚分明。

3.4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评价机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对协同育人各方对组织的贡献和不足进行评估,更可为宏观上对协同育人政策、措施进行调整提供参考,完善组织反馈机能。协同育人环境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对协同育人企业税费优惠、金融支持政策,创新创业法律法规,协同育人联盟数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数量,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及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等。协同育人投入包括人力、资金、设备、场地等投入。投入的评价指标包括高校创新创业导师数量及结构、创新创业活动经费及经费中来自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的比例、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场地面积、创业孵化园数量、级别和面积等。评价考核可以采取自评、他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5.

[2] [荷]劳埃特·雷德斯多夫,马丁·迈耶尔.三螺旋模式和知识经济[J].周春彦,译.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1):12.

猜你喜欢
协同主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协同进化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