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7-06-19 17:21郭守涛
中国市场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生产工艺

郭守涛

[摘要]面对国内人工成本快速增长的趋势和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汽车制造企业人员总量管控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有效控制人员规模,实现人员精益配置,降低人工成本,是汽车制造企业亟须解决的难题。文章基于对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各生产基地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以此提高企业的人员配置效率,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投资因素;生产工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149

基于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十几家生产基地人员及效率管理的现场调研,结合战略、技术、财务等专业人员的研讨分析,文章认为影响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因素主要包括战略层、经营层和人力资源管控层三个层面的因素。

1影响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因素调研分析

11投资因素对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

按照《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存在一条资本和劳动力组合的曲线,称为“等产量曲线”。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为追求最大化的利润目标,资本投入和人员配置存在最佳的组合方案。资本和劳动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较高的资本投入,可以按照一定的边际替代率替代相应的劳动力,即增加前期资本投入,可减少后期的劳动力投入。结合调研企业的实际看,因调研的企业遵循谨慎投资的原则,采用滚动投资、节约投资、限额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前期投资以小批量、多批次投资居多,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致使后期要实现相应的产量或超预期的产量,就需要投入相应或更多的劳动力来实现,例如调研企业焊接生产线的单车人工成本总体呈现“5万辆线—8万辆线—10万辆线”逐步递减的趋势。从最优投资方案的角度看,产量过低的产品投资或过于谨慎的产能投资,对人工成本使用是不经济的,对后期的用工规模控制也是不利的。

调研企业在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在项目前期参与较少,项目流程参与度不够,关键管控指标不明确,人力资源对投资决策的支撑度也不够,致使在投资已确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只能提供相应的人员配置,以保证投资项目既定产量目标的完成。从劳动效率提高和管理提升的角度看,从严控制用工规模和人工成本使用与人员配置保障存在矛盾,过少的人力资源前期参与度,不利于后期勞动力成本的节约和控制。

12生产工艺因素对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

汽车制造企业不同的产品平台由于车型的尺寸、配置等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操作人员配置也不同。按照调研企业的产品平台划分1~4级四个平台,平台标准越高,人员配置定额也越多,如2级平台车型S2与4级平台车型S4总装生产线人员定额差异达20%。产品平台越高,工作量差异越大,需要的人员配置标准越多。

汽车制造企业同一产能不同生产工艺方案对生产线的工位设计存在较大差异,生产工艺方案直接影响生产人员定额配置,产能越大、工位数设置越多,人员定员配置数也就越多,且不同的批次建设方案,对人员配置总量影响也较大。调研企业同为10万辆的焊接线,一次建成的人员定额为295人,而分两批次建成的人员定额为351人,人员定额差异近20%,一次性投资到位比分批次投资到位需求的人员更精益。

13产品自制率因素对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

产品自制率的不同,将造成汽车制造企业工作量的差异,进而影响人员配置。以调研企业冲压自制零件数量分析,相同生产线下、不同的产品自制率决定着不同的人员配置,整车产品自制率越高,需要配置的人员也越多。而影响产品自制率高低的因素,不仅有人员配置的需求影响,也有利润贡献、生产基地外部环境、生产场地、产品生命周期及产量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14生产自动化率因素对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

基于调研企业不同地区的人工与设备成本对比分析,自动化率高的投资方案较人工投资多的方案一次性投资大,但后期成本低。根据调研企业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基地机器人设备投入差异分析,一台机器人相当082个操作人员,即一台设备在双班时可替换164个操作人员,自动化率与人员配置呈负相关关系,自动化率越高,人员配置越节约;同时,机器人投资回收期重庆地区为374年,北京地区为309年,均小于产品生命周期5年,投资自动化设备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综合产品质量、安全、效率等因素,投资设备也具有优势,不仅利于减少用工、降低成本,还利于产量质量、效率提升和生产安全的保障。

15产能利用率因素对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

调研企业各基地人员配置的主要依据为当年产量规划,而各基地产能利用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力资源的需求总量。产能利用率高的基地,人员需求与定额配置相匹配,劳动效率则高;产能利用率偏低的基地,由于前期的人员配置已到位,在短期内表现为人员工作不饱满,有一定富余人员,但减员又非常困难,劳动效率偏低。从调研企业各基地的产能利用率与人员配置率对比来看,当产能利用率与人员配置率的比值达到12倍以上,各基地的人员配置才较为合理,人员效率才发挥到较大效果。

16生产组织方式因素对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

汽车制造企业的销售和生产计划随市场波动较大,对生产班次、人员组织等生产组织方式的选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各基地为了避免生产突然上量出现的人力资源短缺,往往会储备一部分生产人员,从而造成人员需求时快速满足,但在产量下降时,人员减少缓慢,这对人力资源控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单班生产或双班生产方式的选择也对人员配置影响较大,这也取决于企业合理的销售和生产计划。

17业务外包模式因素对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

从调研企业的各基地情况看,多数单位均有业务外包的形式存在。基于统计口径考虑,业务外包用工模式对企业的人员总量及人工成本控制效果明显,同时,业务外包用工灵活,机动性强,用工能够及时应对企业产量波动,节约人工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用工风险。但是,业务外包的用工模式对企业的总成本影响较小,对企业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18人员结构管理因素对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

從调研企业各基地及国内主要汽车企业对比看,生产人员占比为55%~75%,差异较大,同时调研企业部分生产基地由于设备、管理的水平不高,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在生产线增加了辅助人员的配置,辅助生产人员占生产人员的比例达到了38%,辅助人员配置不精益。与行业对标,整车企业各类人员的配置标准和配置方式差异性很大,存在管理人员、辅助生产人员配置过剩的情况。

19管理举措及其有效性因素对汽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

调研企业的人员配置管理工具或举措主要有人力资源配置模型、定员优化精益用工、HPU(单位产品制造工时)管理、严控生产班次、职能人员精益、劳动效率倒逼、劳务外包等方式方法,从管理工具的使用看,借鉴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较少,且体系化不够;从管理工具的有效性看,通过不断的精益优化,现有管理举措效果明显,但管理举措的创新研究以及管理举措的规范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以适应未来的管理需要。

综上分析,文章认为投资、生产工艺、自制率、自动化率等因素属于战略层,处于影响人员配置的前期,对企业人员配置的影响程度较大;产能利用率、生产组织模式、业务模式等因素属于经营层,处于影响人员配置的中期,对人员配置的影响程度中等;人员结构管理、管理工具应用、管控举措有效性等因素属于人力资源管控层,处于影响人员配置的后期,对人员配置的影响程度中等或较小。

2优化整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对策研究

基于影响整车制造企业人员配置的因素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劳动效率。

21战略层面,转变投资理念,加大自动化投入力度,把人员和人工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

(1)转变投资理念,构建全价值链的投资分析。从战略层面看,需进一步转变投资理念,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立投资分析模型,导入全成本管理概念,构建全价值链和全成本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型,从源头上控制人员规模,提高劳动效率。结合工业40的发展要求,需进一步关注、加大自动化投资力度,不仅可提高质量、安全及效率水平,同时也可以节约用工,降低单车人工成本。加强基础数据管理,持续开展生产工艺优化和自制率研究,探索建立最佳产品平台、生产工艺方案,精益用工配置标准。

(2)建立单车人工成本控制模型,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完善项目投资管理原则、标准,将人力资源指标(如:单车人工成本)纳入项目投资进行论证,加大项目投资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的参与力度,从全生命周期、全成本、全价值链的角度引导投资决策。人力资源部配置专门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从投资项目前期就积极介入企业的投资决策,加强人员和人工成本的管控。

22经营层面,进一步优化生产资源调配,增强生产计划与人员配置的协调性

(1)关注产能利用率,充分研究基地产能利用情况,持续优化产品布局;完善人员内部调剂机制,实施人员跨企业、跨地域平准调剂,缓解用工压力。

(2)加强市场销售、生产计划与人员配置的协调,建立人力资源配置分析和管控机制,运用短期用工、顶岗实习生等多种用工方式,快速应对生产计划波动,促进人员配置平稳、高效。

(3)对标企业最优生产组织模式,聚焦生产计划及产能利用情况,采用最优生产组织方式,通过加班、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压缩生产班次,精益用工配置,控制人员规模。

(4)企业须从公司战略层面出发,结合各基地的业务特点和用工需求,加强业务外包模式研究,大胆探索确定各基地的生产运行模式。

23管控层面,提高人员管控力度,优化人员配置体系,推广应用先进管理工具,持续提高劳动效率

(1)企业要从管理模式入手,结合投资、工艺能力、生产组织模式及产能利用率等重要因素,构建一线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配置标准,推广应用优秀管理工具,优化、完善人员精益管理体系,并坚持PDCA管理机制,持续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2)企业要加强人员配置、精益管理工具的研究,精益用工测算与配置管理,构建适应企业管控需要的人员配置、精益工具库,加大管理工具应用的力度,提高管理工具、管理举措的有效性。

(3)企业要基于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人员投入,打造一流的研发队伍;严控生产人员增加,特别是辅助生产人员数量,要完善辅助生产人员配置标准;对标分析各单位人员结构,逐步规范不合理因素,持续调整和优化企业用工结构。

猜你喜欢
生产工艺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的改进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水溶肥生产工艺与技术
PVC糊树脂生产工艺的发展
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耐热钢生产工艺
回火Q690高强钢生产工艺研究
芝麻油生产工艺对细辛素形成的影响
硝酸钯生产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