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建国前雁代晋人进入鲜卑拓跋部的方式及境遇

2017-06-19 22:57韩金华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6期

韩金华

摘要:鲜卑拓跋部在力微统治以后,与中原王朝以及临近部落的交往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雁北晋人,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拓跋社会中,他们其中的佼佼者参与到部落的政治活动中,为加强拓跋首领权力出谋画策,受到了拓跋部落首领的重用,成为了拓跋社会中的新贵阶层。新贵阶层占据了国家政治上的重要职位,排挤了部落旧贵族,从而造成了“新旧猜嫌”。随着拓跋首领权力的不断加强,新旧之间的猜嫌越来越严重,并最终演化成了政治上的冲突。

关键词:拓跋鲜卑;新旧猜嫌;政治冲突

鲜卑族拓跋部自酋长力微统治以后,拓跋部与西晋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随着西晋统辖之晋北地区战乱的兴起,许多晋人纷纷进入拓跋社会。这些晋人的到来,在拓跋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新的人群。他们“直属于国王,并且还是国王权力的有力支持者”[1]。他们支持拓跋首领加强权力,帮助拓跋部落完善典章制度,以及支持进行对外战争,对拓跋部由氏族制到国家体制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人的出现,损害了部落旧贵族的利益,使得新旧贵族之间发生了严重冲突,并最终演化成了政治斗争。

一、晋人入国的方式及其主要代表

第一种方式:由于商业贸易往来留居于拓跋部落。

西晋末年,拓跋部落中已经有了商业贸易往来。许多商人往来于代北与拓跋部落之间,“聘问交市,往来不绝”[2]。拓跋猗卢西幸榆中之时,便有洛阳大贾贲金货随帝后行,进行贩殖获利。在商业贸易的过程中,他们其中的佼佼者被拓跋首领看重,留在了拓跋部落中。雁门繁畤人莫含,“家世貨殖,赀累巨万。刘琨为并州,辟含从事。含居近塞下,常往来国中。穆帝爱其才器,善待之”[3]。大商人王霸对拓跋珪更是有救命之恩。太祖统国九年(385)“刘库仁子显杀眷而代之,乃将谋逆,商人王霸知之,履帝足于众人中,帝乃驰还”[4]。

第二种方式:因逃难进入拓跋部落。

西晋末年,并州地区因外族入侵而卷入战火之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卫操与姬澹才率领宗族乡亲归附拓跋政权。代人卫操“与从子雄及其宗室乡亲姬澹等十数人,同来归国”[5]。此次跟随卫操入国者有:卫勤、卫崇、卫清、卫泥、段繁、王发、范班、贾庆、贾循、李壹、郭乳。不仅如此,卫操入国之后,还“说桓穆二帝招纳晋人”[6],在卫操的劝说之下,许多晋人纷纷进入拓跋部落中。

第三种方式:因拓跋首领招徕而进入拓跋部落。

在进入雁北之地后,对于拓跋部而言,紧邻的西晋政权是一个农业高度发达的文明王朝[7]。他们在与汉人的交往中,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主动搜罗和招徕西晋雁代地区的汉族士人。什翼健仰慕代人燕凤的才学,在多次聘请不果的情况下,“乃命诸军围代城,谓城人曰:‘燕凤不来,吾将屠汝。代人惧,送凤。昭成与语,大悦,待以宾礼”[8]。在拓跋首领的努力之下,像许谦等一批雁北晋人纷纷进入拓跋政权中。

以上根据晋人入国的方式列出了在北魏建国前,进入拓跋部的晋人代表。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在北魏建国前,拓跋社会中这一批特殊人群的存在。

二、入国晋人的境遇

由以上考述,在北魏建国之前,陆续出现了晋人入国的现象。这些晋人的到来,在拓跋社会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他们受到了拓跋首领的优遇,其中,勇武之人参与到拓跋首领的对外战争中;博学多才者,则参与到部落的典章制度建设中去。他们为拓跋部落带去了汉族的先进文化,使鲜卑拓跋部接受了一次汉化的洗礼。

(一)武将参与拓跋首领的对外战争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爆发。匈奴刘渊借机屡次侵占西晋并州之地。先后出任并州刺史的司马腾与刘琨无力与刘渊抗衡,无奈之下,只得求救于拓跋部。在解救并州,抗拒刘渊的战争中,入国的晋人起到了重要作用。莫含“为穆帝所重,常参军国大谋”[9]。同时跟随莫含入国的宗族乡亲,“卫懃,安乐亭侯;卫崇、卫清,并都亭侯;卫泥、段繁,并信义将军、都亭侯;王发,建武将军、都亭侯;范班,折卫将军、广武亭侯;贾庆,建武将军、上洛亭侯;贾循,都亭侯;李壹,关中侯;郭乳,关内侯。皆为桓帝所表授也”[10]。他们在受封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拓跋君主的对外战争中。昭帝十年(305),“匈奴别种刘渊反晋于离石,自号汉王。并州刺史司马腾来乞师,桓帝率十余万骑......乃使辅相卫雄、段繁,于参合陂西累石为亭,树碑以以记行焉”[11]。穆帝三年(310),刘虎攻晋新兴、雁门两郡,平文皇帝率兵两万以助琨打败刘虎。

(二)文人参与国家制度的创建

入国晋人中的文人集团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群体,他们进入拓跋社会之后,参与到拓跋首领的国家建设中去。促进了拓跋部落的汉化进程。回顾北魏的发展历史,“每一次汉化热潮都与汉族名士的流迁与聚集有关”[12]。在北魏建国之前的历史中也是如此。在入国的文人中,卫操“以为辅相,任以国事”[13]。燕凤被“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14]。在他们的建议之下,拓跋鲜卑逐步建立起国家机制。“及交好南夏,颇亦改创......余官杂号,多同于晋朝”[15]。除官制的初步建立之外,法律制度也有了初步创设,“魏初,礼俗纯朴,刑禁疏简”[16]。穆帝“乃峻刑法,每以军令从事”[17]。官制与刑法的建立,加强了拓跋首领的权力,但也极大地冲击了旧贵族的利益,使得他们从部落首领逐步转化成为了国君的臣属,其权力被大大弱化。

三、入国晋人与拓跋贵族的矛盾冲突

晋人的到来,在拓跋社会中形成了一个新贵阶层。他们与拓跋旧贵族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无数新人的涌入必然要求分配足资生产的耕地、牧场,那些上层分子自然要受赐更多的田宅及其他财物,而所有这些,便是国王从氏族、部落中间夺取来的,这样才构成了新旧矛盾”[18]。这种矛盾积累的结果,最终导致了鲜卑拓跋部落分崩离析。

穆帝九年(316),由于穆帝对少子比延的宠爱,导致了长子六修与比延的相残,但背后的实质却是新旧贵族之间,矛盾斗争激化的结果。田余庆认为,六修长期与晋人作战,容易被认作新人,他推测比延母出自旧人部落,猗卢废彼立此,很可能是旧族势力在起作用,而不一定只是出于猗卢的个人爱恶。[19]拓跋猗卢统治时期,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为新人,六修作为其长子经常与新人参加对外战争。穆帝五年(312)六修与辅相卫雄、范班及姬澹等救刘琨。在整个支援刘琨的战争中,六修始终是主要统帅。这无疑会使得旧贵族将六修当作新人来对待,六修之难发生后,“国内大乱,新旧猜嫌,迭相诛戮。雄、澹并为群情所附,谋欲南归,言于众人曰:“闻诸旧人忌新人悍战,欲尽杀之,吾等不早为计,恐无种矣”[20]。于是卫雄、姬澹与刘遵率领乌丸、晋人数万人而南逃并州。六修之难发生后不久,烈帝与炀帝之间又发生了复立之事。思帝与桓帝均为文帝之子,文帝曾作为质子生活在西晋首都洛阳长达数年。归国之后,始祖以文帝“得晋人异法怪术”[21]为由将其杀害。文皇帝当是拓跋鲜卑最早的新人,其二子,穆帝继承其父招纳晋人,实施与南夏交好的政策,并且在晋人的建议下葬文帝及皇后封氏,而思帝立国则为部落首领所重,显然二者是新旧势力的不同代表。因而,烈帝的复立是旧贵族对新贵族斗争的胜利。

然而这场新旧贵族之间的斗争并没有以烈帝的复立而结束,直到昭成统治时期依然存在。时“昭成初欲定都于灅源川,筑城郭,起宫室,议不决。后闻之,曰:“国自上世,迁徙为业。今事难之后,基业未固。若城郭而居,一旦寇来,难卒迁动”[22]。这依然是新贵阶层想要仿照中原体制进行建城立都与旧贵族传统畜牧迁徙不为城郭的争论斗争,也是雁代晋人进入拓跋部落之后,与旧贵族之间矛盾斗争的延续。

综而言之,北魏建国之前,进入拓跋部的雁代晋人,紧紧围绕在拓跋首领周围。他们为拓跋首领出谋划策,制定官职,完善律法,加强拓跋首领权力。反过来,他们也受到拓跋首领的丰厚赏赐,在拓跋部落中形成了一个以晋人为核心的新贵阶层。新贵阶层的到来,对拓跋旧贵族的利益产生了威胁,从而形成了新旧矛盾。虽然新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异常激烈。但却是先进文明对这个原本落后民族的一次洗礼,对此后北魏王朝汉化与占据中原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长孺:《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中华书局,2011年,第190页。

[2](北齐)魏收:《魏书》卷一《序纪》,中华书局,1974年,第4页。

[3]《魏书》卷三三《莫含传》,第603页。

[4](唐)李延寿:《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中华书局,1974年,第10页。

[5]《魏书》卷二三《卫操传》,第599页。

[6]《魏书》卷二三《卫操传》,第599页。

[7]严耀中:《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8页。

[8]《魏书》卷二四《燕凤傳》,第609页。

[9]《魏书》卷二三《莫含传》,第603页。

[10]《魏书》卷二三《卫操传》,第602页。

[11]《魏书》卷一《序纪》,第5页。

[12]王永平:《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第九章《青齐士人之北徙与北魏文化之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06页。

[13]《魏书》卷二三《卫操传》,第599页。

[14]《魏书》卷二四《许谦传》,第609页。

[15]《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第2971页。

[16][17]《魏书》卷一一一《刑法志》,第2873页。

[18]唐长孺:《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第192页。

[19]田余庆:《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魏书·序纪》有关史实解析》,《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年,第156页。

[20]《魏书》卷二三《卫雄传》,第602—603页。

[21]《魏书》卷一《序纪》,第4页。

[22]《魏书》卷一三《平文皇后传》,第3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