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汇率制度改革

2017-06-19 19:57刘全
大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摘 要】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作出的系统规定。我国在汇率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国内外客观情况,先后多次对现有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以使其更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本文通过对2015年8月的最新汇率制度改革进行回顾和分析,对未来汇率制度的发展进行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 汇率制度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 篮子货币 浮动汇率

2015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召开董事会,商议并最终通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去(SDR),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目光回到2015年的8月11日,央行正式宣布采用“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方式。联系三个月前IMF发布的消息,称人民币入篮“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并且“操作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不难猜测央行此举目的之一是回应IMF,为人民币入篮扫清障碍。新的汇率机制却引发市场剧烈波动,8月11日至8月13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6.2530跌至6.3990,仅3天贬值1460点。实践表明,人民币依然属于新兴市场货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需要渐进式开展。由于担心人民币贬值失去控制,新的定价机制仅存在3天,央行自8月13日起实行旨在恢复汇率稳定的,没有明确规则的相机干预直至2016年2月。自2016年2月起,央行明确宣布实行“收盘价+24小时篮子货币稳定”的定价机制。新的汇率定价机制得到市场好评,此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平稳。

汇率制度的选择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汇率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民币汇率制度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迁:1994 年汇率制度改革的意义突出,它结束了我国之前长达十几年的汇率双轨制,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揭开了新的篇章;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新一轮的汇率制度改革计划,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新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

8月11日汇率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调整,要求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收盘汇率,综合考量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再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此次汇改的核心,是央行放弃了对每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干预,而是让每日中间价在更大程度上参考前一日收盘价,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2016年2月,央行明确宣布实行“收盘价+24小时篮子货币稳定”的定价机制。其中决定中间价所参考的三个货币篮子分别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指数、BIS和SDR。因三者变化方向一致,以CFETS为例,央行所主张的中间价的形成定价公式为:当日中间价=[前日收盘价+24小时货币篮子稳定的理论中间价]/2。在此之前,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并公布了CFTES货币篮子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按照原CFETS货币篮子选样规则,新增11种2016年挂牌人民币对外汇交易币种,CFETS篮子货币数量由13种变为24种,基本涵盖我国各主要贸易伙伴币种,进一步提升了货币篮子的代表性。CFETS指数的定义式为:

其中6.1190是基期(2014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将CFETS定义式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提出后,可变为

其中USDX 包含美元指数的六种货币,其余货币构成RESTX,从变化后的公式不难看出“汇率稳定”与“篮子指数稳定”同时实现缺乏经济学理论的支撑,兼顾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外汇市场既不能出清又不能稳定对外贸易环境。汇改后一年多的时间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及CFETS指数的变动情况也验证了这个结果。受宏观经济运行和世界政治事件影响,美元名义汇率和CFETS指数均成下降势态,这主要是受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连续加息及美国国内大选事件影响,“双锚”的定价机制只是过渡时期权宜之计,实际上央行的作法是在避免市场失控的前提下使得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市场化,以期达到清洁浮动的最终目标。此次汇改的积极影响在于,中间价形成市场化程度提高,同时中间价基准地位进一步增强,各家银行的整体报价平均值差距越来越小并且报价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通过数据观察清楚看出“8.11”汇改以来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相对当日中间价的最大波幅远低于2015年初至汇改前水平。其次央行市场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我国外汇市场已具有明显的多重均衡特征,市场预期对于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走势具有重大影响。“8.11”汇改是对我国央行市场预期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从初期的少说多做,到后来的边做边说,央行在市场沟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际社会也对中国政府在市场沟通和预期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汇率制度的选择以及资本账户的开放一直都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剧,汇率制度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这也是最具争议的领域,“没有一种汇率制度在任何时候适合所有國家”,制度的选择应该取决于各国具体的特征。我国的汇率制度是在改革开发过程中,基于中国实际而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而不是按照任何的一种理论设计的路线进行演进的。面临不同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政府先后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在一定时期内都取得了理想的成果,但随着时间推移,旧的汇率制度不断暴露出弊端,客观的要求对汇率制度不断的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由于“不可能三角”的存在,即一国在“固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及“资本自由流动”中最多只能实现两项目标。从中国经济体量来看,放弃独立货币政策不具有可行性,因此是选择“固定汇率+资本管制”还是“浮动汇率+资本自由”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我国能否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国内外失调的困境,尤其在年金融危机以来,过度依赖外贸型的经济模式受到了重大冲击。作为调节经济国内外失衡主要手段的汇率政策也因为国内外的环境日趋复杂而受到严重挤压,人民币汇率制度仍需完善。适时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优劣进行分析,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完善提供适宜的建议,必将有利于我国把握问题的实质,借鉴过往成功的经验,完善我国汇率制度,为制定汇率政策提供依据,进而有效调整我国经济失调的现象,使得我国经济能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经济属于规模大、对外依存度高、贸易遍布世界各地、持有巨量外汇储备、缺乏完善的套期保值市场、政治稳定的发展中国家。从发展阶段和政治、经济状况来看,需要以国家价值标准为基础完善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从我国汇率市场建设层面分析,一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决定基础,使得人民币汇率反映真实市场的供求关系,加强意愿结售汇制度,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合理调整人民币基准汇率,增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二是坚持增加扩大人民币浮动弹性,不仅有利于完善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对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起到助力;最后还需要健全和完善外汇交易市场,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 丰富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品种,完善做市商制度, 同时加强汇率风险监控体系建设,提高国家及企业对汇率风险波动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婧;解析人民币钉住美元制[J]. 管理世界,2002(9):37-46.

[2] 余维彬,汇率稳定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业,2003.10.

[3] 黄昌利,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长期决定:1994-2009[J].金融研究,2010,(6):34-45.

[4] 李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元年已正式开启[N];路透晚报;2014 年.

[5] 丁永琦,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风险与机遇[J].理论与改革,2013(2):89-90.

作者简介:刘全 男 汉族 1987年7月生于江西赣州 人民大学2013级金融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
深港通开启能助推股市上涨吗
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