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就业一体化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2017-06-20 08:54阎佳星王盼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劳动力城乡制度

阎佳星+王盼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以统筹城乡就业为起点,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分治格局,积极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城乡就业一体化问题关系民生与社会安定,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阶段。本文对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进行整体回顾,并针对阶段性问题提出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

中图分类号:F124;F2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一、我国统筹城乡就业主要阶段

我国统筹城乡就业,实现协同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启动规划—控制强化—局部优化”三个阶段。

(一)启动规划阶段

1978-1988年,在计划经济下,为适应重工业战略导向的传统“统包统配制”就业制度,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及与其相配套的住房制度、教育制度等,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降低了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城乡人力资本的形成,造成城乡居民就业渠道与福利水平的非均等化,并引发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是自然灾害与经济落后双重挤压下农村严重的饥荒危机;二是城市的失业危机。1978年底,知青返城,退伍人员返乡,待业人员过剩,我国城镇失业人口达到1500万,由此我国政府从二元就业机制入手,国有企业推进用工制度由固定用工向合同制转变,实施国有企业用工制度变革与 “三结合①”就业方针相结合,形成“双轨制”就业体制,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

(二)控制强化阶段

1989-2000年,为缓解“民工潮”与城镇下岗职工就业难问题,我国政府確立以再就业工程为中心的市场化就业改革。这一时期规范城乡就业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城乡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打破传统计划就业体制;二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建立临时务工许可证和就业登记制度,发放就业卡制度和暂住证管理制度等,1994年劳动部颁布实施《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为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规范用人单位跨省、跨地区招聘农村劳动力提供制度依据。这一时期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主要表现在国家制度性政策的推行和实施,进一步强化城乡就业的统筹力度,为完善就业一体化奠定政策基础。

(三)局部优化阶段

21世纪以来,城乡就业一体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加强农业基础性地位,有序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拓宽生产经营领域,建立新型化、多元化城乡统筹关系,逐步推进城乡就业市场的一体化发展。2001年《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农民进城的歧视性规定,为农民工进城提供公平的社会环境。2007年8月国务院通过《就业促进法》保障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就业机会、过程及结果平等,为农民工享有与城镇职工同等权利提供法律保障。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出强农惠农政策。2014年国务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过度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2016年国务院《关于推进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乡村弱”与“城镇挤”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这一时期统筹城乡就业主要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法律法规等方面不断促进就业、优化创业环境,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安定协同有序发展。

二、反思与展望

在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各个发展阶段,我国政府的制度政策都是阶段性因时制宜,都是在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过程中摸索的结果,阶段性效果显著,但目标结果尚不明确。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统筹协同为基本思路

以人为本、科学统筹。在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加大对城乡社保、医疗、教育等问题的改革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在就业机会、就业结果、就业范围等问题上的差异。另外,要注重工业化、农民工市民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等机制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作用,创新我国城乡一体化机制。

(二)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是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核心路径

我国统筹城乡就业面临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等资源匮乏;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社会保障不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模糊与土地流转不畅;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备,缺乏外源性融资渠道;农村劳动者受教育、培训机会短缺,自身素质与岗位不匹配等。农村社会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乡就业人员在环境条件上的差异缩小,为农村劳动力适应城镇就业、获取就业、培训机会提供条件。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但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不仅是农村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落后等先天条件的牵制,也是模糊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匮乏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制约的结果。因此创新农村体制改革、构建农村支持与保护体系,是统筹城乡就业的必然选择。

(三)构建“政府—企业—就业人员”三位一体的统筹体系

在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中,政府发挥引导与统筹的作用。政府应当向服务型政府机构逐步转变,提供多样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打破“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其次,乡镇企业不仅是城乡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交流的基础,同时为统筹城乡就业提供服务平台,发展乡镇企业是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必由路径。最后,城乡就业对立的表象原因劳动者的差异,农村劳动力迫切需要摆脱片面、畸形的发展,政府应重视农村劳动人口素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农村职业教育、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法制观念等方面加大支持,平衡城乡就业资源,以维护劳动者切身权益为价值取向,推进农村劳动者充分就业、体面就业。

注释:

①三结合就业方针是指国家统筹规划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保民.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6):57.

[2]李保民.我国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路径转换及优化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09(7):33-38.

[3]陈柏庚.积极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几点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09(11):25-28.

[4]李伟.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42).

作者简介:阎佳星,男,河南郑州人,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教师,硕士学历,主要从事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研究,

王 盼,女,河南安阳人,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教师,硕士学历。

猜你喜欢
劳动力城乡制度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城乡涌动创业潮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