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017-06-20 09:41吴艳宇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6期
关键词:事业十月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 100年的俄国爆发了一场改变人类历史的革命,它开辟了一条经济政治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它为世界上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指引了奋斗的方向,它便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总结了人类社会主义事业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经验,继承与发扬了十月革命偉大实践的成果,本文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入手,分析了种种对十月革命的错误认识,以期达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关键词 十月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 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吴艳宇,中共双鸭山市委党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60

十月革命的成功使社会主义事业由理论成为了实践,可是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特意的污蔑与造谣,使许多人对十月革命心存怀疑和不解。值此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深刻的剖析,虽然十月革命成果之一的苏联失败了,但十月革命留下道路、思想和经验却没有消失和遗忘,我们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了十月革命思想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深刻剖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1917年11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率领军队冲进“冬宫”,推翻了俄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这个新生的政权冲破了资本主义重重封锁,带来了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文明,推动了世界的民族觉醒和人民解放运动,其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通向文明的新路

十月革命的成功证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不是唯一的,这条道路成功开辟为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尤其是深处奴役、压迫、剥削的国家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尤其是100年前的中国,苦苦探索的国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找到了新的起点,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去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而后中国共产党从弱小逐步走向强大,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彻底的改变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实现了历史的超越。

(二)十月革命创造性的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结合

许多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将在欧美发达国家同时出现的具体论断来反驳苏俄新生政权,称它为“早产儿”,并且指责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却鲜明的指出,马克思主义中真正值得我们借鉴的是革命的辩证法,所谓革命辩证法就是选择什么时间、什么情况进行革命取决于实际形势和综合力量的对比,正如马克思所说,“革命时期要有极大的灵活性。”当时世界上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争夺殖民地,无暇分身;俄国国内工人阶级蓬勃发展,使革命有了成熟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列宁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固定化的理解,他强调物质条件准备的确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革命的发生最终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阶级综合因素的对比,1917年的俄国已经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并果断的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取得了成功,这同时是列宁灵活的运用马克思理论结合俄国实际取得的胜利成果。

(三)十月革命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

十月革命采取了推翻腐朽的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方式来推动生产力,去补“资本主义的课”,这充分利用了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列宁等人在革命胜利后,并没有机械的等待社会主义的“自然发展”,而是在晚年进行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包括新经济政策、改革国家机关、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等,在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中,列宁十分注重运用无产阶级政权的优越性,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为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证明了不仅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取得成功,而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同样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苏联模式与十月革命关系的再分析

许多人将苏联后来失败的命运归咎于十月革命,认为恰恰是十月革命道路的错误引起了苏联体制僵化和经济社会的动荡。十月革命后,苏联早期开启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列宁领导并规划的,但是在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并没有吸纳和沿用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在他的带领下苏联逐渐走向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管理模式,从客观上分析,在二战期间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并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在战争结束后,苏联的接下来的几代领导人并没有意识到世界经济、国际形势和科技力量的变化。

一方面,坚持僵化体制,虽然进行了几次改革的实践,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固化、计划经济管理与产品分配、政治高度集权的状况,忽视了俄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事实,其它东欧国家更是照搬照抄这种模式,丝毫不顾及本国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僵化教条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后期的戈尔巴乔夫多元化的举措,更是放弃了苏共的领导权,最终将执政党的地位拱手让人。另一方面,苏联共产党放弃了理想信念的坚守,党内民主生活流于形式,许多苏共党员将自己的身份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官僚主义、专制主义盛行,结果必然是失去了民心和执政基础。

总之,苏联从走向衰落到最终解体与十月革命没有直接的联系,在二战后的几十年历程中,苏联没有抓住突破僵化体制的机会,又在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中,缺乏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准确把握,在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都不是很充分,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失去了执政的舞台。但这既不能证明“早产儿”的理论的正确,也不能证明十月革命道路的错误,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和重大事件的变化发展都不是凭借人的思想意识而转移的,苏联的改旗易帜只能说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失败,而社会主义本身的先进性并不能被磨灭,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以每个人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反对剥削和压迫,坚持解放生产力,这些优点是以往的社会制度都不具备的,历史也终将证明这条道路是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社会主义事业虽然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却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我们始终把十月革命当成一面旗帜,将苏联失败当成教训总结,旗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的新境界,教训警示着中国共产党不忘苏共亡党亡国的史实,要做到:

(一)既不走僵化老路,也不走易帜邪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强调以苏为戒,打破僵化模式和教条主义条条框框的限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坚持了十月革命中使用的革命的辩证法。

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绝不能“本本”的理解,将只字片语奉为神明经典,而应该学到马列主义的精华,无论是马克思和列宁都强调了在实际情况中的灵活应用,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变化的实践。

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到今天,没有成功的经验和直接的依据,我们能够坚持和信任的就是将马列基本原理、方法、观点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论,不回头走苏联僵化老路,不迷信西方的宣传民主模式,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自身探索之路。

(二)坚持“四个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苏东巨变后,许多人对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充满了疑惑和担忧,因为曾经那么强大辉煌的苏联短时期内走向了崩溃,而一直以苏俄为学习对象的我们又能坚持多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能走多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那么自信来源于哪里?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多重磨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总结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高屋建瓴,他是根据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启迪和警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总结和把握,更是人民的选择,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绩证明他经得起时代的检验,经得起国际风云变化的任何风险挑战。

(三)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坚守人民立场

十月革命的胜利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苏联垮台由于失去了民心基础,74年的时间里,印证了民心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基础。民心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所谓初心指的是组织政党、成立政党、加入政党的那份理想,那份追求,无论布尔什维克党还是中国共产党当初的心都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让更多的人当家作主,自然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不忘初心,就是坚守人民立场,制定方针政策时已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忘记了初心,就是脱离了人民群众,一切以自己利益為出发点。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失去了政党发展的源动力,强调居安思危,越是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严峻的考验、不断的质疑,越是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特别是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我们一手抓思想防线,一手抓制度建设,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因为只有保持凝聚力、战斗力,纯洁性、先进性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与支持,并且要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维护好普通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才会坚如磐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十月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每一次的飞跃都是史无前例的探索,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仅仅依靠人民的力量,每一次的辉煌都倾注了共产党人的付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进一步显现,共产主义实现的条件日益成熟,我们始终坚信社会主义是一条人间正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

参考文献:

[1]李建峰.从十月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

[2]许冲.十月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建构.科学社会主义.2016(3).

猜你喜欢
事业十月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的纪念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十月革命发生在1月7日却为何叫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城市台创新发展模式分析
事业、爱情、友情:马丁·伊登个人成功之路解析
爱心与责任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