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新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06-20 11:35曹钧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共享发展全面小康社会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现实背景。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和重要任务,自当需要坚持这一理念为指导。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现实目的,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与现实需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全面 小康社会

作者简介:曹钧,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9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并对作为五大发展理念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共享发展理念给予了特别强调,他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这就规定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及最终归宿,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方向指引。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

共享发展理念根植于中华民族文明血脉、贯穿于中国历史的伟大梦想,有着深刻而又丰富的理论来源。《礼记·礼运》篇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将大同世界比作一个理想的“乌托邦”,较早的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同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共享”思想的萌芽。近代以来,中国日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一直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康有为在注释《礼运》时指出:“惟人人皆公,人人皆平,故能与人大同也。” 体现了他对“大同”社会的美好向往。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民有、民治、民享”,试图实现古人曾说的“公天下”,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蕴含着丰富的“共享”思想。尽管他们均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道路,却都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共享发展理念在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元素的同时,也具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在未来新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这是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下提出的,它指出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同时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南。共享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事关增进人民福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要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目的相契合。我国历来重视共享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概念,并逐渐深化了自己对于这一概念的认知,从而形成了新中国早期的共同富裕思想。他曾指出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而后,在1955年召开的关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相关问题座谈会上,毛泽东强调:“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五年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 可见,毛泽东思想中早已蕴含着共享发展的理念。他虽在晚年犯过如“大跃进运动”等“左”的错误,但是静心反思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急切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初衷和美好夙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面临的全新复杂环境,邓小平同志在不断反思、总结、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时代命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民对于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邓小平同志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它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后来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他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总结性的概述,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标志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最终确立。而共享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目标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作为坚持与践行共享发展的终极目标,自然需要“共享”这一手段和途径,因此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新世纪以来,党的文件中多次提到共享发展,其中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均指出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建议》中,第一次将共享与创新、協调、绿色、开放一起列入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并详尽的阐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和举措,共享发展理念自此最终形成,这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思想指引和实践方向。

小康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千百年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1981年4月,他又提出了“小康社会”。而“三步走战略”把使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作为第二步的奋斗目标,对于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小康水平和小康社会是基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国情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它既符合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符合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众多的实际,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成为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和重要任务,同时,小康社会也成为凝聚亿万人民群众的鲜明的旗帜。小康社会奠基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基础之上,是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的光辉典范。小康社会立足于中国的客观现实,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设立符合中国现实,才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此摆脱了过去“左”的思潮的影响,主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改成“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虽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实现了我国小康社会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

二、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性和党性,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历史永恒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是对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有效彰显。它解决了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为哪些人、由哪些人来享有的问题,这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也是我们评判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是其本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指明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就是使人民共享发展的一切成果,无疑凸显了共享发展的人民性。

增进人民福祉,进而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享发展这一理念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贯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抑或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都一直强调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作为革命的队伍,完全是为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彻底利益而工作的。” 这就强调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也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这一群众观点和路线才使我黨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及支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邓小平同志更是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比作我党的传家宝”。江泽民同志也将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一直到胡锦涛的“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这些宝贵的治国理政新思想,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始终努力做到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仅体现了我党自身的性质、宗旨及所坚持的群众路线,也进一步彰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本质内涵。总之,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一脉相承了党的性质宗旨,也是它们的现代性体现。

三、共享发展理念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中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义

共享发展新理念具有鲜明的问题及目标导向,它紧扣当前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的症状,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分配不公平、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也在不断激化,甚至造成社会秩序的动荡和不安,为社会的稳定埋下了隐患,这些都是社会不公平的体现,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共享发展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这表明了共享发展的问题导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做到机会、分配及结果的公平,就要千方百计做好为民造福的事情,就要彻底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着重解决我国当下面临的诸多问题,譬如公共服务供给短缺、收入差距日益拉大、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平等、社会保障相对滞后等,以此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领域的理想状态是人人共建、全体共享,这也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和理想模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用共享发展理念指引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促进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同拥有。这就论述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公平正义与共享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享发展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基础和前提,同时也必然需要共享发展理念的引领和指导。具体来说,共享发展理念强调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三个层次的体现:首先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共同创造社会财富”这一个人“给予”层面的公平正义;其次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实现富裕与繁荣”这一个人“收获”层面的公平正义;三是“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建设安康社会,共济共助”这是社会“互助”层面的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提出实现共享发展八项举措的同时,指明最为艰巨的任务就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并相对应的提出了精准扶贫及精准脱贫的相关举措,这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它不仅直接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更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最终环节,从其实质层面看,它解决的主要是在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共享发展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要前提,必将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

注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8.

杨杰.四书五经、礼记·礼运.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648.

康有为.孟子微 中庸注 礼运注.中华书局.1987.239-24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743.

毛泽东文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1999.442,49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3.

覃正爱.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其体系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广东社会科学.2001(1).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人民出版社.2015.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全面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全面“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