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传真

2017-06-20 19:43许穗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6期
关键词:翻译关联文化

摘 要 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研究超越出语言层面、突破了学科界限,由此实现了翻译从规范向描写的飞跃。文化“传真”要把原语所包含的意义、风格及方式在译语里原汁原味地展现,它是翻译研究中的关键部分。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将分析文化翻译中的“失真”现象,探究其根源,并由此试探求如何在文化翻译中保持文化“传真”。

关键词 关联 文化 传真 翻译

作者简介:许穗,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35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目的论学派与文化学派的兴起,打破翻译纯属语言的转换、翻译在于规范等传统翻译观念,将翻译研究超越出语言层面、突破了学科界限,由此实现了翻译从规范向描写的飞跃。Earnst-August Gutt巧妙地把语用学中关联原则和认知心理学的普遍原理相结合,提出关联翻译论。关联理论将翻译作为一种认知——推理活动,翻译行为被看作是涉及大脑机制之交际行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大语境下考察翻译,亦即研究对各民族间文化、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与个性,并探究文化和翻译内在的联系与客观规律。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将分析文化翻译中的未“传真”现象,探究其根源,并由此试探讨如何在翻译中保持“文化传真”。

一、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是把翻译被当作一个认知推理交际过程。关联翻译是译者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之运作过程。“最佳的关联性”是每个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都在努力要达到的目标,这亦是翻译研究所追求的原则标准。译者的责任是要努力将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期盼相符合。译者肩负双重推理责任。译者须体会原文作者意图——原文作者试图要传达给读者的语境假设,译者还须了解译文读者之认知语境——即原文作者所要传达的语境假设在译文读者潜在的语境之中是否存在。

二、文化翻译“传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两种语言是英汉两民族各自文化的载体。英汉两个民族源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各自的历史长期发展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民族心理、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英汉两民族的语言在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在语用方面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而有诸多不同。跨文化的语用研究,主要是要通过研究者的努力,沟通英汉两种语言之语用差异。

文化“传真”要求译语从文化角度确切地再现原语所包含的意义、风格及方式,这是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文化“传真”要把原语所包含的意义、风格及方式在译语里原汁原味地展现,它是翻译研究中的关键部分。交际语言要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应对表达的问题。译者要具有双语表达能力和对原语、译语多元文化知识,要尽可能了解原语、译语的民族心理、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和地域特征等。例如:“profession”一词,多年前“profession”在英国文化中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后才可能得到的职业,在当今的英国文化中,“profession”是指谋生之职,特别是“从事脑力劳动和受过专门训练,具有某种专业知识的工作”。缺乏对英国“profession”文化背景内涵了解的译者在翻译汉语“工作”时,可能会把“他是一个建筑工人”译为“He is a constructor by profession.”,这与英语“profession”所含背景知识与汉语的“工作”内涵不匹配,“job”所含文化内涵大致与在此与原语匹配。这就说明:英语中的“profession”与汉语中的“工作”之间存在着语用差异,他们之间不是直接相关联的。

然而,翻译中的文化“传真”绝不仅仅是指要在译文中找到与原文相关联、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即可,亦即:文化“传真”亦非仅仅指译文要忠实于原语,而是要求译者在考虑异语文化前提下,探求一种较好翻译的方法。英语里有一谚语“The nearer the bone, the sweeter the meat.”,有人将其以为“越贴骨的肉越香”,这只会让人联想到肉类食品,理解为靠近骨头的肉类食品才是最美味的。这只是了解了该谚语的表层字面意思,而其真正喻义为“slim people are more attractive than fat ones”,不是在讨论那种肉最美味的。把握好文化“传真”的度无定规可言,准确把握原语与译语之间的关联还有待于译者不断地探索与磨练。

三、实现翻译的最佳关联与文化“传真”

关联翻译中,翻译被当做一个认知推理交际过程。最佳的关联性是每个译者都努力要达到的目标,亦是翻译研究所追求的原则标准。译者责任是要努力将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期盼相符合。但是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通常依据自身母语的文化习惯展开认知推理。译者的这种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文作者所传递的交际意图。文化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基于译者百科知识基础上的一个认知推理的跨文化的交际过程”。译者应当尽可能准确地向译语读者传递原文的信息、交际意图, 把文化翻译中出现的译语文化降低到最小限度,并力求做到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中,要做到降低文化翻译中出现的译语文化至最小限度,但是这种“度”至今尚无固定标准可循,如何准确把握住该尺度尚有待于译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探索。例如,对于英国民族文化缺乏了解的汉语译者在翻译英国员工请假理由“My dog is ill.”时,必然会感到不可思议:这不可能是员工真的想带狗去宠物医院看病而不能上班故而请假的理由,而極可能是一个员工与自己的老板产生矛盾后,胡乱说了个理由告诉老板不去上班;依据中国文化思维方式来看,还可能是该员工由于种种原因不想为这个老板工作了,便随便找了个理由“炒老板的鱿鱼”。然而,该句子实际要传递的真实意图确实为:该员工由于“家里的狗生病了,由于必须带宠物去看医生而向老板请假缺勤”。这是因为英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宠物的悉心关怀。英国人对宠物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宠物被主人当成自己家庭中的一员,宠物生病了主人会像对待病人一样关心宠物。由此可见,带着宠物去看病绝对是对其宠物关心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了解英语文化的译者会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翻译该句子,做到文化“传真”;而缺乏了解英语文化的译者通常会将其译为:应付老板或者要炒老板鱿鱼之类的表达方式,导致出现文化“失真”的现象。

综上所述,有关关联翻译中文化“失真”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对原文的理解不透彻,未将词汇信息、句子置于相关语境中综合理解,导致望文生义的产生;缺乏合格的翻译人员应有的信息,无法辨别原语中包含的常识,不能恰当描述或陈述;译者没有既作为译者又作为读者的习惯,未将自己以读者的心态去认真读译文,检验译文的合理性;译者的语言逻辑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不足以在具体语境中对词义进行符合逻辑之判断。

四、结语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关联翻译中文化“失真”或者“传真”的现象。文化翻译的过程是译者根据自身认知结构,在两种不同语境中从事认知推理的一种跨文化交际过程。语言负载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译者在翻译时要付出很大努力进行语境效果推倒,作出语境假设,并寻找出最佳关联,达到最佳翻译效果,实现文化“传真”。在具体翻译中,译者难免会因缺乏交际意图信息而产生翻译的文化“失真”。“翻译的目的应是向译语的读者译介异域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文化、思想、观念,同时使译语社会的文化和知识系统发生巨大变化,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翻译时, 译者应当依据原语的文化习惯进行翻译认知推理,把翻译中关联的译语降到最小程度,力求实现文化“传真”。

参考文献:

[1]薄振杰、孙迎春.国内关联翻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2]胡卫平.从翻译的目的看异化翻译.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李彩青.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艺术.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李占喜、何自然.从关连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5]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中国翻译.2002(1).

猜你喜欢
翻译关联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谁远谁近?
奇趣搭配
智趣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