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

2017-06-20 18:11蔡如雪陈晓东杨丽阳吴佳峻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有效性大学生

蔡如雪+陈晓东+杨丽阳+吴佳峻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认同感不断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性是评价其志愿服务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在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衡量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旨在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牺牲个人的时间与精力,积极参与到各项志愿服务,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活动。这些拥有特殊知识和充裕时间的大学生群体,已逐渐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标志着志愿者服务工作进入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丰富起来,成为青年志愿者团队中极具活力的群体[1]。国内高校陆续以社团的形式成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并设有专门管理与指导部门,体现了学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他们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时,弘扬积极乐观的志愿精神,成为国内开展大型活动的模范,让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等深受启发,不断规范、创新志愿服务模式。

据调查,辽宁省共有普通高校116所,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多达1000多个,涉及社会服务的不同领域,从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到大型赛会等项目,从不同方面为志愿服务提供最有力的舞台。由此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有着显著的成效,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开展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我们不能否认大学生志愿服务取得的显著成效,但其背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志愿服务形式化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是由学校社团组织,成员参与实施。有些成员只追求服务时长,导致志愿服务流于形式,并没有切实对服务对象带来改变。

(二)参与队伍的流动性

参与队伍一般指组织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短暂的志愿服务并不会给服务对象带来些许的改变,有些“治标不治本”的意味。其次,校方组织的志愿服务,由于年级变迁和社团人员不断更新,管理者与参与者的经验都需要重新积累,导致许多出色的志愿服务项目都会随着人员流动而夭折。

(三)服务内容单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类型虽多,但就某一志愿服务团队来说,服务内容还是较单一的传统服务。部分公众和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内容的理解也过于简单,对于服务的认识仅停留在“学雷锋活动”、“公益劳动”等层面。志愿者长期做同一种志愿服务,易形成程序化倾向,缺乏挑战性,大大削弱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四)服务缺乏专业性

传统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倡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服务活动,在服务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既服务社会又加深专业学习[2]。但除了医学、法律等专业知识可以应用于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居民提供相关的咨询等便利服务,其他志愿服务不能很好的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造成志愿服务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的衡量标准——需要层次理论

针对以上问题,衡量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应如何衡量?笔者认为应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利用需要层次理论来评判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服务对象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大学生志愿服务才能是有效的。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层次理论是衡量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重要途径。

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在一切需要中它是最优先的[3]。这样的需要具体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就是获得物质的和现实利益。志愿服务可以为服务对象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如关爱儿童的志愿服务可以为儿童带去学习用品,关爱孤寡老人的志愿服务可以为老人带去生活用品……这些物质上的需要应是优先被满足的。

安全需要即人对安全、秩序与稳定的需要,具体到志愿服务中,就是志愿服务的开展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就是给予服务对象最大的安全感并使服务对象的安全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归属与爱的需要即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系,对应到志愿服务中就是志愿服务旨在让服务对象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力量,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

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他尊的需要,对应到志愿服务中,就是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让服務对象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与价值,增强自己的信心。

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一个人希望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的潜力,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对应到志愿服务中就是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下和自身强烈使命感的驱使下自觉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共同参与建设和谐社会。

然而,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处于哪个层次,以及本次服务后服务对象的需要是否全部满足。若服务对象的需要全部得到满足,则可判断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有效的。

如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正以迅猛之势递增,各高校在保证志愿服务团队的“量”之外,还要关注志愿服务的“质”,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并以此带动社会整体的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它。志愿者应根据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状况,在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光明道路。

参考文献:

[1]黄艳.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2):93-97.

[2]林竹,傅艺娜.关于社会工作理念介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考[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3):34-36.

[3]中国心理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73.

作者简介:1.蔡如雪(1996-),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学校:沈阳化工大学,学历:本科,共青团员,社会工作专业14级学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获得校综合奖学金,参与多项社区实践项目,具有较强的实务能力。

2.陈晓东,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

3.杨丽阳,女,沈阳化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4.吴佳峻,男,沈阳化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有效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