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县油桐绒刺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研究

2017-06-20 18:41袁模香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刺蛾黑褐色油桐

一、发生概况

三都县位于贵州省南部,东邻榕江县和雷山,南邻荔波,西临独山和都匀,北邻丹寨。距离省会城市贵阳230公里,全县总面积为23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7.4%,是贵州省十大林业县之一。油桐是当地主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上世纪九十年代,油桐在境内分布达二十万亩,平均年产油桐籽五万吨。但当地油桐在经营过程中,常遭受油桐绒刺蛾为害。1年发生1代,多以幼虫在茧中越冬,茧多结于地下5-15cm,1~4龄幼虫以群集为食,5龄后分散为害,初孵幼虫只吃叶肉,老龄幼虫吃树叶只留下叶脈和叶柄,会影响桐树的生长和产果量,严重的导致树体枯死。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多在叶背,通常在6~8月为害。

二、形态特征

油桐绒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真名八角丁,又称“洋辣子”,体毛有毒,三都全境均有分布,以大河镇、普安镇受害较重。常见于椿树、油桐、及某些低矮灌木丛,幼虫通常呈黄绿色,每年的6-8月份是其生长周期,体毛毒性很强,触及人体皮肤即剧痛红肿,农村一般用清凉油涂抹被刺部位或将被刺部位用毛发揉搓,可解毒。

雌蛾体长21~25毫米,翅展50~65毫米,全体黑褐色带紫色光泽,触角丝状,前翅亚外缘线黑褐色,向内弯曲呈弧形,其内方翅面分2个色区,上前方为呈梯形的黑褐色带紫色区,后下方为呈新月形的浅褐色区;其外方至外缘为灰褐色宽带。雄蛾略小,触角短栉齿状。成长幼虫体长40~45毫米,体绿色,上着生4列突起,其中前、后端各有4个长突起,长约15毫米,上着生黑褐色长毛,其余突起短,上着生短毛。体背、侧面各有姜黄色斑块8个,体背的斑块呈梯形、三角形或椭圆形,体侧的斑块呈菱形。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中茧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下旬幼虫陆续孵化。幼虫栖息在油桐中下部叶背,1~2龄期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自叶尖咬食叶片成平直缺口,老熟后爬至根际土内结茧化蛹。

三、防治方法

1.人工防浩

(1)扑杀幼虫:油桐刺蛾在四龄前群集危害油桐叶片,是人工防治的最有利的时期。可连同被害叶片一起摘下,用脚跺死。

(2)除茧(蛹):根据刺蛾越冬有在林木周围土下结茧的习性,我们结合冬季复垦进行挖茧杀灭。

2.物理防治:由于成虫有趋光性,对发病严重的地方,采取灯光诱集成虫进行捕杀。

3.生物防治方法:可利用蜘蛛、螳螂、赤眼蜂等天敌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方法:幼虫危害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0%硫胺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20%菊马乳油2000倍液,20%氯马乳油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功夫3000~3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000~35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3000~3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

参考文献:

[1]王芳,刘亚娟,崔敏,等.果园刺蛾类害虫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西北园艺:果树专刊》,2012(3):32-33.

[2]冯建华,康文雪.刺蛾类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现代农村科技》,2013(21):29-29.

[3]王素艳,王文仕.绿刺蛾生活习性、形态观察及防治.《现代农村科技》,1999(5).

[4]朱弘复,王林瑶,方承莱.《蛾类幼虫图册》.科学出版社,1979.

[5]张巍巍,李文胜.《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4

作者简介:袁模香,女,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林业局营林技术指导站站长,高级工程师,生于1973年,1994年毕业于云南省林业学校林学专业,1994年9月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林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营造林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刺蛾黑褐色油桐
刺蛾遇刺
南昌茶区刺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又见油桐林
樱花谷
辽宁柞园刺蛾种类调查
紫苏种子表观性状与含油率的相关性分析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珍奇的贝壳
风中的舞姿
湘西州森林生态研究实验站国家油桐种质收集保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