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保障房邻里互动对居民迁居意愿的影响

2017-06-21 15:12方聪颖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邻里关系邻里意愿

方聪颖,苏 飞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表 4 影响保障房居民邻里互动的因素

杭州市保障房邻里互动对居民迁居意愿的影响

方聪颖,苏 飞*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的不断加快,保障房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保障房居民的邻里互动状况对居民迁居意愿的影响亟需深入探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杭州市丁桥镇保障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现状及对迁居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保障房居民邻里互动规模较小,频率较低,互动对象较少,互动处于较低层次;居住年限、邻里关系满意度与邻里互动呈现正相关,职业类型对邻里互动具有正向影响;邻里互动对象数量与迁居意愿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邻里互动规模、互动频率等对迁居意愿影响较弱。通过增加社区活动吸引力,改善保障房居民的邻里互动状况,对居民迁居意愿改善与和谐社区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房社区; 邻里互动; 迁居意愿; 杭州丁桥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的不断加快,保障房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十二五”规划提出3 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目标;“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城市”;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在此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即将发生全面重构。目前,我国城市保障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障房制度、保障房建设和职住平衡等方面[1],对保障房的邻里互动等微观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邻里互动,又称邻里交往,属于社会互动,发生在社区邻里之间,是一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2]。国内学者对商品房住区、高层建筑及新城住区等展开邻里互动的相关研究[3-5],发现城市居民的邻里关系总体呈现“表面化”和“浅层化”[6]。有西方学者认为贫困邻里将导致高收入群体搬离社区[7]。但是,良好的邻里关系对老人的日常活动水平和居民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8-9]。

迁居是个人或家庭对居住环境认知的顺应过程[10]。随着居民住房需求满足程度的提高[11],将导致迁居的发生。迁居意愿是人们在迁居过程中对各种微观心理感受的一种累加效应[12]。国内外学者已对迁居意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讨论[13-14],柴彦威等[15]总结了内部人口迁居的特征,初步分析迁居机制及其变化,社会人口、房屋特点和当年的经济状况均会影响迁居意愿[16]。由于转型期中国城市复杂的住房构成和住房市场机制[10],西方的迁居理论未能完全适用于中国。

在现代社会中,邻居并非社会交往的主要群体,邻里互动的重要性下降了许多[17-18]。有学者发现家庭住宅单元的邻里环境满意度对迁居意向的形成没有显著的中介效应[19]。保障房社区的邻里互动对迁居意愿的影响状况如何,尚缺乏系统实证。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居民邻里互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从邻里互动不同维度对迁居意愿的影响进行实证,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指导保障房社区建设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杭州市江干区丁桥镇保障房社区居民。丁桥镇地处杭州市东北部,位于城北新城的核心区域。其规划总用地包括366.07 hm2,规划定位为一个居住人口达9.6万人、功能完善、面向城市普通居民的现代城市新兴居住区[20]。

1.2 研究数据来源

2016年7月对杭州市江干区丁桥镇保障房社区进行实地调研,调查的阳光逸城2008年入住,丁桥家苑2008年入住,联合新苑2011年入住,丁桥景园2008年入住,大唐苑2008年入住,美邻嘉苑2009年入住,后珠家苑2010年入住,农港苑2011年入住。共发放370份问卷,回收筛选出有效问卷359份,有效率达97%。选取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居民进行访谈,补充理解居民邻里互动的具体情况。

1.3 测度模型

1.3.1 邻里互动测度模型

该模型将因变量邻里互动划分为4个维度:邻里互动规模、邻里互动频率、邻里互动对象和邻里情感认同。

样本赋值方法。I1为邻里互动规模指数,邻里活动参与人数>5人时取1;≤5人时取0。I2为邻里互动频率指数,互动频率1个月>3次时取1;≤3次时取0。I3为邻里互动对象指数,与多个对象交往时取1;与较少对象交往时取0。I4为邻里情感认同指数,认为邻里之间较为团结时取1;认为邻里之间感情一般或冷淡时取0。IB为邻里互动指数,邻里互动指数>0.54时取1;邻里互动指数≤0.54时取0。

I1没有取1;1~4人取2;5~9人取3;10~20人取4;>20人取5。I21个月<1次取1;2~3次取2;1周1次取3;1周2~3次取4;每天取5。I3从不取1;很少取2;一般取3;比较多取4;非常多取5。I4很差取1;不好,人情淡薄取2;一般,能和睦相处,但接触不多取3;比较团结,可处理一些共同问题取4;很团结,互相帮助取5。

IB=(I1+I2+I3+I4)/4。

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因变量为一个二分变量。针对邻里互动规模、邻里互动频率、邻里互动对象和邻里情感认同等4个邻里互动的维度以及邻里互动总体情况,如果计算所得的指数大于平均值,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通过导入13种自变量(表1),找出影响居民邻里互动的因素。

表1 自变量的描述及赋值

指标类别变量释义赋值说明个体家庭特征年龄18岁以下取1;18~29岁取2;30~39岁取3;40~49岁取4;50~59岁取5;60岁以上取6户籍本地户籍取1;外地户籍取2性别男取1;女取0婚姻状况已婚取1;未婚取0社区居住年限1年以下取1;1~3年取2;4~6年取3;7年以上取4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取1;初中取2;高中及中专取3;大专取4;本科及以上取5职业类型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取1;企业工作人员取2;务工人员取3;个体工商户取4;在校学生取5;未就业或退休取6;其他取7经济条件家庭月总收入3000元以下取1;3000~5999元取2;6000~8999元取3;9000元以上取4住房类型经济适用房取1;定向安置房取2;公共租赁房取3;廉租房取4;出租房取5;商品房取6社区及周边满意度社区满意度非常不满意取1;不太满意取2;一般取3;比较满意取4;非常满意取5邻里关系满意度非常不满意取1;不太满意取2;一般取3;比较满意取4;非常满意取5社区安全性满意度非常不满意取1;不太满意取2;一般取3;比较满意取4;非常满意取5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非常不满意取1;不太满意取2;一般取3;比较满意取4;非常满意取5

1.3.2 邻里互动对迁居意愿影响测度模型

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保障房社区居民迁居意愿与可能影响居民迁居意愿的邻里互动因素(互动规模、互动频率、互动对象和邻里情感)的关联程度。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因变量为一个针对迁居意愿的具体情况的二分变量。根据居民居住意愿的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非常不愿意、不太愿意、一般、比较愿意、非常愿意。比较愿意、非常愿意赋值为1,其他赋值为0。将自变量定为邻里互动规模、邻里互动频率、邻里互动对象和邻里情感认同等4个邻里互动的维度。邻里互动的4个维度的具体赋值,根据上文中邻里互动模型中的赋值方法。通过导入变量,来确定保障房居民邻里互动与迁居意愿的关联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的描述性

2.1.1 被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2。从调查对象的基本属性看出,样本涉及的范围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2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项目选项分类比例/%调查项目选项分类比例/%年龄18岁以下81职业类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7518~29岁214企业工作人员26530~39岁306务工人员6140~49岁131个体工商户8650~59岁109在校学生10660岁以上159未就业、退休295性别男451其他111女549住房类型经济适用房460婚姻状况已婚808定向安置房226未婚170公共租赁房139其他22廉租房39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06出租房134初中164商品房03高中或中专284家庭月总收入3000元以下72大专1983000~5999元301本科及以上2456000~8999元3409000元以上270

2.1.2 被调查对象邻里互动情况

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从邻里互动的4个维度(邻里互动规模、频率、对象与情感认同)分析杭州丁桥镇保障房社区居民邻里互动状况(表3)。

表3 被调查对象的邻里互动情况

调查项目选项分类比例/%邻里互动规模自己不参与邻里活动3451~5人1875~9人19210~20人17020人以上106邻里互动频率1月不到1次4571月2~3次2561周1次841周2~3次97每天106邻里互动对象非常多61比较多175一般425很少306从不与邻居交流33邻里情感认同很差11不好,人情淡薄39一般,能和睦相处,但接触不多710比较团结,可处理一些共同问题170很团结,互相帮助70

从邻里互动规模看,互动对象在5人以下和自己不参与邻里活动的居民占53.2%,邻里互动规模较小。从邻里互动频率看,一个月不到一次的居民所占比为45.7%,1个月互动2~3次的居民占25.6%;67.1%的居民表示愿意与邻居交流,说明大部分保障房居民愿意与邻居交流,但仍存在邻里互动的频率较低的现象。从邻里互动对象看,42.5%的居民认为邻里互动对象数量一般,33.9%的居民认为互动对象很少或从不与邻居交流,说明大多数保障房居民,其互动对象不多。从邻里情感认同看,仅5.0%的居民认为邻里关系差或人情淡薄。认为能和睦相处,但接触不多的居民占71.0%,所占比例最大。在平时遇到邻居时,45.4%的居民选择简单打招呼的形式,43.5%的居民选择随意讲两句,2.2%的居民选择视而不见。说明保障房居民的邻里互动仍处于浅层次,深入交流较少。

此外,在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访谈中发现,社区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和老人。周期性地举办社区活动,在节日及寒暑假将额外举办社区活动。在与居民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居民表示很少参与社区活动。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4.8%的居民表示很少参与社区活动,41.2%的居民表示从未参与。

2.1.3 被调查对象迁居意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60.7%的居民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居住在现在所居住的社区, 9.2%的居民表示不太愿意或者非常不愿意居住在本小区。对于目前住区表示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居民占57.1%,表示非常不满意及不太满意的居民仅占7.8%。认为邻里关系会对自己的居住意愿产生影响占总人数38.4%,有14.5%的居民表示不确定。由此可见,保障房居民认为邻里互动会对迁居意愿存在影响,并呈负相关。

2.2 邻里互动的影响因素

分析结果表明,互动规模、互动频率、互动对象、情感认同和邻里互动等5个模型与户籍、住房类型和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的显著值均大于0.1,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社区居住年限与邻里互动的规模、频率、对象和情感认同均有相关性。其余因素与邻里互动4个维度的关系如表4所示。从个体家庭特征来看,年龄、性别、家庭婚姻和社区居住年限对与邻里互动都存在影响。其中社区居住年限与邻里互动的各个维度及其总体状况均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但户籍与邻里互动不存在显著关联性。从个体社会经济地位来看,经济收入、职业类型与教育水平对邻里互动状况产生一定影响,但住房类型与邻里互动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从社区及周边满意度来看,社区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社区安全性满意度对邻里互动存在一定的影响。

表 4 影响保障房居民邻里互动的因素

因素互动规模互动频率互动对象情感认同邻里互动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常量-3149 1161-4495 1325-5817 1360-13523 1941-7407 1365年龄--0221∗∗0109------性别---0806∗∗∗0273-0568∗∗0266-0564∗0322-0493∗0253婚姻状况----0979∗∗0388----社区居住年限0324∗∗01400278∗01590463∗∗∗01610704∗∗∗02000515∗∗∗0154教育水平------0245∗0140--职业类型--0178∗∗00720156∗∗00730308∗∗∗00880199∗∗∗0070经济条件-0293∗∗0124----0511∗∗∗0166--社区满意度--0482∗∗02200431∗∗02101033∗∗∗02760447∗∗0204邻里关系满意度0532∗∗∗0155--0747∗∗∗01780712∗∗∗02080559∗∗∗0164社区安全性满意度----0328∗0189--0315∗0184

注:***、**、*分别代表P<0.01、P<0.05、P<0.1。表5同。

邻里互动模型中,性别、社区居住年限、职业类型、社区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和社区安全性满意度对邻里互动总体情况存在一定影响。社区居住年限、职业类型和社区居住满意度对邻里互动总体情况的影响的相关性最大。“社区居住年限”与邻里互动总体情况呈正相关,反映了社区居住时间越长,邻里互动状况越好,有助于居民融入社区环境。而社区满意度是居民从综合方面对社区进行的评价,居民对社区越满意,其邻里互动总体状况越理想。

总体来看,保障房居民的邻里互动仍处于浅层次,大部分居民仍然表示愿意与邻里进行互动。以上5个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邻里互动的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其中经济条件与邻里互动规模呈现负相关,而与邻里情感认同呈现正相关。社区居住年限对于邻里互动的各个维度都有影响。

2.3 迁居意愿的影响因素

迁居意愿是邻里互动不同维度的因素对于迁居意愿的影响,模型中,只有邻里互动对象对迁居意愿的相关性表现为极显著(P<0.01);邻里互动规模、邻里互动频率,以及情感认同指数与邻里互动的相关性不显著(表5)。分析结果与假设不符,在邻里互动中邻里互动的对象是影响迁居意愿的主要因素,邻里互动的其余因素对迁居意愿的影响不明显,且邻里互动的对象与迁居意愿呈正相关。反映居民邻里互动对象数量越多,居民就越想居住在当前小区,越不想搬迁。邻里互动的对象对于迁居意愿有阻碍作用。

表5 影响迁居意愿的邻里互动因素

因素迁居意愿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常量-27620648邻里互动规模00940096邻里互动频率00820103邻里互动对象0750∗∗∗0184邻里互动情感认同02100215

3 小结与对策

3.1 小结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杭州市丁桥镇保障房居民的邻里互动现状及迁居意愿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以下特征。

保障房居民邻里互动规模较小,邻里互动的频率较低,互动对象较少,邻里互动处于浅层次。但在访谈中发现大多数居民表示愿意与邻居进行互动。

邻里互动的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居民的性别、社区居住年限、职业类型、社区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和社区安全性满意度对邻里互动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其影响较大的居住年限、邻里关系满意度与邻里互动呈现正相关,职业类型对邻里互动存在一定影响。

邻里互动对象是迁居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互动对象数量越多,居住意愿越强,迁移意愿越弱。性别、婚姻状况、社区居住年限、职业类型、社区满意度和社区安全性满意度对邻里互动对象均存在一定影响。其中社区居住年限和社区满意度对邻里互动对象的影响最大,呈正相关。

3.2 对策建议

如何使居民之间的邻里互动达到更高的水平,居民的邻里互动数量增多。首先需要使居民之间有发生邻里互动以及相互依赖的可能性。其次居民间拥有存在邻里互动的必要性。个体之间也需要存在相似的价值观。其主要途径如下。

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社区进行服务,并对社区活动进行及时的宣传。组建社区基层自治组织,让居民一起参与社区的管理。增加居民间存在相互交流的可能性,促进邻里互动,改善居民邻里互动的氛围,并使平时缺少时间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能够更好地参与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社区活动是邻里互动的载体之一。社区组织文化类或亲子类等具有主题的社区活动,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聚集有相似价值观的居民,有利于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

[1] 陈宏胜,刘晔,李志刚. 中国大城市保障房社区的邻里效应研究:以广州市保障房周边社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5,30(4):39-44.

[2] 仇晶. 城市社区居民邻里互动的实证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06.

[3] 张震. 关于砀山县城镇商品房社区邻里关系的调查报告[D]. 合肥:安徽大学,2014.

[4] 徐磊青. 为高层住宅辩护:两个高层住宅实例的居住满意度与邻里关系分析[J]. 新建筑,2000(2):46-48.

[5] 杨卡. 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3):125-130.

[6] 李欣怡,李志刚. 中国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社区的“邻里互动”研究:以广州为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2):108-114.

[7] BUCK N. Identifying neighborhood effects on social exclusion[J]. Urban Studies, 2001, 38(12):2251-2275.

[8] CHAUDHURY H, CAMPO M, MICHAEL Y, et al.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6,149:104-113.

[9] CORINA G, MARIANA C A. Moving to opportunity and mental health: Exploring the spatial context of neighborhood effects [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6, 162:50-58.

[10] BASSETT K A, SMITH J. Patterns of building society and local authority mortgage lending in the 1970s [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80,12(3):279-300.

[11] 何深静,齐晓玲. 广州市三类社区居住满意度与迁居意愿研究[J]. 地理科学,2014,34(11):1327-1336.

[12] 滕丽颖. 损益认知、政府信任对迁居意愿的影响[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13] 翁桂兰,柴彦威,马玫,等. 大都市区居民对新兴边缘城市的认知与迁居意向:以天津大都市区为例[J]. 人文地理,2003,18(4):5-9.

[14] 李君,李小建. 农村居民迁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2008,28(3):454-459.

[15] 柴彦威,胡智勇,仵宗卿. 天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特征及机制分析[J]. 地理研究,2000,19(4):391-399.

[16] DANE G, GRIGOLON A, RASOULI S, et al. Impact of economic crisis on the intention to move house[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 22:380-386.

[17] 刘志林,廖露,钮晨琳. 社区社会资本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北京市中低收入社区调查的实证分析[J]. 人文地理,2015,30(3):21-27,71.

[18] 刘洁. 城市社区邻里隔阂及其公共治理[D]. 长沙:中南大学,2010.

[19] 王丽娜. 基于压力门槛假说的家庭迁居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7.

[20] 何培相. 大型居住区规划模式:杭州丁桥及九堡实证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5.

(责任编辑:万 晶)

2017-03-10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2016R408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176)

方聪颖(1996—),男,浙江温州人,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本科生。

苏 飞(1982—),男,安徽颍上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工作,E-mail: suf910@163.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555

F304.6

A

0528-9017(2017)05-0900-05

文献著录格式:方聪颖,苏飞. 杭州市保障房邻里互动对居民迁居意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5):900-904.

猜你喜欢
邻里关系邻里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的纽带
温州卷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