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樟树主要病害分析*

2017-06-21 11:05龙永彬赵丹阳秦长生徐金柱邱华龙揭育泽廖文冠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黄化病枯病幼林

龙永彬赵丹阳秦长生徐金柱邱华龙揭育泽廖文冠

(1.广东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广东 广州510173;2.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520;3.曲江区国营小坑林场,广东 韶关 512000)

广东省樟树主要病害分析*

龙永彬1赵丹阳2秦长生2徐金柱2邱华龙2揭育泽2廖文冠3

(1.广东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广东 广州510173;2.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520;3.曲江区国营小坑林场,广东 韶关 512000)

对广东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病害种类进行林间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樟树病害共计14种,主要病害有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e)、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穿孔病( Xanthomonas campestris)3种,3种病害的发生和为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炭疽病、穿孔病发病高峰期分别为3—5月、3—4月,枝枯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建议加强抚育管理,创造有利于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条件,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樟树;病害;发生规律;防治;广东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亚热带树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属樟科(Lauraceae)樟属常绿高大乔木。樟树作为用材、医药、生物化工原料以及生态景观林、生态防护林树种,是当前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景观林、用材林和城市林业建设急需的树种资源[1-2]。但随着樟树人工林大面积连片种植,其病害种类不断增多,灾情逐年加重,严重的导致大面积林分被毁,经济损失巨大。

国内对樟树病害研究报道较少,单体江等[3]简要概述了樟树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e)等9种病害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邓建玲[4]、王明生等[5]对上海地区的樟树病害种类进行了记述;樟树溃疡病(Physalospora sp.)、黄化病和褐斑病(Phyllosticta sp.)的病原、发生原因或致病机理等也有相关研究[6-11]。

为了解广东地区樟树病害的发生为害情况,笔者于2013年至2017年对广东地区樟树主要种植区的病害发生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广东省樟树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调查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踏查地点为广东省樟树主要栽培区,包括粤北、粤东、粤西11个地级市以及广州市,踏查对象包括苗圃地、造林地、行道树、公园绿化林地、生态公益林地等,踏查林分的林龄不等。标准地设在乐昌市龙山林场、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和马坝镇和河源市紫金县蓝坑村。

1.2 调查方法

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采用踏查方法确定广东省樟树病害种类和分布,根据踏查结果,确定标准地地点。在3个标准地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地,其中包括乐昌市龙山林场苗圃地1个、1~2 a生新造林1片、2~6 a生幼林1片、30 a生成熟林1片;曲江区樟市镇苗圃地1个、3和5 a生幼林各1片、9和25 a生成熟林各1片;曲江区马坝镇苗圃地1个、2 a生新造林1片、4 a生幼林1片、20 a生成熟林1片;河源市紫金县蓝坑村5 a生幼林2片。每个样地随机调查30株樟树,每月调查1次,4—9月份每月调查2次,详细调查根部、树干、树叶、果实(花)是否受害,记录病害症状及其危害状,用佳能D9000数码相机拍照。对发生严重的病害,采集病株带回试验室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发病特征及发病规律。对不能确定的病害,采回典型症状样本,在实验室分离培养鉴定,确定病原菌和病害种类。

参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12]和《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3],病害、虫害危害程度分别以轻度、中度、重度记录,分别以+、++、+++符号表示(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樟树病害种类及为害

广东省樟树病害种类14种(表2),其中细菌性病害2种、生理性病害1种、由螨类寄生引起的病害1种、真菌病害10种。从危害部位看,叶部病害11种,占总病害的78.6%,枝、干病害4种,占总病害的28.6%;从危害程度看,轻度为害11种,占总病害的78.6%,中度为害1种、占7.1%,重度为害2种、占14.3%。因此确定,广东省樟树主要病害种类为穿孔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炭疽病和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

2.2 主要病害危害特点

2.2.1 樟树炭疽病樟树炭疽病在苗圃和幼林对樟树叶片和新抽嫩茎危害较重。病菌先侵染幼苗和幼树顶梢嫩茎,初期为黑褐色病斑,后变黑色,当病斑扩展至嫩梢茎围的2/3以上时,病斑以上嫩梢失水萎蔫,最后病斑围绕嫩茎一圈,受危害嫩茎变黑,逐渐向上、下蔓延,进而整根枝条枯死。病菌侵染叶片的病斑初期为黑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边缘紫红色,1片叶片上可产生一个至十余个病斑不等,病斑扩展可连成片,后期老病斑中部变灰白色,上有黑点。

表1 病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表2 广东省樟树病害种类及为害

2.2.2 樟树穿孔病主要危害嫩叶,发病初期叶正面散生针尖状的褐色、灰褐色或紫褐色小点,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 mm的病斑,病斑边界清晰,外围紫褐色,后期病斑干枯脱落,形成规则的圆形穿孔。

2.2.3 樟树枝枯病主要危害当年新抽的嫩梢,初期在当年新抽嫩梢基部形成黑褐色病斑,后逐渐向上扩展使整个枝条变黑,形成枯枝,后期枝干受侵染部位树皮爆裂,如遇风雨天气,树枝易折断,影响树势生长。

2.3 樟树主要病害季节性发生规律

樟树主要病害的发生和为害程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表3)。春季(2—4月)气温开始回暖,樟树开始抽春梢,潜伏的已受病菌侵染的病原组织也开始萌发进行侵染。华南地区春季为梅雨季节,属高温高湿天气,所以叶片上的炭疽病、穿孔病发生严重。炭疽病和穿孔病2月开始在叶片发病,炭疽病发病盛期在3—5月,穿孔病在3—4月;3月炭疽病侵染枝条开始发病,4—5月为发病盛期。

表3 樟树主要病害危害程度不同季节变化

夏秋季(5—10月)在华南地区属高温季节,降雨量多、湿度大,也是樟树病害多发的季节,5月份,樟树炭疽病、穿孔病仍发生严重;6—7月份,由于高温、干旱天气,病斑停止发展,各病害发病率明显减低;枝枯病于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炭疽病侵染叶片在9月份进入第二次发病高峰期。

秋季末至冬季(11月—翌年1月),气温逐渐下降,病菌潜伏越冬,待来年春季再引起发病,因此带病的枝、叶和果是来年病害发生的侵染源。华南地区的冬季相对温度稍高,各种病害仍有发生,但危害相对较轻。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广东省樟树栽培区病害调查,共发现病害14种,樟树炭疽病、枝枯病是对樟树生长造成严重危害的2种病害;穿孔病和毛毡病在苗期和幼林期发生较为严重,影响树木美观。而在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生严重的黄化病在广东地区虽有发生,但没有造成严重危害。温湿度是影响各种病害的主要原因,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高温干旱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华南地区冬季温度相对较高,因此炭疽病、穿孔病在每年 的2月份开始发病,分别在3—5月、3—4月进入发病高峰期;枝枯病春季不发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

在樟树林中,各种生物包括病菌、寄主、天敌等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健康、稳定的樟树林生态系统中,病害难以成灾;但当樟树林处于不利的环境下,病害的侵染会导致樟树受损严重。当前樟树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抗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不高、林分密度大,林分密度大则林内湿度大,这些因素的存在有利于病害的滋生蔓延,日积月累造成部分地区、部分年份某种病害的爆发和流行。因此,控制樟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根据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1)加强抚育管理,创造有利于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条件,幼林期要适时除草、施肥、修枝,保持林间透风透光和樟树单株的营养面积;保持苗圃地和林间卫生,及时将病株、病枝和病叶进行清理烧毁,防止病菌继续滋生蔓延;加强病害监测,一旦发现病害,须及时防治。

(2)及时进行化学防治,控制病害的发展,在5月中下旬新梢生长期及秋梢生长期,叶片喷施0.2%~0.3%的硫酸亚铁溶液,或0.5%硫酸亚铁+0.05%柠檬酸水溶液或“花宝”4号营养液80~100倍液稀释,可防治樟树黄化病[3];对樟树炭疽病和枝枯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25%嘧菌酯100倍液或其他新型杀菌剂进行防治。

[1]郑元, 王歆, 陈海涛, 等.樟树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西科学, 2014, 32(5)∶ 640-645.

[2]陈传国, 杨沅志, 姜杰, 等.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广东省景观林带树种选择中的运用[J].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 32(2)∶52-56.

[3]单体江, 冯皓, 艾彩霞, 等. 樟树病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 2014, 41(8)∶ 75-77;85.

[4]邓建玲, 陆昭君. 上海地区樟树黄化病的发生及防治[J].江西科学, 2008, 26(5)∶ 732-734.

[5]王明生, 吴小芹, 王焱, 等.上海市樟树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害特征[J].中国森林病虫, 2011, 30(2) ∶ 24-28.

[6]郭立忠, 邓先琼, 韦石泉. 樟树的一种新病害——樟树溃疡病病原菌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 1995(25)∶ 28.

[7]郭立忠, 邓先琼. 樟树溃疡病研究III.病害发生规律[J].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5, 21(2)∶ 147-150;160.

[8]陈超燕. 樟树黄化病发生原因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D].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05.

[9]张鑫. 樟树黄化病致病机理、危害性及复绿技术研究[D].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07.

[10] 王稳站, 束庆龙, 董传媛, 等. 樟树黄化病对樟树生长生理方面的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1)∶ 51-53.

[11]王明生, 吴小芹, 丁晓磊, 等. 樟树褐斑病病原形态及分子鉴定[J].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1)∶ 63-65.

[12]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1681—2006[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13]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EB/OL].(1987-11-03)[2017-05-26]. http∶ //www.chinalawedu.com/ falvfagui/fg22016/43624.shtml.

Analysis of Main Disease of Cinnamomum camphora in Guangdong Province

LONG Yongbin1ZHAO Danyang2QIN Changsheng2XU Jinzhu2QIU Hualong2JIE Yuze2LIAO Wenguan3
(1.Guangdong Provincial Forest Management St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73, China; 2.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ilvicultu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Guangdong Academy of Forestr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China; 3. Xiaokeng Forest Farm of Qujiang District,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0, China)

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disease i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forest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4 diseases, and the main diseases were Glomerella cingulate, Cytosporella cinnamomi, and Xanthomonas campestris.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three kinds of diseases had significant seasonal regularity, the peak incidence of G. cingulate and X. campestris were during March to May, March to April respectively, the peak incidence of C. cinnamomi was August to September. According to the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s,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contain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Cinnamomum camphora;diseases;occurrence regularity;prevention;Guangdong province

S763.1

A

2096-2053(2017)03-0053-04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樟树等乡土阔叶树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2013KJCX015-4, 2015KJCX044)。

龙永彬(1976—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E-mail∶ 895391045@qq.com。

廖文冠(1976—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栽培技术研究,E-mail∶1399404187@qq.com。

猜你喜欢
黄化病枯病幼林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快乐佳县人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中国热科院环植所槟榔黄化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基地效果显著年新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
杜鹃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猕猴桃黄化病防治技术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草莓芽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