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记载的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探索*

2017-06-21 09:22张家蔚杨凯晶崔赛赛刘晓彤陈娇健李佼阳于华芸付先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方剂中医药大学海洋

张家蔚,杨凯晶,崔赛赛,刘晓彤,陈娇健,李佼阳,于华芸,付先军,3,4**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济南250355;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5;4.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泰山学者工作室济南250355)

基于文献记载的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探索*

张家蔚1,杨凯晶1,崔赛赛1,刘晓彤1,陈娇健1,李佼阳2,于华芸1,付先军2,3,4**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济南250355;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5;4.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泰山学者工作室济南250355)

目的:通过整理收集含海洋中药的文献,分析古代文献记载的含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了解海洋中药方剂的概况,为挖掘海洋中药用药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海洋中药的药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相关文献,筛选含海洋中药方剂,抽取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初步分析挖掘含海洋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和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6 715首含海洋中药的方剂,包含144 014条数据,涉及海洋中药218味,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明、清两朝代的海洋中药方剂数最多;每首方剂中海洋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3味,全部由海洋中药组成的方剂占8.065%,其他的都是与陆地中药进行配伍,其中各占一半的达到7.754%,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海洋中药是牡蛎,海洋中药方剂中最常见的陆地中药是甘草和当归。结论:含海洋中药方剂数量庞大,配伍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特色,可以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发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海洋中药含海洋中药方剂中医文献数据挖掘

海洋中药是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研发和产业化是国家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2]。狭义的海洋中药是“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来源于海洋(海水水体本身)的药物”,广义的海洋中药“是指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来源于海洋(包括海水水体本身,以及被海水影响的海滨沙滩、湿地和盐土等区域)的药物”[3]。中国海洋中药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黄帝内经》中已有“乌贼骨作丸,饮以鲍鱼汁治血枯”的记载。明代的《本草纲目》收载海洋中药近100种。新中国成立后编撰的《中药大辞典》(1997年),收载144种(128味)。海洋中药的药用种数远不如陆生的多,且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药材不易采集和捕捞[4]。

开展海洋中药研究,挖掘海洋中药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对于开发海洋中药,扩大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海洋中药方剂数据库的构建,分析海洋中药方剂的中药组成,初步揭示海洋中药临床应用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5]。

1 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与筛选标准

方剂来源于《中华医典》(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收载的中医药相关历代文献,并参考了《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方剂大辞典》等多部现代本草著作和方书等文献。本研究筛选方剂满足以下条件:①方剂中必须含有海洋中药(以《中华海洋本草》收录的海洋中药名录为准[6]);②针对同一个方剂,保留朝代最早的原方的同时,要求方剂包含的信息较完整,包括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各项信息,且方剂来源要明确。

按照上述筛选标准共筛选海洋方剂16 715首,基本信息点包括:方剂编号、方名、方源、组成(药名、剂量)、制剂、功效、主治病、主治证、主治症状、备注等。考虑到资料来源的统一性及完整性,将《中华本草》[7]中药物的正名作为标准药名,对中药名进行统一规范[8,9]。

2 统计方法

2.1 数据预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分为3步:①将《中华医典》、《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多部文献中的检索到的文献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形成原始文献;②创建Excel表格,设置方剂名,对应症状、方剂类型、方剂来源、功效主治及方剂组成等字段,通过仔细阅读原始文献,将原始文献中的内容分类填入表格,形成原始数据;③对相同的方剂进行合并或删除处理。将整理好的原始数据导入数据库,供下一步数据挖掘和分析使用[8]。

2.2 数据分析

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和频繁项集挖掘方法,对含海洋中药方剂的组成药味数、海洋中药在方中所占比例、剂型、方剂年代、总体用药情况(包括高频药物,尤其是高频海洋中药)等进行分析,以了解海洋中药方剂的概况和应用历史。

3 结果

3.1 方剂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筛选了16 715首含海洋中药的方剂,包含144 014条数据,涉及海洋中药218味。收集的方剂中组成药物最少的1味,最多的上百味,如出自清朝《理瀹骈文》的通经膏由105味药物组成,出自清朝《理瀹骈文》的大补延龄膏由109味药物组成。药味数集中于1-12味,出现频次最高的是6味(表1)。这些方剂中,至少含有1味海洋药物,最多含13味,大多集中在1-3味,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味(表2)。从剂型分布情况看,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其次是散剂和丸剂(表3)。

表1 海洋中药方剂组成药味数分析

根据方剂来源的年代分析可得,明、清两朝代的方剂数最多,尤其是明代,海洋中药方剂的数量达到顶峰,可能与这一时期海洋药物开发状况及中医药发展水平有关(表4)。

3.2 方剂用药频数统计

本研究所收集的海洋方剂涉及药物3 040种、使用频数144 014次,使用频数>1 600次的药物见表5。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两味陆地中药,其次是海洋中药牡蛎,占1.86%。收集的海洋方剂涉及海洋药物218种,使用频数20 602次,使用频数>120次的药物见表6。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海洋药物是牡蛎,其次是朴硝、灯心草、蒲黄、蔓荆子。

3.3 海洋药物所占比例统计

从海洋中药味数占方剂总药味数的占比来看,在海洋方剂中,海洋中药占方剂的比例分布不均,其中,全部由海洋药物构成方剂的比重最大,其次海洋药物占方剂比重为50%、33.3%、16.6%、25%的方剂频数较多,分别占7%以上。

表2 海洋方剂海洋中药药味数组成

表3 剂型构成情况分析

表4 不同朝代方剂分布情况

表5 历代方剂高频药物

表6 历代方剂高频海洋药物

表7 海洋中药味数所占的百分比前20名

4 讨论

本研究从海洋方剂药味数来看,6味中药组成的海洋方剂频数最多,其次是8味及1-3味的方剂。另外,由1-12味中药组成的方剂占到80%以上。从海洋方剂中的海洋药味数来看,1味海洋药物的频数最多,所占比例超过80%,其次是2味及3味。从方剂源流看,明、清两朝的方剂数最多,其次是唐宋时期,现代方剂数最少。从剂型分布情况看,汤剂是最多见的剂型,与其自身固有的优点和海洋方剂的特殊性有关;其次是散剂、丸剂;再次是膏、丹、酒剂,最少的是片、露剂。

从历代海洋方剂高频药物可以看出,含有海洋中药方剂中使用频数最高的是甘草、当归两味陆地中药,第三才是海洋中药牡蛎,说明海洋中药并不是使用频数最高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受科技水平的限制,无法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和深入认识海洋中药。由于海洋中药的药味少于陆地中药且获取不易,导致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有限,相对陆地中药没有那么广泛。而陆地中药甘草、当归等中药应用范围极广,备受古今医家推崇。在方剂中出现最高频的中药是甘草,甘草具有调和诸药、解毒缓急的作用[10],不仅能调和诸药之烈性,还能调和诸方之偏性。此情况和其他中药方剂类似。究其原因,与甘草调和之功有关[11]。海洋中药,性味多咸寒,而甘草甘平,二者配伍,能够纠正海洋药物之偏性。当归在海洋方剂中的应用频次也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当归性味辛温,能够活血祛瘀、温经止痛,而海洋中药味多咸寒滋腻,二者相配伍,能调和药物偏性,不至过于寒凉。二是当归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能够治疗症瘕积聚[12],与某些具有散结作用的海洋中药相配伍能够提高疗效。临床试验表明,当归能够减轻肾损害,促进肾小管病变的恢复,而海洋中药咸寒入肾,具有补肾益阴之作用,二者配伍能够协同改善肾功能。而且,海洋中药药性咸寒,在组方中需要陆地中药来配伍以调和制约,反映出陆地中药的应用在海洋方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出现频率较高的海洋中药有牡蛎、朴硝、灯心草、蔓荆子、蒲黄。相较于当归、甘草等陆地药物而言,出现的频数有限。牡蛎性微寒,味咸、涩,归肝、胆、肾经。主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痰核、療病、座瘤、藏癮积聚等[13],从经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到《太平恵民和剂局方》的“牡蛎散”,《温病条辨》中的大定风珠,《医方集解》中的金锁固精丸,《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镇肝熄风汤者;有生牡蛎的应用,并且这些方剂一直沿用到到现在[14]。朴硝性寒,味咸、苦,归胃、大肠经,具有泻热软坚、解毒消肿的作用,外敷具有较强的渗透吸附作用,为治疗皮肤疮种之良药,临床常被用作治疗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口赤障騎、丹毒、痈肿等[14]。灯心草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肺、小肠经,可以清心火,利小便等,临床多用于治疗尿少涩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如《集验方》中灯心草可单味煎服用来治疗心烦失眠、尿少涩痛。最早在唐朝就有用来治疗膀胱有热、血淋、小便涩痛的记载。蔓荆子性微寒,味辛、苦,归肺、肝、膀胱、胃经。蒲黄性平,味甘、微辛归肝、心、脾经。蔓荆子和蒲黄都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作用,均可以治疗外感风热头痛,头晕目眩,偏头痛等。但蒲黄还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作用,临床上用来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痛经闭经、胸腹刺痛、跌仆肿痛,血淋涩痛等,如《济阴纲目》中的蒲黄散、《和剂局方》中的失笑散。高频海洋中药中,味咸而性寒凉的药物居多,具有咸寒药性的海洋中药可以清热,软坚散结[15]。

从海洋中药味数占方剂总药味数的百分比来看,在海洋方剂中,海洋中药占方剂的比例分布不均,其中,海洋单一药物构成方剂的比重最大(约8%),其次海洋药物占方剂比重为50%、33.3%、16.6%、25%的方剂频数较多(分别占7%以上)。结合海洋中药味数的表来看,完全用海洋中药来组方的方剂比例很少,有90%以上的方剂都多少配伍了陆地中药,由此可知,由于海洋中药药味少于陆地中药且获取不易,导致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有限,相对陆地中药没有那么广泛而且海洋中药药性咸寒,在组方中需要陆地中药来配伍以调和制约。随着国家对海洋中药的重视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海洋中药方剂数据库的建立和用药经验模式的挖掘将会进一步完善[16]。

1谭仁祥,杨玲.浅谈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战略.中国新药杂志,2000, 9(7):435.

2付先军,管华诗,吴强明,等.海洋中药发展源流初探.中华史杂志, 2009,39(1):168-172.

3付先军,王振国,王长云,等.海洋中药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12):2034-2042.

4刘红兵,展翔天,顾谦群,等.近三年我国海洋中药研究进展.中国海洋药物杂志,1994,18(4):29-32.

5付先军.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及药理作用构成情况的初步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6):26-28.

6管华诗,王曙光.中华海洋本草:海洋矿物药与海洋植物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付先军,王振国,李学博,等.基于关联网络的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技术挖掘海洋中药用药经验模式.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16(7):1465-1469.

9林森,路杰,宋堃,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老年性痴呆中药组方配伍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5):41-44.

10王松.《伤寒杂病论》中甘草的应用规律及使用禁忌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10.

11杨柏灿,潘颖宜.甘草“调和”的影响因素探析.中成药,2013,35(1):154-156.

12王红.张玉芬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活血消癥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20-30.

13吴培培.张仲景应用牡蛎的规律研究.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4勿日汗,年莉.海洋中药现代应用状况与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2):138-140

15纪玉佳.中药药性与其基原属性相关性研究.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6韩雅丽,张丰聪,付先军,等.基于信息计量与关联网络的海洋中药研究文献分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7):1425-1431.

Exploration on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s based on Literature Recordings

Zhang Jiawei1,Yang Kaijing1,Cui Saisai1,Liu Xiaotong1,Chen Jiaojian1,Li Jiaoyang2,Yu Huayun1,Fu Xianjun2,3,4
(1.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 2.Institute of Literature in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 3.Key Laboratory of Classical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Jinan 250355,China; 4.Taishan Scholar Studio of Specialty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

Through the literature collection on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this study analyzed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understood general conditions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in order to conduct data mining on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The name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was used as the search term.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s were searched in related literatures of Chinese Medicine Code,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ese Pharmacopoeia and Great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The information was extracted and standardized to construct database for the initial data mining of related information and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6715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s were screened,which contained 144014 items of data,involving 218 kinds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Decoc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dosage form.The amount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the largest.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in one prescription was 1 to 3 types.The prescription composed all by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occupied 8.065%.Other prescriptions contained the 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terrestrial materia medica.The prescription containing materia medica half from the sea and half from the land,occupied 7.754%.The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used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 all prescriptions was oyster.The frequently used Chinese terrestrial materia medica was licorice and angelica in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s.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number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 was large.Its compatibil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had a certain characteristic,which provided dat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Chinese marine materia medica prescrip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data mining

10.11842/wst.2017.03.005

R282.77

A

(责任编辑:郭嫦娥,责任译审:王晶)

2017-02-23

修回日期:2017-02-27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3731120001):基于方剂文献文本挖掘和关联网络的海洋中药用药经验模式研究,负责

人:付先军;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2015496):海洋中药方剂数据库的构建和用药经验模式挖掘,负责人:张家蔚;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CYJS08A01-1):基于知识云的中医经方信息服务和精准化靶向虚拟筛选研究,负责人:王振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3AA093001):海洋传统药源生物资源挖掘整理研究,负责人:王长云;

**通讯作者:付先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的海洋中药研究。

猜你喜欢
方剂中医药大学海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