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作家进校园”走进北京师范大学

2017-06-22 01:41王威
中关村 2017年6期
关键词:海淀进校园作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借“五四”到来之际,组织作家进校园开展文学传播,配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具体实践,5月6日,北京海淀作协与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作家进校园”系列文学论坛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王久辛、王贤根、川妮、汪洋、马征、季冉、王威、肖娟、仇秀丽、童锡来等作家和北师大五四文学社、EMAC电影学社、人大附中的同学及北师大团委马琼老师参加了活动。

王久辛在讲到如何写好诗歌时说,我们应该发扬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还要注意创造,创新。创造应是极致的创新,汲取创造这个稀有元素。强调诗歌写作应该创造和极致的创新。

王贤根回忆了与莫言共同采访的经历,如何向优秀作家学习,回顾了怎样从优秀作家的作品中感受创作理念,创作风格,创作精神。他们在作品中饱含的乡土情结、民族精神、人类意识,以及文学情怀,都是值得尊重的,也是值得学习的。

汪洋在回答提问时说:不一样的美国的经历,作家的责任把真实的故事讲出来,呈现不一样的风景,有新的发现。去了美国,被媒体贴上标签,是一种经历,经历影响作品。把小说改编影视剧是个不错的渠道,他能扩大受众群体。

川妮说:关于什么是好小说,好小说是要有“发现”,有高于大众生活的内容,比如鲁迅《狂人日记》,发现超于时代,写小说很有用。

马征强调:剧本非常难写,搬上银幕更难,一定要有时间的思想准备,经典电影一定有思想历练的。

季冉说:创造是很重要的元素,当下的校园文学缺乏生气和锐气,校园文学创作有高于生活的勇气,作品出于写作者的土壤,不随波逐流,拋弃文学功利性,文学不会一蹴而就,不会一夜走红,“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活动力求丰富教学内涵,在形式与内容上有所创新,为广大热爱文学的学生实现文学梦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给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活动中,作家频频鼓励同学们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拿起笔去书写青春、书写未来,让文学充实自己的生活。

据悉,海淀区作协将会在区域内的13所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作家进校园将成为常态。

猜你喜欢
海淀进校园作家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