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2017-06-24 09:36
支部建设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公寓楼噪音聚会

博览

常听钢琴曲人更自律

不同类型的音乐会诱导不同的情绪。长笛悠扬,二胡悲怆,萨克斯浪漫,手风琴欢快。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大阪市立大学联合研究发现,人在聆听钢琴、小提琴等自然音源构成的音乐时疲劳感会降低,变得舒心放松,更自律。

研究小组选取了适合减轻疲劳、令人放松的钢琴、小提琴曲,并制成音乐专辑。之后以20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一组和二组,第一周,一组下班后听30分钟专辑,二组不听;第二周,二组下班后听30分钟专辑,一组则不听,同时利用特殊装置时刻检测他们的疲劳、不安、睡意、忧郁等主观情绪。

结果发现,下班后听专辑的参与者,疲劳感显著减轻,他们会觉得更加放松,行为更自律,路怒、闯红灯、超速、与家人争吵等行为明显减少。

(小 柯)

德国聚会『约法三章』

德国是一个爱好聚会的民族。每周人们都会参加各种聚会,放松心情又联络感情。但德国对聚会有严格要求,聚会前后都要“约法三章”。

聚会前必须通知。如果在公寓里举办人数较多的私人聚会,如婚礼、乔迁新居等,主人必须提前一周写通知,贴在公寓楼的通告栏里,告知邻居。这样做不仅是出于礼貌,也是让邻居有心理准备。如果聚会有25人以上参加、且公开售票,就属于公共聚会。此类聚会还必须到警方等机构登记。如果是公司组织的庆祝活动,邀请外人也属于公共聚会。

22点后禁止噪音。对噪音的控制德国规定最为严格,按德国反噪音污染法,公寓楼里22点后就应保持安静。如果仍有噪音发出,邻居可以报警。周末一般可以延迟到24点,但也必须事先通知邻居。否则,一旦遭举报,德国专门管理邻里关系等问题的警察会前来调查。警告后,如主人关低音响,主客讲话声降低,一般不会再追究;如屡教不改,警察再次前来,有权没收音响系统,责令客人回家,甚至开出最高5000欧元罚款。

禁止吸烟。德国许多州规定,在餐馆、俱乐部等举办的公共聚会上,任何参加者不能吸烟。而在公寓楼里举办的私人聚会上,只能在客厅或阳台上吸烟。夏天,德国人喜欢举办烧烤聚会。但在阳台或花园里举行烧烤,不能让烟雾飘向邻居家里,否则邻居可以举报。一旦违反,可能面临数百到数千欧元的罚款。

青少年保护。在德国,聚会组织方单独邀请16岁以下未成年人参加晚上举行的公共聚会是违法的。16岁以下未成年人参加聚会必须有监护人或监护委托人的陪同。即使私人聚会,监护人也必须在晚上22点前,让孩子回家休息。

意外伤害。聚会时往往容易发生意外,如丢失昂贵的财物等,肇事者必须赔偿损失。如果参加聚会的人,因为被劝酒而喝太多,造成车祸等意外事故,劝酒者也要负一定责任。许多人喜欢把聚会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德国有严格规定,发布别人的照片要注意保护肖像权。即使亲朋好友,也得征求同意。公司聚会的照片未经同意也不能公开。

此外,聚会后,参加者一般都会帮助主办方清理聚会场所,或第二天约定清理。对于严格的规定,许多德国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这些约束可以将聚会对他人的影响减到最低。

(瑞 儿)

维生素E不是想加就加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室温下为油状液体,橙黄色或者淡黄色。维生素E也是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并阻断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保护生物膜、细胞骨架等免受自由基和氧化剂的攻击。

营养的关键在于全面、均衡、适量,并不是越多越有益健康。服用维生素E对健康的益处虽然不少,但是吃多了也会损害健康。维生素E过多可能出现的中毒症状包括:肌无力、视力模糊、恶心、腹泻以及维生素K的吸收和利用障碍等。可见,营养素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成年人维生素E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每天700毫克α-TE,如补充维生素E制剂,每天不超过400毫克为宜。

维生素E含量丰富的食物包括:植物油、麦胚、坚果、种子类、豆类及其他谷类。其中,植物油是人类膳食中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坚果是维生素E的优质来源。肉、鱼类动物性食品、水果及其他蔬菜含量较少。

由于维生素E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一般情况下不会缺乏。可见,每天合理搭配,均衡饮食才是人体健康的根本,满眼盯着维生素E保健康,确实不是明智之举。如果因为出现疾病,确实需要补充维生素E时,应听从医师建议适量摄入,切忌自行滥用。所以,用好维E就是健康“加油站”,用不好就是潜伏的“炸弹”。

(丰 石)

追逐金钱让人更焦虑

没有人会拒绝财富,但过分追求金钱并不是好事。前不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当把自我价值与追逐金钱捆绑起来的时候,人会变得更脆弱、更焦虑。

研究人员招募了349名大学生和389名社会人员,让他们填写一份表,以测量他们多大程度上把自信、价值感建立在金钱之上。随后,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一些财产受损、经济安全受威胁的情境。结果发现,那些把自我价值高度建立在金钱上的人面对财产问题时更脆弱、更束手无策,同时也会使用更多负面词汇,如悲伤、愤怒等来描述心情。另一个实验中,以追逐金钱为荣的人感觉自己对生活的自主性和控制感更低,并且体验到更多的经济压力和焦虑。

研究者认为,追求财富并非坏事,但若把自己的价值感、自尊都建立在“逐利”上,就容易因担心失去钱财而惶恐不安。活在这个崇拜金钱的时代,不得不考虑“钱多”带来的心理影响。

(久 子)

(责编:于晋芳)

猜你喜欢
公寓楼噪音聚会
小宠物,大当家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噪音对身体的危害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