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特点及意义

2017-06-24 08:05祝玉峰张宇欣
重庆行政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级干部治党准则

祝玉峰+张宇欣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大数据背景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社会发展情形、党的执政状况都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别是要看到,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際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1]。虽然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理想缺失、信念不足、思想涣散、以权谋私、贪图享乐、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基于以上情况,习近平提出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从而确保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实现。

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说,要着眼于党内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而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针对新时期党内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2],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行动指南,严明了党内生活的底线,体现了习近平“党要管党,党要治党”的思想精神。《准则》是在1980年颁布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基础上修改而成,本文对这一《准则》创新的背景,创新的特点及其意义试加以探讨。

一、《准则》创新背景

(一)新形势下原《准则》局限性日显

原《准则》的出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978年,中共中央考虑到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党员的党性、党组织的工作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秩序都遭到严重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受到不良影响。为了拨乱反正、恢复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1980年2月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有效地抑制了当时党内的不正之风,帮助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生活走上了正轨,并对之后党建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定原《准则》的目的是重建党内政治生活的秩序,从而满足当时社会发展要求,把重心转到经济建设。因此只是以当时社会全局为视角,提出了一些比较抽象的原则,没有明确具体的党内政治生活的指向,也没有对党内具体行为进行规定。在原《准则》出台的三十多年后,世界政治格局、国内社会发展情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被暴露出生活中存在着严重问题,如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拉帮结派等等。所以,原《准则》提出的一些原则,不能满足当前从严治理党内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因此中共中央针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现实突出问题,在原《准则》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相关准则具体化、制度化,增强可操作性,从而深化对党员政治生活的相关要求,以发挥制度建设的规范作用,杜绝一些党员在制度上钻空子。

(二)《准则》创新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题,但对我国而言,国际形势仍不容乐观。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没有改变。世界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的事实没有根本改变。

同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滋长蔓延,使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等一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少数党员头脑中淡薄了。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违法乱纪的案件也暴露出近年来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通过对治党制度的创新,加强对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的管理,从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

(三)《准则》创新更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为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准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准则》的内容密切联系党内实际,在制度层面上对如何规范党员行为,组织健康积极的党内生活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安排。这有助于在组织和个人中进行全面的从严治党活动,有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开创建党治党的新格局。二是总结十八大以来治党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十八以来,中共中央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制度,一系列腐败案件也被公开处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全面从严治党步步深入,需要及时总结这些经验和理论,并在制度上固化。三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需要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四者缺一不可。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三个方面都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措施,因而亟需中共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制度安排,来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从而敦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二、《准则》创新的特点

《准则》分三大板块、十二部分,其内容是在1980年出台的《准则》的基础上经过创新而成的,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第一板块是序言,重点介绍了《准则》创新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需求;第二板块分别叙述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等十二条准则;第三板块,对如何实施准则提出建议措施。《准则》系统总结了近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措施、新经验、新制度,提出了许多重大观点和举措。通过与原《准则》内容相对比,我们认为新准则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具体化党章内涵,增强治党制度的可操作性

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党内政治生活的一切规范都要贯彻党章精神、体现党章要求、符合党章有关规定。”《准则》围绕党章的一些根本原则,着力实现党章内涵的全面具体化。具体表现在,通过治党制度的创新,将《准则》中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规定得更加细致,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体系更加完整,从而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为党组织严肃党内生活,规范党员言行健全了相关制度体系。例如,准则之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围绕党章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分别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的职责方面制定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包括要坚持集体领导制度、落实党委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决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等。此次《准则》的制定,实现了对党章内涵的具体化,通过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制度安排,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可以按照制度规定处理日常事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聚焦“关键少数”,重点针对高级干部

党员中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点。近年来,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在高级干部上频频出现,特别是一些高级干部在党内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形成利益集团,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破坏了党的形象和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必须高度重视并把高级干部视为治党建党的重要环节。因而,《准则》依据这些反面教材的问题,针对高级干部提出更高要求,特别突出了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力求使我党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取得成效。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选人用人方面,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公正,自觉防范各种不正之风。其中包括领导干部不准任人唯亲、收买人心,不准个人为干部提拔任用打招呼、递条子,不能干预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等等。

二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强调高级干部不准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不准在党内拉私人关系等,并增加了对责任的追究,体现了从严治党之“严”。

三是作风建设方面,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特别防范和查处各种隐形的、变异的“四风问题”,把落实中央关于作风的八项规定常态化、长效化。《准则》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重点针对的对象,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级干部中存在问题的零容忍态度,有利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从而凝聚起党组织的正能量。

(三)以新常态下的问题为导向

有什么突出问题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是创新党内制度的主要原则。《准则》中以问题为导向贯穿全文,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呼应了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具体表现在以求真务实为原则,针对目前党员行特别是高级干部存在的问题,全覆盖高标准地对党内生活进行了制度安排,厘清了党员行为的界限,划出了不能触碰的底线。

针对党内存在的贪污腐败问题,强调追究其责任,“老虎苍蝇一起打”,增加“负面清单”,同时要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力度。针对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思想散漫的问题,《准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给精神上“补钙”。针对宗旨意识淡漠、热衷形式主义,《准则》明确要求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针对部分党员作风上出现的问题,《准则》规定黨员特别是其中的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反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奢靡之风,党组织要定期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

(四)体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手抓”及“两手都要硬”

思想建党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手段。思想建党通过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在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同时,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党员思想淬火的熔炉。制度治党是制约和规范党员行为的重要途径。只有扎紧制度笼子、提高制度执行效力,才能有效地管党治党。《准则》既有刚性的规定、也有精要的道理,这表明要贯彻落实其根本要求,就要做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手抓”,从而实现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标本兼治。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就是思想建党。《准则》中把坚定理想信念做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准则,并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对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作出要求,《准则》要求广大党员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头脑上的坚定清醒,并创新党内学习制度,坚持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并检验考核学习成果。

在加强思想建设的同时要发挥制度治党的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和机关单位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健全各类党内制度,用制度为全面从严治党扎紧根基。比如,《准则》中提出要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建立和完善民意调查制度、健全党内重大决策论证评估和征求意见等制度,同时坚持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现有制度。

(五)突出了违纪追责的“负面清单”

《准则》中对党员行为中的“负面清单”进行了准确而具体的表述,并增加了对相应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对当前存在不正之风的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具有威慑性和警示性。具体表现在,每一条准则在明确指出党内政治生活必须贯彻落实哪些原则、党员必须履行哪些责任义务、坚持哪些行为的同时,也提出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应该禁止哪些行为,反对哪些不良现象,并强调对负面行为的责任追究。例如,准则之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中提出各级党委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凡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同时,要求坚决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要切实落实议事原则和决策程序。如,准则之八——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出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把公道正派作为核心理念的同时提出坚决禁止跑官卖官、拉票贿选、任人唯亲等行为。再如,准则之九——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明确要求党员和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必须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党支部要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同时,提出坚决防止党组织生活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正面倡导重在立德,反面惩处重在立规,一正一反,构成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员行为的组合拳。

三、《准则》创新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

政治生态是党内生活中存在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有机体。与自然环境一样,政治生态也很容易受到污染。政治生态被污染就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当前形势下的政治生态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准则》为治理党内政治生活建立了全面而系统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净化党内生态环境。例如,要求各个基层党组织发挥关键作用,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教育、坚持“三课一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每一位党员在党组织这个熔炉里百炼成钢,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再如正面坚持落实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等等。同时也针对党内现实问题列出“负面清单”,比如严禁在群众面前盛气凌人、讲究排场、迷恋特权等。这有利于弘扬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净化党内生态环境,形成清明的党内政治气候。

(二)有助于推动治党制度体系的全面化和向“全面”从严治党转化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被制定和实施,就是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向全面化的发展。而新《准则》的颁布,首先是从整体高度对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动治党制度体系的全面化,其次通过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定全面而具体的规定,实现了向“全面”从严治党的转变。一是在内容上。无论是选人用人、党内组织生活会、反对拉帮结派等,还是理想信念、民主决策、作风建设等,《准则》规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党员的行为举止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指南,在内容上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之“全”。二是在对象上。《准则》突出了高级干部,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抓住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群体,体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高级干部没有特殊待遇,应该比一般党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三)有助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落地生根

此次制度创新基于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十八大以来违法乱纪案件,辨别了当今党内生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并以此为依据在制度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制度创新来解決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规矩、提要求,并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具体表现不仅指出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做什么,还提出禁止做什么,如果违背禁令,必然追究违纪责任,一正一反,增加了党员行为的“负面清单”,也就厘清了行为的边缘地带,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树立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行为标准,并具有警示性和威慑力。这在实践中有极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善了治党制度的体系,提高了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有助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落地生根。

(四)有助于完善“四个全面“战略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是法制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专题研讨。六中全会围绕全面从严治党,通过了《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为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对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在布局上的一个安排,对“四个全面”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有助于完善“四个全面“战略体系。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和党风。此次治党制度的创新目的正是建立积极向上的党内生活秩序,规范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行为,并防止当前一些突出问题的发生。十八届六中全会中通过的新《准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规范党员行为的重要文件,表现为具体化党章内涵,增强治党制度的可操作性;聚焦“关键少数”,重点针对高级干部;突出了违纪追责的“负面清单”的一系列特点,有助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落地生根。新《准则》体现了中共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翻开了管党治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自觉遵守并坚决贯彻落实《准则》,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增强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057.htm,2016-11-02.

[2]新华社万字长文详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出台过程[EB/OL].http://news.ifeng.com/a/20161104/50204516_0.shtml,2016-11-04.

[3]周敏凯,时晓建.“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阶段党建制度的创新及其特点[J].学习与探索,2016(5):61-64.

[4]赵晓青.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进展与发展道路——从十八大以来的治党实践谈起[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5(2):76-86.

[5]张志明.全面从严治党新路与中共历史命运[J].中共党政干部论坛,2015(8).

[6]刘意.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研究[J].长白学刊,2016(1).

[7]梁妍慧.新时期从严治党的主体、对象与路径[J]学习论坛,2015(2).

[8]阮博.全面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研究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6(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0]习近平.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谈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10-29.

作 者:祝玉峰,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宇欣,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高级干部治党准则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高级干部”指的是哪些干部?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依法治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