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风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7-06-24 11:51常丽陈家前刘国辉黎致宏关婉玲廖昌森陈国强曾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3期
关键词:全血黏度缺血性

常丽 陈家前 刘国辉 黎致宏 关婉玲 廖昌森 陈国强 曾锋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中医院 罗定 527200)

搜风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常丽 陈家前 刘国辉 黎致宏 关婉玲 廖昌森 陈国强 曾锋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中医院 罗定 527200)

目的:探讨搜风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搜风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搜风通胶囊;血液流变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调查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1]。临床上常采取西药改善患者局部血流和脑水肿,但单用西药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我院在临床上采用搜风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将其临床优势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89±7.44)岁,病程2~72 h,平均(28.66±5.45)h;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94±7.52)岁,病程2~72 h,平均(28.64± 5.41)h。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2];经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者;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者。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搜风通胶囊(粤药制字Z20071154),口服,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疗效评价标准[3]:痊愈:NIHSS评分下降>90%,无病残;显效:NIHSS评分下降>45%,病残度1~3级;有效:NIHSS评分下降>18%,病残度4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NIHSS评分[4]涉及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语言、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共8项内容,总分为45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ADL评分[5]涉及上、下肢共20项内容,每项均采用0~3分法计分,总分为6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分组n时间全血高切相对黏度(mPa·s)全血低切相对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组对照组45 4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47±0.88 4.07±0.45△*5.45±0.85 4.90±0.62△23.14±3.11 18.66±2.27△*23.08±3.06 21.02±2.85△1.88±0.24 1.60±0.18△*1.87±0.22 1.71±0.20△8.22±1.14 6.44±0.75△*8.20±1.08 7.16±0.88△

2.3 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IHSS和ADL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NIHSS和ADL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分组n时间NIHSS评分ADL评分观察组对照组45 4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8.79±4.02 8.26±1.77△*18.80±3.95 11.95±3.03△36.22±6.53 51.16±6.95△*36.28±6.77 43.85±6.49△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以脑供血不足和脑组织坏死为主要特点,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残疾甚至死亡。调查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容易诱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6]。其中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异常升高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全血低切相对黏度异常升高表示红细胞聚集能力升高;血浆黏度异常升高表示血浆中大分子物质聚集于红细胞周围将逐渐形成网状结构,加剧脑灌注不足情况;红细胞聚集指数异常升高可导致低切变率下血液黏度增高。

搜风通胶囊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水蛭、三七、鸡内金、大黄等,具有凉血消肿、破血通络、活血祛瘀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搜风通胶囊具有抗血栓、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以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也证实搜风通胶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自理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总之,搜风通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1]赵海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 2015,13(22):7-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 2011,14(12B):4013-4017

[3]Maier IL,Behme D,Schnieder M,Tsogkas I,et al.Early 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scores to predict 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 after endovascular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PloS One, 2017,12(3):1-11

[4]Lee CF,Venketasubramanian N,Wong KS,et al.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shortened Version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of Itermediate Severity[J].Stroke,2016,47(1):236-239

[5]章美娟,周小军,袁兆康,等.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106-2108

[6]贺思霞,李妍怡.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 2012,28(8):57-59

R74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04

2017-02-10)

广东省云浮市医药卫生类科技计划项目(编号:WS201538)

猜你喜欢
全血黏度缺血性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