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易混易错知识点例析

2017-06-26 21:50杨升秋
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历史 2017年1期
关键词:易错错误知识点

杨升秋

在对高中历史世界史部分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高三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如历史概念、历史现象、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思想文化等。如果对这些历史知识没有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们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失误。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一些较为典型的高考历史模拟题,为大家集中讲解高中历史世界史部分中的易混易错知识点。

一、古代世界历史部分

1.知识点:独特的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错点:误认为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易错点辨析:星罗棋布的海岛,纵横的山岭、交错的河流有利于独立自主、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的建立;濒临大海,天然良港众多,有利于希腊半岛上城邦国家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非决定性的影响。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是由地理环境、城邦制度、社会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地理环境造就的城邦制度,有利于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实施;工商业经济培育出古希腊人平等、民主的文化传统;发达的海外贸易激发了古希腊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例1 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

B.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解析】根据雅典和科林斯等地理条件相似而政体不同可知,地理环境与政体没有必然的联系,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D项正确;A项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错误;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B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无误,只是题干中只涉及地理环境因素,而没有提及经济、政治、历史等其他因素,C项错误。

【答案】D

2.知识点:万民法是公民法的发展与完善,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认为万民法否定了原来的公民法。

易错点辨析:罗马公民法形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是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制度;法律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公民法过于注重形式,程序烦琐。万民法形成于罗马帝国时期,适用于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罗马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在形式上,万民法简洁灵活、实用有效。万民法这一司法体系必须在不触动公民法的前提下实施,极大地弥补了公民法的不足,成為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例2 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

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的信息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市民法(公民法)仍保护罗马公民利益,万民法并没有否定公民法,A项错误;此时的罗马是奴隶制国家,C项错误;D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B

3.知识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关注社会、研究人,均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本质,但二者的具体思想主张有明显差异。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认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与智者学派大同小异,苏格拉底也属于智者学派。

易错点辨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虽然都关注社会、研究人,具体体现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本质,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研究的侧重点方面,智者学派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对知识的看法方面,智者学派认为知识是参政的基础,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道德的基础,知识使人达到“善”,知识即道德;对真理的看法方面,智者学派认为不存在绝对的真理,真、善、义、美都是相对于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苏格拉底认为善、正义、真理都是存在的,重视人的修养。

例3 要研究古希腊的智者运动,首要障碍是任何智者的著作都未能被保留下来,我们往往通过苏格拉底对他们的论述还原他们的主张,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

A.客观的,因为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

B.准确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雅典

C.错误的,苏格拉底对他们的论述不是史料

D.片面的,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念有冲突

【解析】由于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其对智者学派的论述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很可能是不全面的,D项正确;智者学派出现在雅典繁荣时期,苏格拉底针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问题,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故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A项错误;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没有生活在同一时期,B项错误;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论述属于史料的一种,C项错误。

【答案】D

二、近代世界历史部分

1.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虚君地位,但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加突出。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以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丧失了所有权力,被排除在国家权力结构之外。

易错点辨析:《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的权力只是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议会权力跃居王权之上,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外交等权力,通过随后的一系列法案,国王权力才逐步被削弱。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得国王的行政、外交大权逐渐转移到内阁,国王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政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的象征和维系英联邦的精神纽带。

例4 “英国的‘虚君之虚,虚而不虚,一方面,虚君也有自己的权力,他具有任命首相的权力,否决议会决议案的权力,首相解散议会也要得到国王的支持。当英国政治面临重大问题时,比如大选没有产生多数党,或多数党没有明确领袖的时候,国王的作用则较为显赫。1924年,乔治五世就任命了一个少数党的领袖斯坦利·鲍德温组成第一届工党政府。”材料表明英国国王( )

A.可以任命政党领袖

B.是国家政治权力结构的组成部分

C.政治权力得到加强

D.具有任免首相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解析】根据题干中“虚君也有自己的权力”的观点及其史实,可知君主立宪政体下的英国国王并非没有任何权力,国王是国家政治权力结构的组成部分,B项正确;国王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任命政党领袖,A项说法过于绝对;“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不断被削弱,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国王可免去首相和拥有解散议会的权力的信息,D项错误。

【答案】B

2.知识点: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作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但权力弱小;而英国的议会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认为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和英国的议会下院均能制约政府。

易错点辨析:英国和德意志帝国虽然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两国议会均拥有立法权,但两国议会的地位和权限却大不相同。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作为立法机关,很难通过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也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帝国皇帝和宰相的行政权凌驾于议会立法权之上;英国议会下院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是最高立法机关,可以监督内阁行政,首相和内阁集体对其负责。

例5 美国学者帕尔默认为,从1871年到1890年,俾斯麦在他任联邦帝国宰相的二十年间,往往设法在下议院让自己这一方取得多数,不过他并不认为在原则上非依赖多数不可,他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

A.帝国宰相必须对下议院负责

B.帝国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形式性民主多于实质性民主

D.仍然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解析】根据题干中“不过他并不认为在原则上非依赖多数不可”“只有皇帝和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的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国代表民主的帝国议会权限较小,各项大权仍掌握在帝国皇帝和宰相手中,C项正确;宰相对皇帝负责,帝国议会权限较小,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已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A、B、D三项均错误。

【答案】C

3.知识点: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内涵和影响不一样。

易混点: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混淆。

易混点辨析: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均由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均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两者的内容不同。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引起的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和商业贸易中心发生变化,这场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通过早期殖民掠夺,使得大量金银财富流入欧洲,造成金银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加速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例6 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含银量\&1541—1550年\&50%\&1551—1560年\&39%\&1561—1570年\&11%\&1571—1580年\&17%\&1581—1590年\&18%\&1591—1600年\&5%\&]

A.導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解析】16世纪中后期,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不断下降,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引起金银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导致靠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势力衰落,大量的金银财富流入资本家手中,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B项是商业革命的内容,错误;货币贬值加速了西欧封建势力的衰落,但此时西欧封建制度仍占统治地位,D项错误。

【答案】C

4.知识点: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认为宗教改革运动破除了宗教迷信观念。

易错点辨析: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并没有破除宗教迷信观念。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们均主张“因信称义”等宗教原则,一方面,这些原则强调人们可以绕开罗马教会和教皇直接与上帝对话,使民众摆脱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这些原则也进一步坚固了人们对上帝和基督的信仰。直到17、18世纪,启蒙运动才逐渐破除宗教迷信观念。

例7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解析】宗教改革使得人们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成了“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B项正确;A、C两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没有体现宗教改革的作用,均排除;宗教改革只是破除了人们对罗马教会和教皇的迷信,并未破除宗教迷信,D项错误。

【答案】B

5.知识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拥有较大实权。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认为总统是由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任何行政行为均要经议会同意。

易错点辨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激烈斗争的结果,它规定议会掌握立法权,并能够选举产生总统,总统对议会负责,总体而言,议会的立法权确实高于行政权。但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军队统帅,任期长达七年,且可以连选连任,并拥有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的权力,而且总统可以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吏,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等权力是无须经议会同意的。

例8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在以下四国正式生效符合程序的是( )

A.美国总统批准而无须国会同意

B.英国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批准

C.德意志帝国帝国议会最后批准

D.法国总统批准而无须国会同意

【解析】法国总统权力很大,拥有任命高级文武官员、签署法令、宣布战争和进行外事活动的权力,批准条约无须国会同意,D项正确;美国总统批准的条约须经国会批准才能生效,A项错误;对外战争和签订条约只需由英国下议院批准即可,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对外战争和签订条约最后由皇帝批准,C项错误。

【答案】D

6.知识点:巴黎公社运动的爆发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具有偶然性。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以为巴黎公社运动是法国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易错点辨析:巴黎公社运动的爆发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19世纪后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法国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社会条件并不具备。巴黎公社运动只是在外有强敌入侵,内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城市武装起义,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而导致的一场无产阶级革命,而这种偶然性也决定了其最终失败的命运。

例9 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 )

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重大缺陷

B.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

C.当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

D.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经济发展缓慢

【解析】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尚未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力量,是没能抵抗住反动政府反攻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革命的措施存在重大缺陷和无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均不是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A、B兩项均错误;巴黎公社运动发生时,法国工业革命已完成,资本主义正在迅速发展,D项错误。

【答案】C

7.知识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易混点:很多学生误以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

易错点辨析:工业革命促使新的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等的出现,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工业革命后,全球仍有许多地方没有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如非洲内陆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有了较大发展,新的通信手段出现;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变本加厉,掀起瓜分狂潮,世界其他地方被西方列强瓜分殆尽,完全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例10 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 )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中“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的信息可知,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贸易政策的内容,A项错误;贸易顺差和逆差需要用进出口货物的价值来体现,C项无从得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答案】B

8.知识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以为相对论否定了整个经典力学体系。

易错点辨析: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只是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中的绝对时空观,并非否定了整个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宏观低速运动下的一种特例。牛顿力学是宏观低速运动状态下力学研究的基础,它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物理学研究。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将经典力学纳入相对论力学体系当中。

例11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解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经典力学纳入相对论力学当中,进一步发展了经典力学体系,B项正确;进化论完全否定了神创论,A项错误;量子论和经典力学、相对论不存在新理论否定旧理论的关系,C、D两项均错误。

【答案】B

三、现代世界历史部分

1.知识点: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易混点: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当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易混点辨析:杜鲁门主义是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将矛头直指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提出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49年北约和1955年华约两大对抗性军事政治集团的相继建立。

例12 “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住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要遏制苏联,因此“遏制战略”应该是指“冷战”政策,美苏“冷战”的开端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即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A项正确;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是指马歇尔计划,B项错误;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是指北约的形成,C项错误;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而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开端是在1947年,D项错误。

【答案】A

2.知识点:当前多极化仍是一种全球政治发展趋势,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定型。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以为当今世界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易错点辨析:当前多极化仍是一种全球政治发展趋势,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目前多极化并没有定型,许多国家和地区只要能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发展自身的实力,都有可能成为多极力量中的重要一极。多极化在当前的表现是“一超多强”,即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日本构成了多级世界的基本组成力量。多极化格局有可能出现,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一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过程也必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例13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解析】根据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的信息可知,“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多极尚未取代美苏两极,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刚出现不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突出多极格局形成的“缓慢”,D项错误。

【答案】A

3.知识点: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以为罗斯福新政能够通过全面干预经济,消除经济危机,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易错点辨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这一基本矛盾的存在,決定了资本主义国家不可避免地要爆发经济危机。由于罗斯福新政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因而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会周期性地爆发,如美国在1973年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当然,由于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加强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干预职能,因而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危机,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例14 罗斯福新政时期,有一首歌曲这样唱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解析】根据材料中“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的信息可知,部分美国人认为新政措施本质上是维护农民、工人利益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本质上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B项正确;A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题意无关;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处境,C项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题干中未反映。

【答案】B

4.知识点: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都批判现实的黑暗。

易错点:很多学生误以为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都批判资本主义。

易错点辨析: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直指封建贵族和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封建残余,虽然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也展现了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酷的现实,但并没有予以尖锐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并非封建势力,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道德、法律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也表达了对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例15 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精髓是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说出来,使其成为利器,去扫除古典主义和贵族僧侣主义的颓废气息。以下作品最能体现该精髓的是( )

A.《老人与海》 B.《百年孤独》

C.《巴黎圣母院》 D.《人间喜剧》

【解析】题干中“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说出来,使其成为利器”与现实主义文学客观描绘现实,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特点相符,《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D项正确;《老人与海》《百年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不具备题干中描述的特征,A、B两项均错误;《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它把理想作为现实歌颂,希望用人道主义感化和改变世界,与材料中的“成为利器”不符,C项错误。

【答案】D

猜你喜欢
易错错误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在错误中成长
数列学习中的易错点
直击数列的三个易错点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