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阳泉人民支援正太战役的功绩

2017-06-26 08:44段毅
党史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兵站正太阳泉

段毅

正太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围和正定至太原铁路沿线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1947年4月8日到5月8日,晋察冀野战军二、三、四纵队和地方武装集中5万余人的兵力,在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和野战军前线指挥肖克、政委罗瑞卿的统一指挥下,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历经一个月的英勇奋战,歼敌3.5万余人,控制正太铁路300余里,解放了栾城、正定、井陉、盂县、定襄、平定、寿阳等7座县城,占领了井陉、阳泉、黄丹沟三大煤铁矿区,取得了重大胜利。

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唯一源泉。”平定、阳泉地处正太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的重要部位,平定(路北、路南)两个县都成立了后勤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司令员和政委,全县干部和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支援正太战役,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壮年支前参战

正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扫清石家庄外围的敌人,攻克栾城、正定两座县城及其附近的据点90余处,歼敌1.5万余人;第二阶段战线西移,战局扩大,攻克天险娘子关,解放井陉、盂县、定 襄、平定、寿阳等5座县城和井陉、阳泉、黄丹沟三大煤铁矿区,歼敌2万余人。在正太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平定(路南、路北)两县和阳泉调集民兵6万余人。民兵自带行装和半个月的粮食,组成战斗队、担架队、破路队、运输队、向导队,抬担架护伤员,运送弹药食品,破坏铁路交通,全力以赴,支前参战。平定(路北)县为配合部队在娘子关一线作战,组织民兵5000余人,组成三个破路大队,对正太铁路进行分段破坏,仅娘子关至移穰就炸毁铁桥、石桥各6座,摧毁碉堡63处,拨铁轨3849根,挖枕木3.3万根,破路基15华里,割电线3500公斤,并组织担架1100副,支前运输牲口5300头,随军供应粮食等物资,做好支前工作。

“五月二日太阳红,八路军解放了平定城……”。1947年5月2日平定全境解放,5月4日阳泉镇从平定划出建市。在欢庆胜利的大喜日子里,人民群众翻身不忘共产党,在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搞好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踊跃缴纳爱国公粮,调集5000余人的民兵参加晋中战役,接着出动民兵、民工2000余人,牲口2465头,运送军粮471万余斤,转运伤员1000余人,并参加攻克太原三打牛驼寨战斗,有力地支援了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新华日报》报道了平定民兵支前大队的英雄事迹。

设兵站护理伤员

正太战役第二阶段,晋察冀野战军二、三、四纵队进入平定境内后,全县组织民众供应部队煮饭用的大铁锅2000口,干柴40万斤,人民群众腾好房,收拾干净屋,烧炕暖好家,让人民军队吃好、睡好休息好,上战场打胜仗。在荫营、河底、巨城、岔口、黄统岭等地设置兵站,仙人村设立后方医院,调配干部和46岁至55岁的自卫队员,参加兵站通讯联络、带路、运输等项后勤工作。妇女和儿童们为伤病员精心护理。

平定、阳泉人民继承和发扬爱民拥军的光荣传统,自动送到兵站和医院的慰劳品就有白面8700斤,生猪60头,羊44只,豆腐500斤,豆芽215斤,鸡50只,鸡蛋1.7万个,蔬菜1万 斤。人民群众还为部队修路、埋设路标,写明前进方向和距离,便于人民军队快速行进。野战军逼近阳泉时,前沿阵地上的部队,做饭怕暴露目标,支前干部发动群众,家家户户齐动员,磨面、碾米,蒸馒头、玉米窝、烙饼、焖小米饭,把做好的熟食供给前沿部队。同时在部队行军经过的村庄路口都设有慰劳站,妇女和儿童们在此为部队准备食物。妇女和儿童们还为部队唱歌、打霸王鞭,扭秧歌舞,迎送军队上前线。冀晋二师范宣传队,从五台县陡寺村出发,奔赴正太战役前线,演出新型歌剧《白毛女》,对激发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和新区人民群众的土改反霸斗争起了很好的作用。

老人、妇女搞春播生产

正太战役适值春播农忙季节,平定、阳泉85%的青壮年男劳动力出征支前参战,繁重的春耕生产任务,留给老人、妇女和儿童团承担。1947年入春后又遇上久旱不雨,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抗旱播种。老人、妇女和儿童们,在春播生产劳动中,刨地、犁田、选种、捏籽、送粪,担起全部春播任务。与此同时,老人、妇女和儿童团还参加兵站后勤工作和站岗放哨查路条,严防敌特破怀,维持社会治安。妇女们还做军鞋9.4万双。大家一起努力,支前为解放。

正太战役胜利后,平定、阳泉全境解放,形势大好,战局稳定,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修通铁路,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平定、阳泉有丰富的煤、铁、硫磺等矿产资源,解放后阳泉四矿和铁厂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恢复了生产,平定和阳泉郊区村庄600多座铁炉先后投产,共生产手榴弹壳380万个,地雷350万个,炮弹尾翼450多吨。发动与组织民兵和铁路员工,赶修正太铁路。阳泉东至石家庄,阳泉西至榆次先后通车,把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并把煤炭运往全国各地。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说:“阳泉虽不大,但支援解放战争的贡献不小!”在修复正太铁路中,平定、阳泉地区的人民群众,把物资从几十里外经山路用牲口驮,人力扛等方式运到正太铁路沿线,为修复铁路立新功。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全国解放,优秀青年踊跃参军,干部南下北上。处处是父母送儿、妻子送郎参军入伍的动人场景。在解放战争时期,平定(路北)县2000余名青年入伍,正太战役前1946年下半年就有532名青年参(军),平定(路南)县正太战役后1947年冬有1836名青年应征入伍。1947年正太战役胜利后,当年就有两批76名干部南下北上,接着在 1948年2月32名干部调到豫陕鄂边区工作,1949年3月130名干部随军南下到湖南省浏阳县等地工作,同年8月又抽调117名干部北上绥远工作。先后有5批355名干部,从家乡奔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平定、阳泉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数以千计的英雄和模范,也付出了重大牺牲,现已查明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264人。我们在纪念平定、阳泉全境解放70周年之际,更加缅怀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英名流芳千古。

(責编 侯春奇)

猜你喜欢
兵站正太阳泉
阳泉农业 开辟“硒”望富路
山西农大共建阳泉富硒机构
阳泉:绿色防控 统防统治
麻辣生活
英国脱欧:御姐正太离婚记
关于抗战时期新四军兵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兵站:抗战中的“补给脐带”
红军时期中央红军的兵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