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主人身份蠡测

2017-06-27 12:28
大自然探索 2017年6期
关键词:井盐蒲江成都平原

从发掘情况判断,蒲江船棺葬墓地墓葬时代主要在战国晚期,墓主人多为巴蜀本地人。多数墓葬中随葬有兵器、漆木器和陶器,加之墓群出土巴蜀印章14枚,可以判断墓主人绝非平民,可能为贵族或当地管理者。也就是说,这批人很可能是巴蜀社会中上层人士,即文献上所谓“戎伯”。

那么,如果是社会中上层,为什么会生活和埋葬在蒲江这个成都平原的边缘区域呢?又为什么会那么集中地埋葬在一起呢?

从船棺葬墓分布规律来看,目前最集中的区域有成都平原北侧的什邡和广元、成都平原西南侧的蒲江及成都平原南侧的荥经。什邡和广元是蜀国北方门户,即交通要地;荥经有大量铜矿,且为蜀国南方门户。在这两个区域有大量船棺葬墓可能与战略资源的管理及军事要地的防御有关。

除以上因素外,蒲江出现大型船棺葬墓亦可能与下面两个原因有关:其一,蒲江盛产井盐,而盐是任何人生活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在古代社会更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这批人可能就是古蜀开明王朝时从中央派往蒲江管理井盐生产以供整个开明王朝能正常运转的贵族或管理者。秦灭巴蜀后,他们继续承担了这个职能。其二,蒲江西侧和南侧即为长秋山脉,位于平原向山区的过渡地带,毗邻古西南夷居住区域,因此需要军事防卫。这批管理井盐生产的贵族或管理者可能同时担负着守望边界的职责。这批人世代坚守职责,所以也葬在此处,经百余年便形成了这个墓地。

2000年在成都市商业街曾发现一座船棺葬墓,这具船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者,而且出土器物颇具王者之气。(摄影  李绪成)

2000年,在成都市商业街曾发现一座船棺葬墓,墓中一具主棺长18.8米、宽1.7米,另有几座稍小的陪葬棺。这具船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者,而且出土器物颇具王者之气。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墓葬应为开明王族墓葬。而蒲江船棺葬墓群出土墓葬规格相对较小,出土器物对应阶层应为社会中层,应是开明王族下的分支或从开明王朝派往蒲江的管理者。

秦并巴蜀后,开明王战死沙场,王子泮带领一支蜀人队伍辗转南迁,到达越南交趾,建立瓯雒国,称安阳王。开明王族已弃国土,然而守护蒲江领地的这一支蜀人虽已国破,但仍然坚守着故土,并坚持着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华阳国志》载:秦并巴蜀后“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戎伯尚强”。这说明秦并没有急于在巴蜀地区推行郡县制,而是采用羁縻政策,使得“戎伯”还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力。

蒲江船棺葬墓的主人們可能在蜀国灭亡后和秦人达成一些协议,所以能在故土生活并保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也可能蒲江这支蜀人世代以制盐、管盐为业,虽发生政治变更,但他们的技术依然被秦国所重,所以才能在故土按自己的方式生存下来。无论哪种情况,这支蜀人肯定是因为坚守职责、热爱故土,才会冒着被秦屠戮的风险守护着家园。

那为什么蜀人要用船棺作为葬具呢?目前四川发现的最早船棺葬是在金沙遗址,时代在西周晚期,正是文献上记载的鳖灵从荆楚之地迁徙来成都平原的时候。《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都载杜宇以鳖灵为相治水、后让王位于鳖灵事,鳖灵由此称开明王。

由此可知,使用船棺的墓主人最早应为善于治水的鳖灵一族。古蜀时期,成都平原水泽众多,舟船是人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鳖灵一族对舟船有着独特的感情,生时凭之,死亦依之,所以墓葬中也使用船棺。在王族的影响下,分支贵族和管理者可能也开始采用这种葬具。现在发现的船棺葬墓大都分布于古河道附近,这可能与古蜀人靠近河水的生活习惯和愿灵魂乘舟渡河的意识有关。

恰如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所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当今的考古技术日新月异,航空考古、水下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全面地提取考古信息,尽量科学地复原古代社会,研究古代社会。所谓“复原”,归根到底是要鲜活,要涉及到古人的生活,要了解他们的故事,正如这一群有坚守的古蜀蒲江人!

猜你喜欢
井盐蒲江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基于因子分析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压力评估
自家农场一年销售2000 万 还把蒲江丑柑卖到北美 他是怎么做到的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乡建背景下乡土建筑植物景观探究——以蒲江明月村为例
早市名茶 蒲江雀舌
漳县盐井历史概述
蒲江红心猕猴桃种植农业气候的研究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