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柏 产城融合的中国实践

2017-06-27 12:46华南
中华儿女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城镇化小镇特色

华南

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实现产镇统筹和协调发展,特色小镇必将掀开中国新一轮经济的红盖头

“特色小镇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浪潮中的一抹亮色。特色小镇将掀开中国新一轮经济的红盖头,以其在这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必将是一场伟大的中国实践。”谈到当下风风火火的特色小镇发展建设,北京产城融合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小镇智库秘书长胡柏如是说。

胡柏致力于研究区域经济多年,在特色小镇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他将关注的目光投注于此,目前他和研究院团队关于特色小镇方面的新书、36万字的《特色小镇:中国实践》也已经出版发行。关于特色小镇建设,胡柏总结为“三个一”,认为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中国新型城镇化下的一盘大棋、治理中国大城市病的一剂良药、回归田园与心性的一个梦想”。特色小镇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升级、产城融合等方面的主战场。

产城融合的实践终端

县治之下有镇,镇是联系乡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集散地,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自古以来沿袭而成的小镇,俨然成为一方水土的生活、经济和人们精神的中心。小镇的一栋老屋、一棵古树、一首老歌、一句乡音,或许就是那片土地难以抹去的记忆,成为人们心底深藏的一缕乡愁。

而今在城镇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城镇化对大城市发展的拉动功能已经逐渐趋缓,吸纳人口的速度减慢,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亟需疏解,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新城新区的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交通拥挤、高房价、教育医疗等配套无法跟上。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高铁时代的到来,农村广阔的地域可以接纳更多的资本,促进投资与消费。一出一入之间,经济落差就出现了,小城镇数量众多,劳动力就近就地,可以充当驱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体,前景可期。

在胡柏眼里,探索这一轮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下一阶段大家更关注的地方一定是回归自然,回归心性,逃离大城市。他认为:“以特色小镇开发来带动卫星小镇,带动分散的广大乡镇人群的城镇化聚集,是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开发带动模式和引擎结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2016年下半年,特色小镇成为风口。来自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的多份文件给特色小镇政策层面带来了支持。按照计划,到2020年前,全国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在中央以及地方层面不断出台指导意见的情况下,一时间一大批文化小镇、金融小镇、旅游小镇、科技小镇等纷纷涌现。

作为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者和推动者,胡柏在看到各方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时他是激动的。“目前中国各个地方政府统计有确凿数据的特色小镇超过1万个,有规划、有设计图纸的超过1500个,已经开工建设的在300个以上,而投入运营的也多于200个。特色小镇是中国经济的下一站,大家都在挖这一桶金,探寻开发建设的机会。”

几个月前,胡柏被问到特色小镇发展时,曾笑言“特色小镇不怕多,不怕热,让子弹再飞一会”,现在他已经看到特色小镇开枝散叶、发展成长。这种研判来自于胡柏多年对中国区域经济及城镇化发展的研究,回顾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他将之归纳为三个3.0的递进。胡柏说:“中国经济发展从改革开放到1996年之前,是经济1.0,即短缺经济时代;1996年到2015年,是2.0,即数量经济时代,大规模发展经济;从2015年到现在,则进入3.0时代,即质量经济时代,进入服务经济时代。而进入这一时期,相应的对城镇发展要求也提升到3.0,将小镇做成产业,按照产业需求开发、运营小镇。”

胡柏讲到,特色小镇定位要“一镇一主业”、“一镇一特色”,突出“特而强”。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是对于何为产业,胡柏有自己的見解。“儿女是上帝赐予我的产业。”他认为这句话是对产业最准确的描述。“产业是具有价值链条和生命周期的,在每个生命节点都有其各自特点,既不能在产业周期的波峰时一拥而上,也不能在产业曲线下探时弃之不管。”要深挖、延伸、融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真正产生迭代效应,力求“聚而合”。

中国新经济的转化平台

特色小镇概念提出一年间,不少学者已经看到地方政府摩拳擦掌加速建设特色小镇,而令大家担心的问题之一便是特色小镇如果“只开花,不结果”怎么办?

胡柏却认为,“大都数人认为只开花不结果是有害的,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就是要把自身的长处发挥出来,同时露出自己的短板让别人有机会参与进来,做特色小镇也是如此,不一定要做得很全面,但要挖掘自身优势,同时吸引外来资源。”

同时,胡柏认为培育特色小镇要把握节奏,避免平均主义和“摊大饼式”推进;应集合资源要素,重点建设示范小镇,尽快发挥引领作用。此外,他建议,培育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应该更多把行政权限下放给特色镇,让其根据当地特点自主支持创业,不宜对特色小镇提时间上的硬性要求。

相对于“开花结果”的乐观,胡柏的担忧在于此前新城区建设中面临过的大规模建设问题,“后果便是部分新城新区人口密度较低。”他补充到,特色小镇相对来说不做大体量建筑,原则上对村镇外观不做大的变动,主要是依托原来的建筑风貌升级改造,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符号化建筑,打造成本土化、可旅游化的特色街区、特色景区和特色社区。因此不会像新城新区那样造了一堆高楼大厦那样,一旦没有人口导入就会成为“空城”“鬼城”。身为北京房山区人民政府产业发展顾问及多个地方政府、企业集团的发展顾问,胡柏近年来参与多个城镇转型升级、特色小镇的规划发展,在实践中,他强调特色小镇一定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人聚气聚义”,努力实现产镇一体、人文创新、休养生息、浓缩精华。“特色小镇一定是为外来消费人口建的,要形成整合原有、创新实践的模式。”

猜你喜欢
城镇化小镇特色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穿毛衣的小镇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