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柯导演是演员的第一面镜子,要把控好整体节奏与韵律

2017-06-27 20:05牟燕红
电视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陈坤演技

牟燕红

林柯导演刚从《脱身》剧组“脱身”,就被小编“逮住”,和他聊了聊这部陈坤阔别九年回归电视屏幕的首秀。

演员出身的林柯,自2011年凭借《民兵葛二蛋》成功转型为导演后,以一年一部剧的进度,走出了一条部部是精品的剧作“手艺人”之路,先后执导了《大平原》《开心边角料》《空巢姥爷》《后妈许多多》《李三枪》等剧目。有人评价他:“能在戏中挖掘出富于喜感的桥段,让人轻松一笑。”他也坦言,轻喜剧的形式是自己最想做的。“喜剧不单纯是夸张地呈现、刻意强制地造作,它本身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让人愉悦的感染力。”事实上,不管是让人忍俊不禁,还是捧腹大笑,都是移山回海的技术活。更何况,纵观林柯的作品,无论是在战争题材中,还是在现实题材中,都能够将这一宗旨进行发散式演绎。

除此之外,林柯还是一位不甘于被“类型化”的导演。在他看来,不管什么类型的电视剧,人物“立住”了,才能谈作品的生命力。

演技无法改变,但能提升

会演戏的导演很多,国外有伍迪·艾伦、北野武,国内有冯小刚、张纪中、孔笙……无独有偶,还有很多导演,他们热衷于在自己拍的作品中串戏,李路在《人民的名义》中客串了洛杉矶联络员李梁,汪俊在自己的《小别离》中挑大梁演“土豪爸爸”张亮忠,林柯也在新晋杀青的《脱身》中饰演了一位京剧票友。“这个角色和陈坤有对手戏,我演得快被他笑死了,说我特别抢戏。”林柯说道。论及林柯的表演史,那可以追溯到五岁登台就毫不怯场的小时候,他曾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过多个奖项。

也正是因为演员出身,使得林柯在谈论何为优秀的导演的时候,想到的更多的东西是关于导演与演员之间的相互成全和协作。他很怀念过去:“以前在拍戏的时候,每天都待在剧组,那时候还没有一人一间房的条件和待遇,我和老戏骨、老艺术家住在一起,大家戏上、戏下都在聊角色、磨戏。大家相互交流,对我而言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今天条件是变好了,但是演员与演员之间却相对“隔离”了,这样醉心于创作的班底也越来越少了。

对于很多演员在不同的电视剧中发挥不稳定的现象,林柯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一个导演不可能改变演员的演技,懂演戏的导演都知道,你可以通过控制演员的表演节奏来提升演员的演技。”张艺谋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之所以如此成功,便是因为最终呈现很自然,而且并不是找专业演员拍的一场戏,这也足以表现一个导演的功力。

太精确的东西反而没有生命力

“演而优则导”并不止是演员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对一部作品占据更多话语权的过程,更是表达了一个导演,不光要懂得表演,还要懂得整个创作过程中其他部门的工作。这一点上,林柯是有经验可谈的,在他看来,今天的影视环境不但要求导演懂艺术创作,更要求导演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成为玩转行业各领域的“多面手”。“过去导演只抓艺术,就看你塑造的人物够不够深刻,现在导演还要考虑经费、周期、发行、审查等。”他补充说,一个相对成熟的导演,可以尽可能地规避审查的风险。

林柯对于导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一位成熟的演员,他是最仰仗导演的,导演是演员的第一面镜子。”坐在监控器前的导演与镜头前的演员是相互信任、相辅相成的。“我不要求演员演得百分百精确,太精确的东西反而没有生命力,真正有灵气的东西是有留白的,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林导说。事实上,我们看到在很多作品中,演员演得太用力,会有观众吐槽,“看着都累”,这又从侧面佐证了,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人物的生命力与灵气是尤为重要的。

作为导演,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整部剧的基调。他说:“一部戏请了很多演员来演,演员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的是如何让它出彩,导演需要在所有人物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一部剧有某个人脱离于剧本之外相对比较突出,这其实是不应该的。“真正要演好一部戏,还是要看对手,你给对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手再给你相应的反馈,这样粘合度就高了。单纯依靠后期剪辑、配音重新堆积,是不会好看的。”林柯导演的“表演课”,对当前存在的“抠图表演”亦是一种提醒。

理解“九千岁”,年轻观众是收视主力军

此前,《光明日报》发文称,要警惕影视创作中的“语言空转”,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九千岁极难取悦。他们看得透融梗、撞梗,戳得穿抠像、倒模。但只要九千岁站定CP,那些IP就有屠榜可能。”这段掺杂着英语、生造词的“新词奇象”,特别提到了“九千岁”,这其实是90后、00后的并称。从汪海林的“不要跪舔90后”到今天的“九千岁极难取悦”,年轻观众无疑是当前,以及未来,收视市场的主力军。

受众是年轻人,并不意味着作品需要低龄、幼稚。林柯说:“这要求我们要在坚持优秀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创作的基础上,用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来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事实上,年轻受众的审美是可圈可点的,“粉丝也希望他们的偶像踏踏实实地演戏,并不是传说中的盲目崇拜。”

林柯导演坦言,自己现在也经常看年轻人的弹幕、豆瓣的评论:“豆瓣观众还挺中肯,有的剧评写得很有水平,对于拍得不好的戏,豆瓣人的观点也很犀利。他们是未来最大的收视群。”

在刚拍完的《脱身》中,林柯也增加了很多年轻人爱看的元素:“《脱身》在枪战的部分融入了新元素,我们有一场特务在屋顶上跑酷的戏,第一次拍的时候还把片场的瓦都踩了,不过感觉效果还不错。”此外,该剧还突破性地用了最前沿的电影特效技术,让陈坤一人饰演的孪生兄弟之间近距离的对手戏更加生动逼。除了在技术上不断求新求变,林柯也在努力地靠近网剧观众,“现在有些网剧一味追求炫技,确实会存在逻辑问题”,而他接下来会花心思做几部高品质的网剧,并坦言做网剧是大势所趋。

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命,靠市场去检验

随着热钱不断涌入,影视圈乱象迭出:天价片酬、收视造假、票房造假、轧戏成瘾、抄袭之风肆虐……林柯认为,“乱象”表明确实存在问题,但未必就是坏事:“所谓物极必反,毁到极点也是一件好事,市场在进行新一轮的洗牌,新的秩序也将会重建,匠人精神、专业素养终将会被大家重拾,大浪淘沙,最后留下的一定是有品质的作品。”作为一个非“类型化”的导演,林柯也谈了接戏的标准:“其实不管是什么题材,只是形式不一样罢了,真正内核的东西肯定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你只要把人物‘立起,认认真真去做,至于能不能成功——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命,需要等待市场的检验。”

那么,他又是为何接了《脱身》呢?当年拍《民兵葛二蛋》与黄渤相互欣赏,也是在黄渤的推荐下接触了《脱身》剧本。“剧本特别吸引我,好几年没有看到如此令人兴奋的作品了,讲的是两个小人物被时代所裹挟的故事。编剧汪启楠9年磨一剑,剧本相当扎实。这是唯一一次不用动剧本,我只用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二度创作上的作品。”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一部传统的谍战戏,而是一个既有斗争、卧底,又有爱情、亲情的故事。

陈坤在剧中既是一个混迹在上海街头的小混混,也是国共两党争相拉拢的物理学家,反差相当大。林柯说,虽然一口气演了两个迥然相异的角色,但陈坤却演得很到位,如鱼得水。谈起这次合作,他说:“我们第一次见面,我觉得他眼睛很干净,追求着纯粹的东西。他这几年不算是高产,但作品一直保持高品质。”至于角色、剧组搭建等问题,两人更是一拍即合。

时隔九年,演技在线、颜值加持的陈坤终又回归电视剧屏幕,除《脱身》外,还有一部古装权谋巨制《凰权·弈天下》。电影咖回流电视剧已不是新鲜话题,前有赵薇、周迅、范冰冰、黄晓明为首的电影咖们纷纷回流电视圈,从他们参演的电视作品来看,如《虎妈猫爸》《如懿传》《琅琊榜2》《咱们结婚吧》《武媚娘传奇》等都是引人关注的热门大剧。大咖回流电视剧,于制作公司来说,一方面可以保障电视剧的精品化,另一方面,在发行上也具有更大的優势。于播出平台来说,大咖是购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大咖出演的剧作,可以保障收视率、点击量。于演员来说,电视剧显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无形中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林柯导演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他说:“以陈坤、周迅为代表的电影咖,他们对题材、剧本、创作班底都是有高要求的,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创作出高品质的内容。”回归对他们来说,既体现了自己的影响力,也是一种冒险。“电影和电视剧的体量不一样,电影一天就拍几个镜头,电视剧相对而言拍摄节奏更快一些。”他还爆料,“《脱身》在拍摄最紧张的时候, 曾经有一天陈坤换衣服都要小跑才能跟上节奏,一天下来在片场竟然跑了两万多步。”总之,电影咖回流,就是一种市场现实,也是为电视剧保驾护航的重要杠杆。

猜你喜欢
陈坤演技
陈坤:行走的力量
动物搞笑瞬间,绝对演技担当
请开始你的表演,我假装视而不见
投胎式演技
陈坤从二次元中看世界
100张碟片成就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邓超
那些陈坤喜欢的道理,年轻人们意见纷纷
陈坤:在行走中传递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