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文创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和对策

2017-06-27 09:10龚伟娜
科技传播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创产业文创

摘 要 2008年以来,我国1 800多座国有博物馆和200多座私人博物馆相继免费开放,博物馆参观人数较免费之前有了成倍的增长,国家为此投入的专项资金超过80亿元。尽管如此,我国的大部分博物馆依旧缺乏自身“造血”功能,运营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拨款,近年的参观人数虽有大幅增长,但经营内容难以突破,成为近年来博物馆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 文创;博物馆文创;文创产业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8-0088-02

2015年国家颁布的最新《博物馆条例》强调:“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鼓励文化单位大力推进文创工作。如云南省于2017年4月26日下发的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做强主业的前提下,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在中央致力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行业正在蓄势待发。以故宫为例,截至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共计研发文化创意产品8 683种,其中在2013年—2015年期间,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累计1 273种。与此同时,故宫的文创产品销售額也从2013年的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近10亿元。

但是在故宫、国家博物馆等资源丰富的大型博物馆引领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博物馆并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文创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遭遇瓶颈,找不到突破口。经过调研,主要总结出博物馆文创发展的几个问题。

1 博物馆自有设计人员缺乏

大部分博物馆是全额拨款单位,经营利润不能回到母体,导致文创产品开发经营的动力不足。特别是在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很难长期培养博物馆自己的设计团队,只能外包给供应商,由他们找团队设计制作。但懂文物的不一定懂设计,懂设计的不一定理解文化,外包设计人员对文化元素的理解可能不到位或出现偏差。尽管博物馆相关部门会负责监督指导,但由于对产品设计层面的参与不够直接,不能很好把控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当中的体现层次,造成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博物馆纪念品种类单一、高度雷同、缺乏创意、文化元素体现深度不够等问题,甚至跟景区产品雷同,缺乏博物馆的独有文化特质。

2 产品创意性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博物馆文创还停留在文物藏品简单复制、印在茶杯或鼠标垫上的1.0时代,进入藏品多维度展示、开发和传播2.0时代的博物馆也为数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除了懂文物知识的设计人才匮乏因素外,还有受制于传统思维,没有打破行业、地域和国家限制的因素,导致整体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

3 文物与文创产品各自为政

博物馆文创产品一般分博物馆自己开发销售和代销两部分,主要以代销为主。这是由于大部分博物馆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或者即使自己开发了产品,碰到市场认可度不高,无法量产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销量并不乐观,最终自主研发产品被市场所淘汰,只能转向代销。在代销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下,纪念品商店变成了“小卖部”,博物馆变成了“包租婆”。这种本来是基于文物文化元素上衍生出来的,通过更加接地气、更加新颖、更加贴合受众心理来讲述文物故事的产品,与它的灵感源头断开,孤独地呈现在大众眼前,很多人如果不听导购介绍或查看说明书,甚至不知道一件纪念品中到底体现了哪些文化元素,甚至很多产品根本没有设计灵感来源的介绍,加之导购从业人员的素质参次不齐,面对顾客的进一步询问,知识储备明显匮乏。这样会造成消费者体验不佳,无法刺激其消费欲望。

4 产品研发动力不足

目前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上面并没有专项资金扶持,也没有销售任务指标,只有文创产品的设计评比,所以博物馆不仅本身缺乏产品开发经费和能力,开发的动力也不足。

5 “走出去”力度不够

目前博物馆的重心工作都放在文物展示上,文创产品只是配套服务,并不“入流”。特别是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是以馆藏文物为主体,很少开展文创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其实具有国际范和中国文化特质双重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正是从潜移默化的角度,让外国受众从喜欢中国文创到喜爱中国文化,是推广中国“软实力”,并让外国受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进而又可以反哺拉动博物馆参观流量和经营收入。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思考了如下对策。

5.1 设计人才:高校定向培养+打造人才流通

平台

目前国内文创领域优秀的设计人才非常稀缺,能够深入了解文物蕴含的文化元素并用文创产品形式表达出这种文化内涵的设计师并不多见,博物馆即使有心搭建自己的设计团队,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或没有专项资金而不得不放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博物馆不妨考虑与高校合作,提供定向培养名额,利用高校优质教育环境,为博物馆储备一批专业文创设计人才。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文创产品新锐设计师来说,找到优质的渠道对接博物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可以由相关机构搭建设计人才和博物馆需求方沟通对接的平台,设计师可直接通过平台为博物馆订制文创产品,或为消费者进行私人订制,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设计需求,由符合条件的设计师接受订制任务,实现设计人才和博物馆的双向选择,激励和培养一批有志从事中国文创设计事业的优秀人才。

5.2 创意性:深挖文化元素内涵,借鉴国际经验

反观国外挖掘中国文化资源来赚中国人钱的例子比比皆是,影视作品有《功夫熊猫》《花木兰》等,这两年Gucci等国际大品牌设计师也对中国元素青睐有加,中国元素频繁登上国际秀场。所以,我们也可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通过跟国际影视作品、时尚品牌、科技公司等展开合作,将博物文化创意向信息化、虚拟化、体验化、跨界化和国际化的跨界融合,加速推动文创产业进入业态裂变、新媒提速、要素聚集的3.0时代。

5.3 文物和文创产品互相站台

打破文物与文创产品独立展示的局面,在同一空间里一同呈现,让消费者了解设计灵感的来源,增强对文化元素的印象。目前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多半单独设置或设置在展馆出口处,文物与文创产品独立展示,加之很多产品并未配备设计元素来源说明,消费者不明就里,自然就不会产生消费欲望。可以考虑在有衍生产品的文物旁边设置文创产品说明手册,供大家翻阅,在观赏文物的同时可以一同看到其衍生品及其设计理念,加深对文化元素的印象,刺激购买欲望。反之亦然,大众对造型独特、富有创意性文创产品的好奇心,也会勾起其对文物文化元素的进一步了解。

5.4 动力新引擎:引入外部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做后盾,单纯靠财政补贴或博物馆自身“造血”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尽快完善文物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运营机制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引入外部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资本撬动产业变革,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5.5 文创也要“走出去”

打破博物馆分割式传播格局,利用平台效应,顶层策划、集中宣传,讲好中国文创故事,输出中国“软实力”。

应该从全球文创产业战略布局的高度出发,打破目前博物馆各自为政的分割式传播格局,从顶层策划,搭建国内外宣传渠道,集中宣传、抱团造势,以“中国博物馆”“中国文化品牌”“中国文创品牌”“中国文创故事”的集体形象示人。对内增强大众关注度、宣传并传承中国文化;對外跟国际接轨,促进中外博物馆之间展开各类实体文创项目合作,并由相关机构牵头联合国内外文物主管机构、旅游机构、大型媒体及国内各地博物馆共同举办中国文物及文创产品世界巡回展出、论坛、交流等活动,配合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联动宣传报道,扩大国际影响力,用国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向国外主动输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以上是关于博物馆文创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而文创产品则以一种创新的形态重新读取并传递文化价值。所以,我们不仅要积极推动中国文创发展尽快迈入3.0时代,还要有顶层设计、全球布局的战略格局,积极鼓励走向世界舞台,对内传承传统文化,对外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让世界看到一个充满创意活力的中国。

参考文献

[1]马晶晶.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吕梁学院学报,2015,5(4):59-63.

作者简介:龚伟娜,中国传媒大学。

猜你喜欢
文创产业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当文学IP成为“文创”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的创客时代
创新成都文创产业体制机制 推进文创中心城市建设
银行业的“文艺范儿”
基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分析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