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抽查与条码印刷质量的控制

2017-06-27 14:00耿小川
今日印刷 2017年6期
关键词:条码印刷合格

耿小川

国家监督抽查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组织的对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并对其结果处理的活动。承担任务的检验机构是经省级以上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授权部门考核合格,具有相关产品检验资质,并且符合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要求,其检验结果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商品条码作为商品的全球统一标识,俗称产品的“身份证”,是实现生产流通环节自动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重要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特别在电子商务普及的今天更显示出商品条码标识的重要性,而条码的印刷质量直接影响到商品条码的识读应用。所以,控制并提高包装上商品条码的印刷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一家市级条码质量检验站,在2016年底对100家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商品条码实行监督抽查情况,分析当前产品包装上商品条码存在的印制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法,给条码的使用和印刷企业提供参考。

监督抽查概况

本次商品条码监督抽查,任务数为100家企业,实际抽到产品95批次,有5家企业因停产或者暂时没有使用商品条码等原因未抽到样品,抽到率为95%。经检验合格的有74批次,不合格的有21批次,抽检合格率为77.9%。

质量分析

1.具体检测结果分析

2.不合格条码质量分析

从本次监督抽查中,暴露出的条码印刷品检验的不合格项主要集中在平均曲线等级、符号等级、空白区宽度、条高及放大系数等项目中。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①平均曲线等级、符号等级的合格率偏低。

本次抽查中,平均曲线等级和符号等级不合格的有21批次,占抽样总数的22.1%。这两项反映出商品条码的印刷精度和光学特性,是商品条码印刷质量的总体显示。造成平均曲线等级、符号等级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条码的条空颜色的搭配、印刷载体和油墨的光学特性、条空尺寸印刷精度等因素造成的。有些企业选择直接在瓦楞纸这些不适合作为条码印刷载体的材料上印刷条码,这就直接降低了条码的质量水平。如果在瓦楞纸上覆盖铜版纸后再印制条码或用双胶纸印制条码后,再粘贴在瓦楞纸上,则就较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②条码空白区宽度不够

空白区是条码符号左右两端外侧与空反射率相同的区域。其作用是提示扫描器一个条码符号的开始与结束。在本次监督抽查中,有4种条码的空白区宽度小于国家标准,占抽样总数的4.2%,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设计人员不熟悉条码相关标准,或没有使用条码标准胶片所致。空白区宽度是影响商品条码能否被扫描设备正确识读的重要条件。抽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对标准中“最小空白区”理解不到位,认为空白区宽度窄点无关紧要,制版时没有留出足够的空白区,致使在应用中发生一些因条码空白区宽度不够而引起的拒读和误读。

③条高截短现象普遍

在本次抽查的95种产品中,70种产品上使用的商品条码高度在不同程度上被截短,占抽样总数的73.7%。条高被截短的条码符号,在使用中会直接影响到识读设备对商品条码符号识读的首读率。虽然条高在标准中不是强制项,但高度尺寸被过分截短的条码符号要增加扫描次数,影响识读速度与商业POS的运行效率。要注意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环境会对条高有不同的要求,要按照标准规定条高23mm执行。

④Z尺寸和放大系数过小

在本次抽查的95种产品中,18种产品条码Z尺寸小于0.264mm的最小标准,占抽样数的18.9%,17种产品的条高存在着小于0.8的情况,占抽样数的17.9%。商品条形码的标准尺寸是37.29mm×26.26mm, Z尺寸的取值范围是:0.264~0.660mm,放大倍率是0.8~2.0。当印刷面积允许时,应选择Z尺寸0.330mm以上,放大系数1.0倍率以上的条形码,以满足识读要求。放大倍数越小的条形码,印刷精度要求越高,当印刷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易造成条形码识读困难。

3.不合格原因分析

①部分条码使用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对正确使用商品条码的作用及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缺乏条码设计、使用方面的基础知识,不太重视产品外包装上的条码质量,未能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正确的设计条码,或委托当地条码机构制作条码标准胶片。产品包装进厂入库缺少必要的条码检验制度,往往也忽略向印刷企业索要条码检验报告,从而导致这些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商品上的部分条码难以识读,严重地影响了商品条码及商业自动化的发展应用。

②个别印刷企业缺少完整的印刷商品条码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是一些小型印刷企业,没有建立商品条码印刷品出厂检验制度,既没有基本的条码检验设备,也没有委托当地质检部门检验条码,印刷设备及工艺相对比较落后,更没有申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从事商品条码印刷的相关人员也缺少与商品条码相关国家标准、印刷技术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培训,因此,容易造成印刷的商品条码质量不合格。

③商业企业在经营上缺少严格把关。按照国家《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规定,经营单位应对生产商索要条码证书(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并核实存档。但是,由于部分超市对商品条码给商业企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效益理解不深,在进货验货时,把关不严格,向生产供应商索要条码证书(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往往不仔细核对,对因条码印制不合格的,也只是加贴店内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商、印刷企业放松了对条码质量的要求。许多商品条码印刷质量不合格的商品进入超市,这样不但影响了商场的正常经营及效益,同时也间接影响了该产品的销售,从而给生产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改进建议

通过这次监督抽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存在的原因分析,建议进行下列改进:

1.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商品条码监督抽查工作。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商品是产品的“身份证”,其质量问题关系到产品质量的追溯、流通和结算,不合格的商品条码不仅不能起到快速方便,更有可能给消费者和信息化管理带来麻烦和混乱。

2.印刷企業应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把握条码的设计到印刷质量的控制,主动到当时质监部门进行《条码印刷资格认定》。印刷企业对包装上带有商品条码的包装,应向对方索要商品条码证书(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并进行核对存档。有义务帮助条码使用单位,对商品条码的设计进行核对把关,以确保商品条码的印制质量。

3.商品条码使用企业在印刷包装前一定要把握好商品条码的设计关,以确保条码设计合格。如果难以确认,可以送当地条码管理检测机构帮助检测。企业在选择印刷企业上,要优先选择取得《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证书》的印刷企业,并要求印刷厂在包装印好后,出具条码质量检测报告,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条码的检测机构,应经常上门为条码使用单位(条码系统成员单位)和印刷企业指导商品条码使用和印制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商品条码的质量,确保商品条码在溯源和流通中应用自如,从而确保达到方便、快捷、正确的目的。

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看到商品条码作为一种信息标识和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商品条码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如果许多商品条码印刷质量不合格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可以设想到在生产、物流、产品溯源与跟踪、电子商务等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环节和领域,将会带来诸多问题。所以,控制和提高商品条码的印制质量,加强企业自律、对促进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保障生产销售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条码印刷合格
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
条码微站
热线互动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做合格党员
把心交给印刷
基于固定条码与电子标签比对设备的设计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