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分析

2017-06-27 05:32朱瑞波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表现中国

摘要:悲剧精神是贯穿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神主线,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色”。它是指面对痛苦与毁灭的必然性时,主体在独立意志支配下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和抗争与超越精神。下文简要的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悲剧精神;表现

1.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现象

中国古典文学中悲情主义的代表作为《楚辞》和《诗经》。这两部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被称为中国文学的始祖。《诗经》的表达方式普遍为四言诗,利用这种表达方式描绘出一个个令人感伤的故事。《诗经》中记录了许多老百姓抗争封建制度的悲情故事,例如“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通过这些经典语句让我们深刻了解人生中的不如意,并且嫩巩固直接的感受到作者的郁闷、低落的悲情情境;屈原通过《楚辞》给我们展现了忧国忧民、千里马难遇伯乐的心境,这些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非常经典的悲剧情节。《红楼梦》是非常著名的悲剧情感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悲剧题材的典型作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为寄人篱下,再加上自身的总是误解别人的意图,成为读者公认的悲情角色。贾宝玉以一个叛逆的形象,但是深受着林黛玉,但是却久久得不到真爱,因为种种的阻碍,最终的结果也成为一个悲剧情节。薛宝钗虽然也爱着贾宝玉,但是这份爱中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最终薛宝钗千方百计所追求的爱情也扑空。《红楼梦》所处的封建时代,也是这个悲情故事的主要原因。在当时的社会,宝钗和宝玉的故事能够被世人所认同,但是林黛玉的爱情却只能以悲剧收场。

2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悲剧精神的价值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在悲剧情节当中展现出乐观精神。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往往都具备一定的隐性特征,这也是根深于读者的心中,隐于读者的骨髓中。在文学作品中,悲剧往往是体现生活的失败、不幸、死亡、毁灭和痛苦等来体现。在遇到非人的对待、巨大的压迫和残忍的剥削时,这种隐藏的悲剧精神便会突显而来,让人们因为悲情情感失去坚持的动力。对于古典文学作品而言,作者往往通过文字,让人们正确认识到种种困难,并且鼓励人们去面对并战胜这些悲剧,将故事和画面神东的描绘在读者心中,让读者能够真正的了解这个故事和背景。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情节往往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对人生的巨大抨击,一个是国家的灭亡。在国家灭亡之时,文学作品通过这样的悲剧情节,将人为了生存所坚持的理由给抹灭了。我国的古代的历史中,遭受了许多的外族侵略,文学作者通过这些外族入侵,表达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反抗精神,并将这些情感融入到文学作品当中,融入到字字句句中。国家亡了,宗族便也保不了了,宗族的血脉便会受到极大的迫害,这也便是我国古代亡国时的悲剧情节。许多的爱国情感比较作者在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心中便会出现气愤的情绪,这种情绪只能够通过诗句、文字才能够得到宣泄和抒发。当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相连接时,并且有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时,文学作者便会将这种不平、仇恨和怨忿的情绪写做成一种悲剧。读者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会,会因为悲愤和仇恨,更加努力的工作或完善自己,这也是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中古古典文学能够体现一定的社会意义,能够反映目前社会中的实际情况,让人们反思或思考目前所生存的状态。例如《红楼梦》,从这篇文学作品被群众所知之后,许多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发掘其内在的社会意义。这篇文学作品中,直接的给读者展现封建社会中束缚思想、压抑人性的社会面,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种古典文学作品,了解其内在的悲剧故事,然后根据这种悲剧故事分析自身的情况,分析目前生活当中的美好和善恶。通过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让国人更加的艰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轮回,通过这种精神来约束自身,控制自身的精神。

3.《红楼梦》中的主要悲剧精神

在整个《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历经叛离与整个封建社会的腐朽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相对立的。贾宝玉内心向往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社会的伦理思想。在面对整个相对立的封建社会,贾宝玉丝毫没有退缩,勇往直前。在当时封建思想为正统思想的年代,贾宝玉的义无反顾是整个《红楼梦》悲剧色彩的一个基础。早《红楼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贾宝玉式的人物,他们为了自己的爱情、理想义无反顾,他们在面对不利势力的时候,是勇往直前。就像是智能儿,为了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勇于冲破封建的牢笼,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被人逐出。这就说明了这个人物的悲剧碰撞。虽然这些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人们是悲剧的,但是在封建的一方面,人物的历程也是悲剧的。就像爱恋着宝玉的薛宝钗,金玉良缘的婚姻,独一无二的美貌已经才貌双全的优势,并没有让他在封建的社会中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最后在宝钗于宝玉结婚后,独守空房,为了能够挽回宝玉的心,她与这些旧势力站在了一起,结果确是自己一生与孤苦为伴。从这两个对立的方面都能看出《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物的碰撞。不管你是追求自由的人类,还是恪守封建教条的人类,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悲剧。这就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悲伤,不是一些就能改变的。

《红楼梦》整本书都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宏伟巨制。整个情节相互串联。整本书就奠定了悲伤地基调,丝丝入扣。为观众从个人到家庭到整个社会都展现了出来。刚开始的繁荣迹象,都是为以后的衰败奠定了基础。一层层的展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悲剧的事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慢慢堆積起来,早晚有一天爆发出来,树倒猢狲散,整个剧情达到了悲伤的顶峰。在爆发的一瞬间,各自拥有的东西,各自所纠结的东西,全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所以在整个《红楼梦》的人物中,因为悲剧的基调吗,导致了所有的人物都渐渐的走向了灭亡。

结束语

悲剧意识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永恒话题,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制度压制,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极度不满,却得不到宣泄,只有在文学做平中,运用悲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抒发大众的不满,宣泄多社会不公的愤慨。所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悲剧精神就成了文学作品的主要线索。

参考文献:

[1]龚世学.中国古代神话的“混沌”观念与中国古典悲剧精神[J].戏曲研究,2016(3):176-191.

[2]卢翘楚.浅析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美学[J].青年文学家,2016(18).

[3]陈阳雪.《红楼梦》在当代网络文学中的映射[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03-107.

作者简介:朱瑞波(1992.11.18)男,民族:汉族,籍贯:安徽省合肥市,学历: 本科,职务:学员,单位:武警广州指挥学院一大队四队。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表现中国
更正说明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写在改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