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侦探小说的叙事学研究

2017-06-27 05:35王康代叶伟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叙事学互文性

王康?代叶伟

摘要:侦探小说虽然自问世至今仅有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但从西方文化的源头中我们就能够找到侦探小说的萌芽,俄狄浦斯王、所罗门王的很多逸事就是这一认知的最好证明,而为了能够更为深入了解侦探小说,本文就欧美侦探小说的叙事学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由此实现对侦探小说的更为深刻认知。

关键词:侦探小说;叙事学;互文性

前言:

侦探小说之所以能够从有到无、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学题材,笔者认为这与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存在较强的联系。侦探小说为人们提供了探索未知、解答未解之谜的途径,各类罪犯的绳之以法也向人们传递了正义永远不会缺席的理念,這些都为侦探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想要更为深入的了解侦探小说,我们就需要借助叙事学丰富的理论资源。

一、欧美侦探小说的结构

如果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欧美侦探小说的分析,欧美侦探小说所拥有的结构特征就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对于欧美侦探小说的结构特征来说,“悬念”结构是近乎所有欧美侦探小说所共有的特征,也正是这种特征欧美侦探小说才能够真正调动读者的大脑,侦探小说之所以能够拥有让人“一口气读完”的魔力,与其自身“悬念”结构特征便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悬念”结构特征影响下,欧美侦探小说又衍生出了“封闭性”和“排他性”结构特征,而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与法制关系则成为了这两方面结构特征的所体现的重点[1]。

在上述欧美侦探小说结构特征的影响下,欧美侦探小说也出现了很多套路化的结构类型,“提出问题→展示数据→了解真相→验证结局”就是这一结构类型典型,这一典型中警察往往无所作为,而作为专业侦探或局外人的主角则会有意无意卷入案件的破解之中,并最终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推理破解案件,爱伦坡的《毛格街血案》、福尔摩斯的经典探案故事、“角落里的老人”系列等都属于这类结构类型的典型。值得注意的是,在套路化结构的欧美侦探小说中,“我”是整部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是后“我”会站在读者角度进行分析,读者则会通过“我”的分析更为深入了解案情并避免自身推理过程出现疏漏,小说自身的参与性由此也将大大提升。

二、欧美侦探小说的人物角色塑造

除了结构特征外,欧美侦探小说的人物角色塑造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而在笔者就欧美侦探小说展开的深入调查中发现,侦探、侦探助手、受害者、凶手、疑犯、案件委托人、警方人员是最为常见的欧美侦探小说人物角色塑造,在具体的小说中,这些人物塑造往往会出现一定交叉与重叠,但一部成功的欧美侦探小说必须拥有一个或多个经典的人物角色塑造。

对于欧美侦探小说的人物角色塑造来说,侦探形象的塑造可以称得上的其中的重点,而成功的欧美侦探小说大多也拥有较为出彩的任务角色塑造,边缘人杜宾、侠盗亚森·罗宾、私家侦探福尔摩斯等世界闻名的侦探形象便是对这一认知的最好证明,而从杜宾的业余侦探形象、擅长演绎推理法的工作狂福尔摩斯等人物角色塑造中,我们能够较为直观发现智慧美与正义美在侦探形象塑造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这也使得侦探大多为“正义”的追求者和维护者,“智慧英雄”与“正义英雄”形象的叠加也由此成为欧美侦探小说侦探给人的固有印象[2]。

三、欧美侦探小说的“互文性”特征

在欧美侦探小说中,“互文性”这一叙事学特征也应引起我们重视,这一互文性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其视作文本间的对话交流,一部侦探小说联系着其他若干不侦探小说则属于这一“互文性”特征在欧美侦探小说中的具体体现,这一特征可以视作一种文学作品中的广义对话性。

在欧美侦探小说的“互文性”特征中,小说与童谣的互文、小说与古典文学的互文、小说与图画的互文、小说与符号学的互文、侦探小说内部的互文都属于较为典型的欧美侦探小说“互文”特征展现。在《无人生还》中,作者便运用了一首流行的童谣作为整部小说的线索,而童谣对故事后续剧情的轻微剧透就能够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在《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中,这一侦探小说将麦克白、喀索斯、阿伽门农等经典文学形象进行了联系,整部作品的深度也因此大大提升;而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通过图画所展现的火车车厢构造及乘客分布实现了文字间的相得益彰;而在《达·芬奇密码》中,密码、数学定律与侦探小说使得小说本身的趣味性大大提升;而在《玫瑰的名字》中,作者所塑造的侦探角色则借鉴了柯南道尔的名篇《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读者很容易在自身以往经验下更好将自己代入侦探小说的世界。

结合上述欧美侦探小说的“互文性”特征体现我们不难发现,“互文性”在欧美侦探小说可读性、趣味性、文学性等多方面的提升中发挥着较为优秀的作用。

四、欧美侦探小说的对话性

为了能够更为深入了解欧美侦探小说,欧美侦探小说的对话性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对于欧美侦探小说的对话性来说,这里的对话性并不是指小说中的各类对话,更包含着读者与文本、侦探、作者间的对话,这种对话能够通过读者的智力实现小说中留白的填补,这也是很多欧美侦探小说往往存在“不完全叙述”的原因。在欧美侦探小说的破案中,作者往往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吸引读者进行思考,很多欧美侦探小说将读者与侦探放在同一个位置,甚至将侦探小说视作读者与侦探的智力竞赛,而这些也使得欧美侦探小说具备其他文学题材所不具备的开放性特征,作者渴望读者参与到侦探小说这一“游戏”中的心态也能够由此实现直观展现。

结论:

在本文就欧美侦探小说的叙事学展开的研究中,笔者结合叙事学知识就欧美侦探小说的结构、人物角色塑造、“互文性”特征、对话性四方面展开了深入论述,而结合这些我们就能够对欧美侦探小说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不过侦探小说之所以成功与其紧密联系时代、善于突破各类传统束缚也存在着较强的联系,这一认知同样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雅珍.浅谈欧美侦探小说的叙事手法[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8:119-120.

[2]李霞.个人主义对欧美侦探小说叙事结构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85-18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叙事学互文性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