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瓷器的工艺特点和艺术价值

2017-06-27 05:44杨俊峰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窑变钧瓷艺术价值

杨俊峰

摘要:钧釉瓷器创烧于北宋,是河南中西部地区在北宋时期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的环境下,在周围地区大体同时出现汝窑、官窑等青瓷生产的顶尖窑场的技术氛围下产生的,是禹州人民长期劳动实践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钧瓷;钧釉;窑变;艺术价值

钧窑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奇珍瑰宝。它以色彩斑斓、古朴典雅、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近代研究者则将其列为宋代的六大瓷系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艺术上讲,钧窑以雅致的乳浊状天青色釉和多彩天青釉的窑变而倍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铜红彩的应用,更是钧窑对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贡献。在钧窑生产的早期阶段,红彩的施加没有一定之规,因而在釉面形成大片不规则的彩斑,十分美观,人们用“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来描述钧窑瓷器流云般优美的釉色和艳丽如彩霞的红彩。钧釉的釉色并不完全可控,成品的釉色有天青、月白、青黄、褐绿、紫蓝等多种颜色,同样配方的釉在烧成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火候、烧成曲线和窑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釉色,加上红彩的不规则呈现,被称为“窑变”,赋予了钧窑神秘而多变的特征,钧窑的产地流行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来形容钧窑瓷器的丰富多彩的釉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窑变万彩成就皇家气象

钧窑瓷器以釉色而闻名天下。在北宋时期就已经能够烧制出成熟的蓝钧和红钧以及蓝红相间的紫彩。青色系有:天青、豆青、月白、天蓝等;红系有:海棠红、玫瑰红、鸡血红、茄皮紫等。紫色釉是蓝红两釉相互熔合。钧窑瓷器釉质亮光莹润,自然流淌,天青釉色轻盈而悠远,月白浑厚而纯粹,其蓝红相晕宛如朝霞,红似海棠等颜色。釉色以青中透紫,丝丝点点的釉质肌理,呈现复杂的含蓄而神秘的质地。钧釉莹润而浑厚的质地施于坚硬刚劲的胎骨造型之上,犹如披挂柔情凝脂,在文人的清雅品味之中增添高贵和文雅内涵。钧窑瓷器釉在陶瓷釉彩装饰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中国陶瓷高温厚釉的审美意趣。这种丰富窑变形成釉质和釉色直接影响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广州石湾窑和宜兴窑的釉彩,而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景钧、广均和宜均窑变釉色。正是因为这些,釉色的美学价值才真正成为钧窑瓷器艺术美的灵魂。

钧窑瓷器造型,其经典形态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随着技艺和审美的演变,使其渐渐转为文秀而内敛的性质,创造出戟尊、敞口尊等皇家用陈设礼器;具有实用性的各类花盆,如葵花式、莲花式、六角和四方等;还有碗类、炉、文具、洗等器具。其造型端庄而稳定、器型外形线的曲直变化具有内在的张力,高足与敞口特点彰显高贵的皇家风范;同时还追求的是形态严谨而规范,符合礼制和审美尺度与比例,规范而不呆板,具有文人之清雅感。形成完整而丰富的形态。钧窑瓷器器型既完全符合泥土的特性,又有手工造型的特征。器物在柔润而舒展的可塑性瓷土中被塑造出宋人内心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性格,更体现文人的本性和本心。

2.繁复工艺造就千年经典

钧窑瓷器,因其复杂而成熟的工艺,被赋予极高的艺术价值。

钧窑瓷器成型工艺一直是采用手拉坯技艺或模制工艺;手拉坯的创作者对于形态把握,从形的比例和体量因素入手,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对器物形态的精神气质,从而进行创造。使观者从曲直变化的外形线的形态中,领略器型形態美的艺术特性。手拉坯工艺体现出形态的变化和器型体量的均衡关系。用模具成型对于规范形制和细致雕琢,是对拉坯无法完成的非圆的异形的成型方式,模具成型工艺对统一尺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两者工艺方式在宋钧窑瓷器中出现经典造型范式。

钧窑瓷器采取素烧后多次施釉的方式,釉烧温度在1280 ~1300℃范围。钧瓷釉属于两液相分相特点。《中国陶瓷史》一书对于钧窑瓷器釉的呈色与窑变肌理效果进行详细解读:“钧瓷釉和一般陶瓷釉不一样,它是一种典型的二液相分相釉,即在连续的玻璃相介质中悬浮着无数圆球小颗粒。分散相是富含二氧化硅的液滴状玻璃,连续相则为富含磷的玻璃。分散相的粒度比可见光的波长要小得多,因此按瑞利定律散射短波光,使釉呈现美丽的蓝色乳光”。而“红色釉是还原铜的呈色作用,同时还有二氧化锡的含量,紫色釉是红釉和蓝釉熔合而成,而钧窑瓷器釉上紫斑是在青蓝釉上有意涂抹上的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添加的铜元素的量多少会使烧制中会形成深浅不一的色彩效果。在单色蓝钧釉中所加入铜元素,使得釉色转向红色釉,创烧出斑斓的青紫系列色调。“或在较厚的红釉层上面施以薄层的蓝色乳光釉,烧制高温,相互反应,表面流淌,无上层釉处依然呈现红色,两者反应处呈现红紫色乳光,流淌出则呈现红紫蓝白等兔丝浓密连城一片,……”这些使得在北宋时期陶瓷在色釉和烧制工艺方面有了大的提高和突破。

钧釉是厚釉系,往往采用在素烧好的坯体上进行施釉的方法,在施釉工艺不适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开裂或脱落,“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瓷器的钧釉的特征之一。这种纹的形成原因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部分流入空隙填补裂纹所形成”。传统中以柴与煤为主体燃料,运用倒烟结构窑炉,在还原气氛下完成钧窑瓷器烧制。釉色的成因与烧制的温度和气氛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其复杂成分有别于单色透明釉的烧制方式,形成烧制中的不可控的因素,使得釉色的变化控制在烧制气氛与烧制的温度极其小的变化范围内。而宋代钧窑瓷器首先在烧制工艺中突破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还原气氛烧制上的一次飞跃;钧窑瓷器窑工们在长期对自然原材料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继续不断完善成型工艺和烧制工艺。在不可全控的烧制技艺方面,在复杂而多变的的烧制过程中去寻求稳定的艺术效果,正是这种不可控的特性使得钧窑瓷器人有着如痴如醉的追寻。

钧窑瓷器延续发展至今天,在工艺和技艺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在未来我们更要超越工艺和技艺,体现出艺术形式和审美的文化内涵。在钧窑瓷器中融入新的观念和审美意识,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的艺术精品。这是构筑钧窑瓷器艺术和钧窑瓷器文化的核心。

参考文献:

[1]《中国陶瓷史》,第261页

[2]《中国陶瓷史》,第262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窑变钧瓷艺术价值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