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2017-06-27 00:14韩美超冯立涛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特点发展趋势

韩美超?冯立涛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变得突飞猛进,GDP由之前的落后到现在的位居第二。但是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突出性问题,一些社会群体和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无休止的进行着一系列经济犯罪活动,给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破坏。因此,全面认识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了解经济犯罪的特点,分析未来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以及合理地提出预防经济犯罪的对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预防对策

马克思指出:“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与相同的条件”。[1]这说明,犯罪都产生于一定的条件,经济犯罪也不例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经济体制,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市场经济引发的竞争;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观念逐渐发生改变等原因,使得单位或个人趁机从中非法获取利益,从而引发了经济犯罪。

所谓经济犯罪,是指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经济利益,违反国家法律,严重侵害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的,依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2]

一、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处于历史的新发展时期,经济处于转型升级之中。利 益调整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经济形式多样经济内容丰富。犯罪种类多样化,经济犯罪领域广阔,手段灵活,更加智能化、现代化。犯罪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犯罪数量多,涉案金额巨大

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随着改革的深入而逐年增加。案发速度之快,数量多。经济的发展使得犯罪分子追求更高的利益,开始经手涉及金额数巨大的案件。高发的犯罪活动加上涉案金额的巨大,是当前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

(二)社会危害性大,给社会主义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经济犯罪活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体制,给国家财富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经济犯罪的行为不仅带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物质,还给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三)经济犯罪领域多样化,并向市场经济的热点部门延伸

经济犯罪手段的更新变化是依附于经济的发展的。即经济犯罪紧紧依附于经济活动的拓展,伴随我国市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宽,经济犯罪活动总是不断地渗透到这些新的经济领域中去,尤其最容易在新兴的、薄弱的经济活动环节中得逞。不仅渗透到国内经济领域,而且还渗透到涉外经济领域。

(四)顶风作案现象严重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逐步走向专门化。市场经济在分配形式上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在心态上失衡,进而引起了权利的物化,致使国家职能部门涉及到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常常利用职务给予他人行驶便利,如:发放许可证、征收税款、政府采购等等,给国家管理秩序造成巨大的损害,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的不满和痛恨。

(五)经济犯罪手段隐蔽、智能化

犯罪分子利用空间的隐蔽性可以有效地躲避违法犯罪的打击活动,因此,他们会选择较为隐蔽的手段进行非法活动。除此之外,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发达,犯罪分子行为手段更是智能化、新型化。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以你想不到的方式进行非法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猝不及防。并且给公安机关发现破获经济犯罪案件增加了难度。

(六)跨区域、跨境的经济犯罪日益增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开放的姿态,给经济犯罪分子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交通通讯工具的日益便捷,也给经济犯罪分子流动作案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涉及多个省市地区,有的还涉及到港澳台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跨国的经济犯罪案件日益增多。

二、当前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

经济犯罪学认为,对于财富的过分追求是人们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经济犯罪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犯罪,之所以在这一犯罪有较大的诱惑力,就因为在一种不正常的利益驱使下,从而使一些人铤而走险丧失道德和法律观念,走向经济犯罪。[3]当前经济犯罪活动的基本格局还将继续保持和发展,随着市场机制的高度扩张,经济犯罪将会发生以下变化趋势:

(一)犯罪案件总量高居不下

经济犯罪的数量有起有落,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0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35.1万起,挽回经济损失1717.4亿元。共破获商业贿赂案件48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3.35亿元,查处涉案人员4300余名。不断加强与境外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从20余个国家、地区缉捕经济犯罪逃犯250人。我国经济犯罪案件总量持续攀升,2000年以来年均增幅达9.2%,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犯罪案件增幅达到19.9%。经济犯罪的数量持高不下。

(二)犯罪手段更加专业化,更加智能化

犯罪分子大多利用其熟悉金融,税收,外汇等方面的知识,钻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些漏洞和弊端。尤其当今社会的科技发达,计算机早已成为众人所利用的工具。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经济犯罪活动日趋同化。信息化时代下,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通过伪装设计,利用人们的利益追求心态,来达到非法获取不正当利益。

(三)犯罪领域更加广泛

经济犯罪领域的广泛性分为横向领域和纵向领域。一方面,跨境经济犯罪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活动必然呈现出开放性,流动性和跨区域的特点。可以说,只要国家出台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一种新的内容,便会衍生出一种新的经济犯罪活动。因此,经济犯罪不乏存在于经济活动中。另一方面,经济犯罪呈现纵向发展的趋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势下,各个领域开始出现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经济犯罪侵害的领域逐步由金融,税收和商贸等经济领域向就业、体育、教育等领域渗透和扩散。endprint

(四)单位犯罪日益突出严重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单位,面临着竞争压力大、市场机制改革等问题,常常会出现“狗急跳墙”的情况。企业无法在亏损的情况下持续经营,必须找到出路,来弥补损失,挽救生存。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立法的不完善,给企业创造了机会,它们利用漏洞和瑕疵进行非法活动获取利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趋利避害,获取利益已成为他们生存的本能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企业的盈利性必然驱使其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五)犯罪行为组织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知晓。当前社会是合作的社会,用在违法犯罪上便是有预谋、有组织的团伙犯罪。有组织的经济犯罪,行为更加具体,分工明确,便于逃避打击,有效获得利益。犯罪团伙的有组织性可以在经济犯罪活动中进行“一条龙”的行为,具有目的明确,分散性严重的特点,对于经侦工作是巨大的挑战。

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之前,经济犯罪仍将处于高发的态势。犯罪手段、特点等都将会在科技的发展中更新。经济犯罪现象仍将长期存在,我们同经济犯罪作斗争和打击经济犯罪任重而道远。[4]

三、经济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经济犯罪的侦查对策

经济犯罪侦查对策是指,经侦主体为发现、制止经济犯罪行为,揭露和证实经济犯罪事实,而依法确立的工作制度以及采取的各种侦查措施、技术与策略的合理配置方案的总称。

1.建立侦查协作机制

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金融监管部门为核心,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税务、检察机关和法院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协调行动机制。

经济犯罪的协作机制,是经济犯罪扩散性和有组织化得必然要求。从大量事实表明,现今存在的大量的经济犯罪活动,多多少少都会通过金融渠道进行,因此,金融机构是经济犯罪的重要环节。要想发现、揭露、证实经济犯罪活动的事实,必须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对于众多携资、携物外逃经济犯罪案件,其通常会经过外汇管理部门和海关部门环节,与外汇管理部门和海关部门合作成为办理相关经济犯罪案件的必然途径。税收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具有强制性,是每个公民、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义务。逃税成为主要的犯罪目的,因此,紧靠某一部门的独立行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侦查协作机制,公安机关很难完成对证据的收集和查清案件的任务。通过建立侦查协作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安机关办案效率,有利于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实现公安机关侦查效益。

2.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健全对可疑资金流、可疑物流的追踪监控与研判机制,逐步实现情报信息的及时互通共享,为侦查机关对经济犯罪的主动进攻与精确打击提供信息支持。[5]工商、税务、海关、人民银行、银监、证监、保监、外汇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最前沿,它们要么服务于社会经济活动,要么承担着社会经济生活的管理职能,往往最早感知可疑的经济犯罪线索信息,并对异常信息有着敏锐的嗅觉与判断能力。经侦部门应该与它们密切沟通,加强协作,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及时共享有关情报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服务,促进对经济犯罪活动的主动进攻和精确打击。

3.完善经侦工作管理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经济犯罪活动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层次,而且犯罪手段多样化,要想有效地遏制经济犯罪,增强队伍的素质势必不可缺少的。当前经侦工作面临的经济犯罪活动,涉及领域广,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过硬的素质,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所选派的经侦人员应具备忠诚的坚定的政治信仰,熟悉法律、懂经济,长于侦查,会外语,会计算机等“一专多能”的优良素质。只有这样,在预防打击经济犯罪分子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出队伍的力量。

除了进行队伍素质建设,经侦工作部门内部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应当积极建立与经侦实践需要向协调的,规范的、科学的业务管理制度与运作机制。经侦管理制度是一项复杂的制度,它包括:

(1)建立健全人员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内在力量;

(2)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保证侦查主体能够正确的、公正的执法;

(3)发挥排除干扰机制的作用,能够使侦查主体及时、公正地处理经济犯罪案件;

(4)保障机制是经侦工作高效、正确执法的基础,各种保障措施的应用,可以促使经侦目标顺利的实现。

4.全面推进经侦业务基础的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经侦部门提高工作水平。经过业务信息化的建立,经侦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进攻性,由粗放经营向精确打击转变的基础与保障。信息的采集工作是经侦主體办案的基础,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能够使经侦主体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经侦信息网络化的建立,实现了经济犯罪情报的共享,为实战提供支持与服务。信息化的建设,给经侦工作带来了科学技术的支持。

(二)加强经济犯罪的立法工作,规范经济秩序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是法治国家的严格要求。近年来,我国在法制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法律滞后的矛盾依旧存在。许多法律法规,在改革深入到一定程度时,不能适应各类突发事情。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成为了一些非法犯罪分子有空可钻的契机。建立完善的经济法规体系,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要紧密结合改革实际,加强经济立法的研究,制定出周密的经济法律法规,使各种经济行为都有法可依,从法律上堵塞漏洞,使经济犯罪分子无孔可入。加强经济刑事立法,将经济犯罪归入刑事处罚中,是对全社会的警示。打击经济犯罪要依法坚决从重从快,排除一切干扰,正确区分罪与非罪,做到不枉不纵。[6]同时,应加大经济环境治理力度,对各种非法的、不合理的经济组织给于取缔资格的惩罚。严格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整顿金融秩序,建立严密的稽核稽查机制,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作为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对治安秩序的管理,该处罚的坚决处罚,该依法办理的绳之以法。强化立法工作及对经济秩序的有效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endprint

(三)加大经济犯罪的宣传力度,鼓励群众举报

目前经济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化,智能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害严重。犯罪分子之所以会非法取得所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人群对经济犯罪手段的不了解,甚至会对此类作案手法的依赖性。这正是违法犯罪分子所期望的效果。因此

进行经济犯罪的手段、途径等的宣传,是保护人民群众财产不遭受损害的必要方式。通过宣传,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犯罪的警惕性有所提高,而且还能依靠群众破获经济犯罪的案件。进而增强了社会安全感,有效地制止了经济违法活动。

通过以上对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经济犯罪的对策的阐述,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目前经济犯罪形势严峻,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种局面将会继续存在下去,并且将会呈现出新的面貌。由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经济犯罪动态的分析和研究,以及使调整好经侦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加大力度去发现犯罪,惩罚犯罪,更多的是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经济犯罪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占有主动权,有力有效地打击犯罪分子,为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颜景虎:“试论经济犯罪的形成、现状与防治”,载《济宁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总第54期),第91页。

[2]颜景虎:“试论经济犯罪的形成、现状与防治”,载《济宁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总第54期),第94页。

[3]巴哈提牙尔·米吉提:“新时期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其预防对策”,载《法治与社会》2008年5月(上),第108页。

[4]徐宏伟:“当前经侦工作与犯罪的现状难点及对策”,载《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总第29期),第68页。

[5]徐宏伟:“当前经侦工作与犯罪的现状难点及对策”,载《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总第29期),第70页。

[6]薛懷祖:“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侦查对策”,载《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第17卷(总第69期)。

[7]程小白、高春兴主编《经济犯罪侦查总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韩美超(1996.03),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2014级学生,学号20140941011。

冯立涛(1995.01),男,河北石家庄人,西北政法大学公安院2014级学生,学号:2014094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特点发展趋势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