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来华留学生阿尼达:学中医,留在中国

2017-06-28 12:17孟蕾编辑西早供图阿尼达设计杜亚娜
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针灸留学生老师

记者_孟蕾 编辑_西早 供图_阿尼达 设计_杜亚娜

蒙古来华留学生阿尼达:学中医,留在中国

记者_孟蕾 编辑_西早 供图_阿尼达 设计_杜亚娜

髻年识中文

“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说中文,因为父亲是中国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针灸专业的留学生阿尼达来自蒙古,目前在读大四。她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没有“外国味道”;没有印象中蒙古人的粗犷,娓娓道来的样子更像是来自江南水乡。虽然自小接触中文,在听说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在阿尼达确定要来中国留学以后发现读字和写字却成为拦路虎,白勺的和土也地就傻傻分不清楚。“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如果不会写某个字,我就会在旁边标注拼音。然后在后边给老师留言说,我是留学生,不好意思这个字不会写,还请高抬贵手。”阿尼达笑着说她也一直在努力去写更多的字,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她着迷,原来中文并不只是用来沟通交流,还能抒情达意、寄情于词。她更喜欢中文表达中的含蓄与内敛,比如“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便是用红豆寄语相思。

如风吹云的针灸神通广大的中医

幼年的阿尼达有一个成为医生的梦想。早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读预科期间,听过一场讲座后她发现自己对中医很感兴趣,又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最终选择来中国读中医专业。“我学的是中医的针灸专业,这四年的时间里我觉得针灸真的很神奇。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如风吹云。”阿尼达在接受《留学》采访时说针灸真的感觉就像是如风吹云一样,这样的感触来自一堂腹针课。在腹针课上,老师询问久坐的学生有没有感觉到背痛。阿尼达说那时她正好坐的时间久一点,右侧背部特别痛。然后老师就过来捏了一下小腿胫骨的穴位,虽然特别疼,但是捏完以后背部就轻松了很多。阿尼达说这堂课让她第一次觉得中医如此“惊艳”,对它越来越感兴趣。

在采访过程中,阿尼达分享了一个小故事给《留学》记者,通过这个故事便可窥见中医真的让人叹服。阿尼达的一个同学在读书时突然心率升到135(正常心率60-100)次/分钟,在医院接受西医治疗后骤降成45/分钟,并伴有手心发冷、心慌、冒汗等症状。“分析她的症状,我突然想到中医里有心血不足导致心慌的情况。”阿尼达说因为她的一些指标在西医里未达到致病的标准,即使她24小时带着监测机也检查不出来,但不说明她没有病症,所以建议她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北中医来华留学生阿尼达。

“女学霸”在中医攻坚继续在中国读研究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专业分为中国学生班和留学生班即A班和B班,鉴于语言水平的不同,中国学生班的授课、考试都要比留学生班难很多。每个留学生在读大二时都有机会选择转到中国学生班,和中国学生一起读书,便于中文水平和医学技能的进一步提高。阿尼达的成绩优异、能力突出,在大二的时候转到中国学生班跟读。然而,这位留学生中的“学霸女神”刚开始却是非常“崩溃”的。

“留学生班的老师讲得慢条斯理、逻辑性较强,也比较系统。到了中国学生班,因为不会考虑到语言障碍的问题,老师很随意,基本上是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阿尼达回忆起大二大三的时光,不禁感叹刚转班时压力很大。大一读过的知识重新再学,欠缺的临床课又不能去读,而且也没有接触过中国学生之前学习的生物和化学等,有的时候感觉上课就是在听天书,阿尼达的平均成绩从接近满分跌落到60多分,她甚至萌生了不想继续读书的想法。“好在后来补充了临床课,生物和化学的一些知识又都补充回来,老师从头开始补充基础知识。我的成绩也追了回来”,谈及那段迷茫踟躇的日子,阿尼达说虽然很辛苦但确实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

如今已在读大四的阿尼达,还有一年就要毕业,面临选择是必然的。阿尼达说她喜欢针灸,打算成为一名中医医生,在中国私立医院里就业。医院岗位虽多竞争也比较高,作为留学生能在中国就业的最大优势就是语言能力,即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所以阿尼达计划着继续攻读研究生,融入更多中国学生的圈子中,汲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希望有一天可以跟中国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毕竟相比较蒙古而言,在中国,中医的发展机会较多也比较流行和大众化。

猜你喜欢
针灸留学生老师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留学生的“捡”生活
针灸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