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昂昂溪骨制渔猎工具说起嫩江流域史前先民的生计模式

2017-06-28 15:49许永杰
大众考古 2017年1期
关键词:嫩江鱼叉遗址

文 图/许永杰

从昂昂溪骨制渔猎工具说起嫩江流域史前先民的生计模式

文 图/许永杰

一般来说,种植农业是旧石器时代转化为新石器时代必须伴生的经济形态,但东北地区以渔猎经济为主的生计方式,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青铜时代晚期。他们的新石器革命,可能是从渔猎或者狩猎经济直接发展而来,这为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模式。骨制渔猎工具,便是我们研究最好的切入点。

渔猎图

昂昂溪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由39处遗址(含遗物点)组成。1928年发现,1930年后进行过多次调查和发掘,发现遗迹有墓葬等,出土遗物有细石器、骨器、陶器等。石器可分为三类,即压制石器、大型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其中以压制石器居多,有镞、尖状器、刮削器、刀形器和梯形石片等;磨制石器有网坠、刀和盘状器等。骨器主要是枪头和鱼镖,均有一列倒刺,柄端有穿孔。还发现大量动物骨骼,种类有鹿、猪、狗、兔、鸟、鱼、蛙等,表明渔猎经济在当时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陶器均为手制,灰褐色,火候较低,器形简单,基本只有饰泥条纹或划纹的小口罐和带流钵两种。昂昂溪遗址是中国北方渔猎文化代表性遗址之一,对研究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碳十四测定,遗址年代为距今6000~5000年。

1930年9月底进行的齐齐哈尔昂昂溪遗址发掘,是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学成归国后所做的第一项考古工作。本次发掘所获的遗物中,最具特色的是骨制渔猎工具,主要有大骨枪头、小骨枪头和鱼镖。按照梁先生《昂昂溪史前遗址》的描述:单排倒钩大骨枪头,为重硬的骨料制成,前端残断,刻工精熟;有两个鹦鹉嘴状的倒钩,钩背圆滑,钩口尖锐;尾端尖状,推测枪头是插在木质一类的长杆上的,临近尾端还有一凸起,凸起上有一小孔,为安装枪头系绳之用;残长140毫米。从残断和器表磨损程度推测,该骨枪头是经过长期使用的。大曲骨枪头,是利用较大骨料削磨制成的,骨料不及单排倒钩大骨枪头坚硬;尾端残断,弓背弯曲,前端截面近椭圆形,后端截面为长方形;枪头尖锐,近枪尖处有一鸟嘴状倒钩,倒钩后有一方形耳,耳上有一圆形穿孔,为安装枪头系绳之用;残长164毫米;器表有使用痕迹。小骨枪头,是将骨料修成截面椭圆形后,再将前端削磨出锐尖,枪尖以下刻出三个鹰嘴状的小倒钩,倒钩以下有一浅圆凹槽,尾端磨成圆钝;长103毫米;器表有使用痕。骨鱼镖,比较轻小,通体弯曲弓背,是用骨管劈开后制成的,尖头有两个小倒钩,长71.5毫米。

作者(左)与日本绳文时代考古学家小林达雄

昂昂溪渔猎工具

一个身体健硕的猎鱼人,“左牵黄,右擎苍”,嘴衔鹿骨哨,立于独木舟头,游荡在嫩江左岸茫茫的沼泽中;小舟内载有他捕鱼的大小投枪,加工猎获物的骨柄石刃刀、骨锥、鹿角锤和石锛,还有出猎前妻子为他精心准备的午餐饭罐。

昂昂溪遗址的地貌是嫩江东岸的一排沙岗,沙岗的周围是出槽的嫩江水形成的沼泽,发掘时节虽说丰水期已过,但是遗址周边的江水仍未退尽,梁先生等人还需涉水上工,遗址的脚下时有渔船往来,当地居民仍在遗址周边的水域捕捞鱼虾、射猎水禽。遗址是当时中东铁路雇员路卡徐金(俄国人)来这里打猎时发现的。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的渔业资源调查,1950年代末嫩江流域尚有64种鱼类,包括鲫鱼、鲤鱼、鳜鱼、鲶鱼、鲢鱼、鳑鲏鱼、雅罗鱼、黑鱼、草鱼、青鱼、红尾鱼、重唇鱼、罗汉鱼、鳌条鱼、沙鳅、黄颡鱼等等。

渔猎民族的冰上捕鱼是北方冬季的一道靓丽风景。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鄂温克人的鱼叉是铁制的,有三齿或四齿,齿端有倒刺,安在四米长的桦木柄上,柄端系一根长绳,以防叉大鱼时被鱼拖走。

密山新开流是一处典型的以渔猎经济为主业的遗址,位于乌苏里江流域,坐落在大小兴凯湖之间,该遗址的考古遗存被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遗存中有鱼窖10座,形制与当地赫哲族的鱼窖相同,鱼窖内有层层叠压的鱼骨和成片的鱼鳞;下层的渔猎生产工具有石投枪头、石镞;上层的渔猎生产工具有石投枪头、石矛、石镞;骨投枪头、骨鱼镖、鱼卡、鱼钩、骨刀梗、骨匕;牙投枪头、角矛、角鱼叉等;此外还出有骨雕鱼鹰、角雕诱鱼器。

昂昂溪遗址出土骨制渔猎工具

其他渔猎工具

推荐理由:本书描述了胡克博士几十年从事航空发动机多个型号研发中记录的各种趣事,把航空发动机这个被称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工作,带到读者的眼前,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和神秘。本书和发动机相关教科书或其他书籍的差别在于,书里记录的都是真实发生的事,而这些事在大学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甚至在进入到航空发动机行业后也不一定能遇到的宝贵经验。

这时,同学们才小声议论,并陆续举报:“白虎队”成员小王在班上扯女生头发,小曹拿别人东西不还,小黄和值日生“叫板”,小但总在放学路上欺侮同学,小胡经常逼迫别人叫他“老大”……做错事不可怕,可悲的是他们似乎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雅罗鱼

昂昂溪遗址出土的“钩形骨器”和“长方骨片”

嫩江流域新石器文化(改自赵宾福《嫩江流域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析》)

用于渔猎的骨枪头和骨鱼镖在嫩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有较多发现。年代与昂昂溪文化大抵同时的吉林白城靶山墓地再现了昂昂溪墓葬的情景。靶山墓地位于嫩江右岸支流洮儿河流域,共发现5座墓葬,其中M1和M4两座合葬墓出土随葬品多达百余件,主要有骨鱼镖、骨刀、骨匕、骨锥、骨铲、骨勾织器、骨簪、骨片饰、骨管饰、骨料;蚌管饰、蚌壳、牙饰,石镞、尖状器、石锤、砥石、刮削器、雕刻器、石片、石核等。其中,骨鱼镖和镶嵌细石器石刃的骨刀等,都与昂昂溪遗址所出者形态相同。

在肇源白金宝遗址与小拉哈遗址二期和三期年代相当的一期和三期中,也都出有骨鱼镖。

通过对白金宝一汉书二期文化的研究,相信能搞清楚狩猎业怎么过渡到牧业、牧业社会的分工与分化、私有制形态、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发展阶段演变的具体情景,会为我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提供另一种文明模式。

与昂昂溪遗址年代相同的肇源小拉哈遗址一期遗存中,出有形态与昂昂溪遗址同类器物形态相同的大骨枪头和鱼镖。属于青铜时代早期的小拉哈遗址第二期遗存和属于青铜时代晚期的三期遗存中,也还有骨鱼镖和蚌制鱼形诱鱼器的出土。另外,根据小拉哈遗址一期编号为“91采:082”大骨枪头的柄部样式,可知梁先生当年介绍的“钩形骨器”和“长方骨片”应是残断的骨枪头柄部。

根据遗址所在的水环境,以及现存民族的渔猎工具,梁先生认为,昂昂溪遗址所出的骨质枪头和镖都是用于渔猎生产的“兵器”,两个大骨枪头是投掷类的枪头,小骨枪头不是作为投掷用的。昂昂溪遗址代表性的4件骨器,有3件出于同一座墓葬,墓葬的主人是一成年男性,该墓出土有小陶罐1件,石锛1件,大骨枪头、小骨枪头各2件,镶嵌细石器的骨刀梗、骨钩、骨锥、角器各1件,以及狗骨、鹿骨、鸟骨等。该墓为我们再现了这样一幅图景:一个身体健硕的猎鱼人,“左牵黄,右擎苍”,嘴衔鹿骨哨,立于独木舟头,游荡在嫩江左岸茫茫的沼泽中;小舟内载有他捕鱼的大小投枪,加工猎获物的骨柄石刃刀、骨锥、鹿角锤和石锛,还有出猎前妻子为他精心准备的午餐饭罐。

表2中的数据为样品经过滤后的分析结果,过滤后固体质量约占样品总质量的2%,由色谱分析和滴定分析结果来看,样品预处理前直接进行色谱分析的数据和处理后的色谱分析数据极为接近,但手工滴定分析的数据却存在明显的差异。表3中为样品经蒸馏处理后再进行分析的结果,数据显示色谱分析结果同表2中过滤后及表1未处理样品的色谱分析数据极为接近,手工滴定分析的结果同色谱分析的结果也非常接近,且对分析结果进行总量换算后双乙烯酮的含量也较为接近。

靶山墓地出土骨制渔猎工具

小拉哈遗址出土渔猎工具

白金宝遗址出土渔猎工具

新开流遗址上层出土渔猎工具

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赫哲族是以渔业为主要生计的。光绪十一年(1885),晚清边疆地理学者曹廷杰受命考察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下游地区边务,当年年底写出《西伯利东偏纪要》,书中有对赫哲人使用鱼叉捕鱼的记载:“若夫坐快马持叉取鱼,则以剃发黑斤(即赫哲人)及旗喀喇人等为最。尝于波平浪静时,往江面认取鱼行水纹,抛叉取之,百无一失。虽数寸鱼亦如探囊取物,从旁观之,不知何神异若此也。”

投掷用的狩猎投枪,在后来的发展中,为了更有效击中目标,发展成多头分叉式的。商代早期江西新干大洋洲墓地出土的“鱼镖形器”,为青铜制品,但还都是独头的单股镖枪。两股叉式的分头鱼叉大约出现在东周时期,如广东罗定出土的战国青铜鱼叉。在汉代画像石上看到的鱼叉既有独头镖枪式的单股投枪,又有两股叉式的分头鱼叉。前者如山东微山两城的捕鱼画像石,一人立于水榭斗拱之上,双手持镖枪刺中一条大鱼。后者如江苏邳州的捕鱼归来画像石,渔人肩扛双股鱼叉,手臂上架着鱼鹰。投枪发展至现代,则有三股叉式、四股叉式和五股叉式。

大洋洲遗址出土青铜投枪头

罗定出土青铜鱼叉

山东微山两城镇画像石上的镖枪式投枪

江苏邳州画像石上的两股叉式鱼叉

人类学中的渔猎

“精细管理、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成功企业发展的基石!它既代表着企业管理工作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也代表了现代成功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每一个企业,要在充分认清自身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并与此相适应地提出企业“精细管理、以人为本”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切切实实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贯彻落实“精细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稳步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

他,就是哈斯巴彦尔。自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办理食品违法案件600余起。2014年随着食品药品机构改革,他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选调到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稽查局(总队)承担食品稽查工作。他始终以蒙古族人特有的刚毅、果敢和坚韧,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奋战在内蒙古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线。近3年来,他带领食品稽查队伍,办理多起涉案货值上千万元的大案,成为食品稽查办案领域的“行家里手”和“领军人物”,得到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鉴于以渔猎经济为主的生计方式,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青铜时代晚期,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认为:按照经典作家的论述,种植农业是旧石器时代转化为新石器时代必须伴生的经济形态。但是像嫩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这样,渔猎经济的提升,也能实现新石器革命。嫩江流域青铜时代以白金宝—汉书二期文化为代表的牧业,则是从狩猎经济直接长成的。同时,我国当前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谈的都是农业文明。通过对白金宝一汉书二期文化的研究,相信能搞清楚狩猎业怎么过渡到牧业、牧业社会的分工与分化、私有制形态、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发展阶段演变的具体情景,会为我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提供另一种文明模式。

与梁思永发掘昂昂溪遗址同一年,中央研究院的人类学家凌纯声也来到松花江下游做赫哲族的调查,在1934年出版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有他于1930年考察赫哲族用鱼叉叉鱼的详细记录:他们捕取草根鱼时常用鱼叉,日出日落及正午时,草根鱼到江边觅食嫩芦苇,鱼户见有芦苇压倒即知有鱼,距鱼丈余之处,抛掷鱼叉,无不中的。所中若是大鱼,会带鱼叉逃走,鱼户则驾小舟尾追,至其精疲力竭时再以倒鱼钩将鱼取出。

赫哲人的鱼叉是三股叉,每一股的尖部都有倒刺,叉头与柄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为连柄鱼叉,一为脱柄鱼叉。连柄叉是枪头与柄固定连接,常用于叉小鱼;脱柄叉是枪头套在柄端,不固定,以一长索一端系在枪头,一端系在柄端,使用时先将绳索收紧,连柄带绳一并掷入水中,中叉大鱼负痛带叉而逃,枪头与叉柄脱离,鱼户以绳索控制逃鱼,待鱼精疲力竭时取出。脱柄鱼叉常用于猎取大鱼(松花江上的洄游鳇鱼重可逾千斤),而脱柄叉大者柄长有逾二丈者。以赫哲人投枪的枪头与枪柄的连接方式,对比梁先生在昂昂溪所获投枪,其单排倒钩大骨枪头和大曲骨枪头在枪头处有瘤状凸起或长方形凸起,凸起上有一圆孔,显然是为了系绳而为,这应当是捕猎大鱼用的脱柄鱼叉;小骨枪头和骨鱼镖上没有系绳钻孔,应该是捕猎小鱼用的连柄鱼叉。

对原始数据采用先中心化再标准化的方式进行量纲统一,即采用z-score标准化,操作较为简单直观,防止边际样本增加、整体分布改变带来的全体分值变动,有利于原样本与新增样本数据的横向对比。在统计年鉴只有总量的情况下,例如“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局用交换机容量”,根据地区常住人口除以其总量得到人均拥有量,能更直观地展现地区的水平,同时也更符合普通评价和认知标准。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渔猎场景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书影

鄂伦春人的连柄和脱柄鱼叉

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在大兴安岭做民族调查时,也记录了鄂伦春人使用鱼叉捕鱼的情况。其所记鄂伦春人的鱼叉捕鱼与凌纯声所记赫哲人的鱼叉捕鱼情况很相像,也是有连柄鱼叉和脱柄鱼叉两种形式,并对两种鱼叉都绘制了线图。

渔猎民族的冰上捕鱼是北方冬季的一道靓丽风景。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鄂温克人的鱼叉是铁制的,有三齿或四齿,齿端有倒刺,安在四米长的桦木柄上,柄端系一根长绳,以防叉大鱼时被鱼拖走。薄冰时,一般在江河随处用冰镩凿冰眼,叉鱼者趴在冰面上作业。水中如果是鳌花鱼,其旁边必有几条草根鱼,在叉完鳌花鱼后,可乘胜追击,用鱼叉将草根鱼叉到手;如果碰到鲤鱼,通常用钩子把鲤鱼往上钩;如果碰到鲫鱼,只能叉到一条,其余都会跑掉。厚冰时,在较深江河窄流处,横着凿一道冰眼,在冰眼上搭一个窝棚作业,用树条插入冰眼构成一道栅栏,栅栏中间留一缺口,游动的鱼通过缺口时,捕鱼者便可使用鱼叉叉鱼。生活在外贝加尔的鄂温克族(埃温基人)冬季冰上捕鱼与中国境内的鄂温克人的捕鱼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增加了鱼形诱鱼器,以增加叉鱼的效果。

(作者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嫩江鱼叉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鱼叉
鱼叉
辽上京遗址
推进嫩江市霍龙门镇社会全面振兴 做到“六个坚持”实施“六大战略”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
鱼叉配配对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