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100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7-06-28 15:53陈立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糖腺苷疱疹口病

陈立霞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内蒙古 通辽 028100)

·药物与临床·

关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100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陈立霞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内蒙古 通辽 028100)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6年9月期间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临床观察主体,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并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疗效进行观察,精心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期间患儿发生的各类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显效64例(64%),有效34例(34%),无效2例(2%),则统计总有效率为98%;观察显示,本组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控制有效,均未见明显用药不良反应,停药后也无复发的情况。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起效速度快,症状与体征改善显著,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很低,应用安全性确切,可在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患者时优先推广使用。

单磷酸阿糖腺苷;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染疾病,此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手、足及口腔处发生多个疱疹[1]。大多数症状较轻微,但少数可引发肺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膜脑炎、心肌炎等不良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的病情进展较快,易引发死亡。此病较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所以临床上常称之"小儿手足口病"。近年临床中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此病,经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单磷酸阿糖腺苷---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其药理机制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相互结合发生作用,降低其活性而使其DNA合成出现抑制效果[2]。为具体观察关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现特对10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如下研究,详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6年9月期间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临床观察主体,本组患儿均符合临床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患儿58例,女患儿42例;年龄介于2~6岁,中位年龄为(3.54±1.43)岁;病程介于3~10天,中位时间为(4.53±2.23)岁。

1.2 治疗方法

本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将5~10 mg/(kg·d)的单磷酸阿糖腺苷加入5%葡萄糖液或者10%葡萄糖液中,即稀释浓度为0.1%,通过静脉滴注,注意切不可与含钙输液进行配伍。每日滴注1次,治疗5~7 d为1个疗程。如患儿合并感染情况时,可加用抗生素进行干预治疗。

1.3 观察内容

比较观察治疗前后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口腔疱疹的愈合情况,并统计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症状。

1.4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各处疱疹均得以有效控制,且无新疱疹,原疱疹已结痂脱落,全身体征消除,停药后未复发。有效:症状有一定好转,疱疹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已结痂,全身体征改善明显。无效:疱疹并无好转变化,全身体征未消除,出现新疱疹、并发症,甚至趋向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版本的统计学处理器,智能运算上述观察内容及各疗效数据,展开统计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示以(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示以例数(n)与比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手足口病患儿均完成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疗程,临床疗效结果可详见表1所示。

表1 临床疗效统计表(n,%)

2.2 不良反应的统计情况

观察显示,本组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控制有效,均未见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停药后也无复发情况。

3 讨 论

一般手足口病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往往先表现出明显发热症状,且手心、脚心出现多个斑疹或疱疹(疹子周围皮肤可为明显红色),且口腔黏膜也会出现多个疱疹或溃疡伤口,其疼痛较为明显[3];部分患者亦可伴咳嗽、流鼻涕、食欲消减、反复恶心、呕吐及头痛等多种症状;并且少数病程较重的患者亦可并发肺炎、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或急性弛缓性麻痹等多种不良并发症,个别危重症患儿甚至因病情进展快速而发生恶性死亡。因此,如何及时救治此病患儿,是近年临床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具有关研究表明,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是指其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进行结合反应,显著降低其活性,达到抑制病毒DNA合成的目的。现关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进行具体实践观察,以期提高此病的临床治愈率。本研究中关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显示: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且本组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控制有效,均未见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也无患儿复发的情况。该结果表明此次临床实践验证成功。

综上所述,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起效速度快,症状与体征改善显著,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很低,应用安全性确切,可在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患者时优先推广使用。

[1] 刘 敏.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7):115-115.

[2] 徐强君.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9):1423-1424.

[3] 敬苑霖.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100例疗效[J].《医药》,2016(2):00154-00154.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25.1

B

ISSN.2095-8242.2017.15.2908.02

猜你喜欢
糖腺苷疱疹口病
康复新液联合溶菌酶、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影响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效果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关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风险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