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整窝仔猪全活全壮的饲养管理措施

2017-06-28 12:08郭长城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饲养管理仔猪

郭长城

(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兽医站沂南276300)

保证整窝仔猪全活全壮的饲养管理措施

郭长城

(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兽医站沂南276300)

介绍了为保证整窝仔猪全活全壮,加强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的措施。关键词:仔猪;饲养管理;全活全壮

要保证整窝仔猪全活全壮,必须加强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1 加强新生仔猪的管理

1.1 断尾

仔猪断尾可以减少保育和生长阶段的咬尾事件。咬尾通常会在保育舍和育肥舍出现,造成猪只健康问题,被咬尾的猪只要承受痛苦,而且伤口会感染,降低了猪的饮食及抗病力,同时极易感染坏死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大大降低猪的生产性能和食用性。

仔猪断尾可以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减少咬尾症,降低仔猪死亡率,而且能改善胴体品质。仔猪断尾操作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1.1.1 选

断尾时造成的伤口很容易感染,小猪在吃足初乳后获得了免疫力从而能更好地对抗感染。因此,在产后6h后才允许断尾,以保证仔猪吃到足够的初乳。另外,考虑到应激最小化问题,通常我们在仔猪3日龄与去势一同进行,也可在1日龄与剪牙、补铁、灌药一起进行。具体依猪场实际工作安排进行。

1.1.2 消

为了使感染的风险降到最小,断尾钳要锋利,无缺口。而且在使用前后要用热肥皂水清洗、浸泡,洗干净之后,接着断尾钳放进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每2头仔猪之间,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断尾钳不能用于剪牙或断脐带。

1.13 抓

左手臂夹住仔猪,仔猪头朝向操作者背部。左手抓住一只后腿和尾巴进行固定(固定猪只方法不唯一)。

1.1.4 断

断尾时的主要问题是断尾后尾巴长短不一。太短,靠近尾根会愈合的慢,而且感染概率大;太长,猪仍有可能咬尾。理想留尾长度:将尾巴剪成25mm长。实际生产中断尾长度母猪尾巴刚好盖住外阴即可,公猪盖住睾丸的一半(此处仅为生产中一些经验,仅供参考,初学者以上面数据为准)。如使用电烙剪时,要充分加热,断尾时力度、速度适中。

1.1.5 检

在断尾之后,流血通常会很快凝固。在断尾后5min检查流血是否停止很重要。如果继续流血,可使用止血带15min或使用电烙剪横切面止血;切记不要烫到他人。

1.1.6 记

断完一窝仔猪,要在产仔卡上做好记录日期。

1.2 称重、打耳号

仔猪出生擦干后应立即称量个体重或窝重,初生体重的大小不仅是衡量母猪繁殖力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仔猪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志,初生体重大的仔猪,生长发育快、哺育率高、肥育期短。种猪场必须称量初生仔猪的个体重,商品猪场可称量窝重(计算平均个体重)。

猪的编号就是猪的名字,在规模化种猪场要想识别不同的猪只,光靠观察很难做到。为了随时查找猪只的血缘关系并便于管理记录,必须要给每头猪进行编号,编号是在生后称量初生体重的同时进行。编号的方法很多,以剪耳法最简便易行。剪耳法是利用耳号钳在猪的耳朵上打号,每剪一个耳缺代表一个数字,把两个耳朵上所有的数字相加,即得出所要的编号。以猪的左右而言,一般多采用左大右小,上1下3、公单母双(公仔猪打单号、母仔猪打双号)或公母统一连续排列的方法。即仔猪右耳,上部一个缺口代表1,下部一个缺口代表3,耳尖缺口代表100,耳中圆孔代表400。左耳,上部一个缺口代表10,下部一个缺口代表30,耳尖缺口代表200,耳中圆孔代表800。

注意事项:

(1)预防缺口感染发炎导致缺口粘连变形。

(2)在没有打完耳缺之前,禁止小猪寄养,特别是无色品种间。

(3)一个猪场每个耳号都是唯一的。

(4)空距要大于间距:耳根部与耳尖部之间的缺口空距要适当大一些,至少要大于耳根处或耳尖处缺口的间距,以易于区分识别缺口属耳根或耳尖。而且还要求缺口深浅一致,不过深、过浅,清晰易认,缺口间距基本一致,稀疏均匀,排列整齐。

(5)应尽量避开血管,所有耳缺要适度剪到耳缘骨,不能过深,不能过浅。

1.3 剪犬齿

剪掉犬齿可防止小猪伤害母猪乳头或吮乳争抢时伤害同窝仔猪,通常用消毒的剪牙钳剪除犬齿。剪牙时应小心,应尽可能接近牙床表面剪断,切勿伤及牙床,牙床一旦受损,不仅妨碍小猪吮乳,而且受伤的牙床将成为潜在的感染点。

1.4 补铁

传统养猪中圈舍内为土地面,仔猪在补料前母猪带领仔猪在拱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部分铁元素的补充,同时传统养猪中猪的品种较现在规模化猪场差得远,当然生长速度也跟规模化猪场也较大的差别,尽管如此,传统养猪过程中对铁的补充依然是多数养猪场的重要工作之一。

现代规模化猪场其封闭的管理模式不同于传统养猪,母猪不能获得带领仔猪自由生活的权力,且圈舍建筑以水泥地面为主,无法从土壤中获得机体生长所需的各项微量元素,所以只能依赖于外界的补充,即直接补充或来源于饲料。所以在当代规模化猪场日常仔猪管理中补铁显得更为重要。

1.4.1 补铁时间的选择

新生仔猪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由于初生仔猪体内铁贮不足。据研究发现,新生仔猪出生时体内含铁贮约为40~50mg。而哺乳仔猪在生长过程中每天约需7~16mg铁才能保证其较快的生长速度。而新生仔猪唯一的铁的来源就是母乳,而每头新生仔猪通过母乳每天仅能获得约1mg铁。所以新生仔猪体内的铁贮仅够维持机体3d的需求量。要保证3d后不发生缺铁性贫血,应在4日龄内对新生仔猪进行补铁,否则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症。导致仔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腹泻、生长缓慢,甚至生长较快的仔猪会因缺氧而突然死亡。

1.4.2 补铁制剂的选择

(1)严把质量关养殖场(户)在选择补铁制剂时要仔细认真。首先要选择正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另外检查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等,以防使用不合格或过期产品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2)规格选择目前使用的补铁制剂较多的是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规格有50mg∕mL,100mg∕mL,150mg∕mL。右旋糖酐铁含量较高,且较好的生产工艺,使得药剂溶液颗粒较小,对仔猪刺激性小,吸收快,抽取和注射极为方便。此外,额外增加的硒、钴以及复合维生素B等,能够一针多补,作用全面,更有利于铁元素的全面吸收,同时可促进机体造血机能的进一步完善,增加了铁元素在造血过程中利用率。

(3)铁剂的贮存包装瓶为棕色玻璃安瓿,因为右旋糖酐铁见光易分解成导致机体过敏的右旋糖酐和毒性极强的三价铁离子,所以在贮藏铁制剂时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处,有条件者最好贮存于冰箱内冷藏,严禁注射后放于阳光下暴晒。

1.4.3 补铁剂量的确定

新生仔猪补铁剂量掌握在150~200mL,量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量大则易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据报道,超剂量使用补铁制剂会引起铁过负荷,许多重要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肝脏、肺及肾脏受损伤,使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和生理机能障碍,易患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仔猪出血性胃肠炎、腹泻、呕吐、休克及急性肝坏死等病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选择50~100 mg∕mL规格的补铁制剂,需注射2~3mL,由于猪的体重较小,此剂量注射后极易使注射部位起包,且吸收不佳,达不到注射效果。而选择含铁量为150 mg∕mL的铁制剂时,仅需注射1mL,注射剂量小,易于注射,且吸收迅速完全。建议在3日龄、7日龄分别补一次。

1.4.4 补铁时间的选择

在生产中多数养殖单位对一天当中补铁的时间没有严格的限制,只是为了日常工作方便而安排补铁工作,殊不知铁制剂不仅在体外经阳光暴晒或高温可使铁剂中的Fe2+转变为有毒性的Fe3+,而且在体内如若经阳光暴晒或高温也可使Fe2+转变为有毒性的Fe3+,所以在实际的生产中有的猪场在注射完补铁制剂后,仔猪接受阳光直射或高温也可出现过敏或中毒事件的发生。建议在铁制剂的使用过程中,尤其对于半封闭猪场更要引起重视,在安排补铁工作时,在冬季还是选择气温较高的下午2点左右或上午10点左右,但在夏季时节需选择在下午5点以后,这样注射相对效果更好一些,同时可防止不必要的铁中毒或过敏事件的发生。

1.5 尽早吃足初乳

母猪产后3d内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初乳的营养成分与常乳不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抗体。初乳对仔猪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能增加仔猪的抗病能力;还含有起轻泻作用的镁盐,可促进胎粪排出;初乳酸度高,有利于仔猪消化;初乳中所含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仔猪消化利用。因此,初乳是初生仔猪不可缺少,不可取代的食物。为此,要使初生仔猪吃到充足的初乳非常重要。仔猪出生后,及时训练仔猪捕捉母猪乳头的能力,尽量在3h内给予第一次哺乳。若母猪分娩延长到2h以上时,应不等分娩结束就要先将产下的仔猪放回母猪身边进行第一次哺乳。

1.6 固定乳头

固定乳头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全窝仔猪出生后,即可训练固定乳头,使仔猪在母猪喂乳时,能全部及时吃到母乳。否则,有的仔猪因未争到乳头耽误了吃乳,几次吃不到乳而使身体衰弱,甚至饿死。固定乳头应以自选为主,适当调整,对号入座,控制强壮,照顾弱小为原则。一般是把弱小仔猪固定在母猪中前部乳头吃乳,强壮的固定在后面,这样可使同窝仔猪生长整齐、良好、无僵猪,也可避免仔猪为争夺咬破乳头。若母猪产仔数少于乳头数,可让仔猪吃食2个乳头的乳汁,这对保护母猪乳房很有益。若母猪产仔数多于乳头数时,可根据仔猪强弱,将其分为两组轮流哺乳,或寄养给其它母猪,或人工哺养。

1.7 寄养或并窝

寄养和并窝就是将不同窝的仔猪合并起来,并给其中1头泌乳量较大的母猪哺养。

根据仔猪寄养的时期差异,大致有以下四个阶段:

1.出生后12~24h;

2.出生后5~7d(落后仔猪第一阶段);

3.出生后10~14d(落后仔猪第二阶段);

4.断奶不达标仔猪寄养母猪。

针对以上四个阶段的差异,把寄养分为交叉寄养和奶妈猪寄养两种形式。

1.7.1 交叉寄养

将多窝产期相近且喝过初乳的出生12~24h的仔猪,根据仔猪的大小、毛色等,将仔猪调整到同窝相对均匀且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量相匹配的状态。

随后持续关注确保寄养的母猪接受寄养过来的仔猪,同时保证每一头仔猪都能获得充足的奶水,若有寄养后持续的观察中发现仍有仔猪出现“掉队”情况需要重新选择奶妈猪并寻找失败的原因。

要做好交叉寄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交叉寄养的原则交叉寄养在出生后12~24h内;选择寄养的几窝,分娩时间相近,一般是同一日内分娩的;交叉寄养后母猪所带的仔猪数不超过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为了促进1胎母猪乳腺的发育,让1胎母猪带较大的,与其有效乳头数相当的仔猪;若产仔数较少的分娩日,1胎母猪要比平均带仔数多带;让母猪尽可能多带自己的仔猪(寄养出去的仔猪数量不要超过本窝仔猪数的30%);尽量保证窝内仔猪的均匀度良好,但不能将仔猪按照体重、体格大小排序分群。

(2)交叉寄养需要注意的问题场内应无传染性疾病爆发,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蓝耳病阴性场或蓝耳病稳定场可以进行仔猪寄养;选择被寄养的仔猪时要认真仔细;清楚每一头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禁止把所有将要被寄养的仔猪集中到一起后再寄养;尽量充分利用每一头母猪的有效乳头(特别是一胎母猪);在寄养之前仔猪必须吃足初乳。

1.7.2 奶妈猪寄养

将生长落后的,或者可能断奶不达标的,或者超过母猪有效乳头仔猪寄养给一头体况好、奶水好、母性好的低胎次母猪从而重新组建一窝。

在寄养后需要评估母猪的母性、母猪的泌乳力及母猪的采食量。同时寄养之后,定时的查看寄养效果,对寄养不成功的,需要及时换奶妈猪。

奶妈猪寄养要想做得成功,同样需要做根据一定的原则注意一定的事项。

(1)奶妈猪寄养原则奶妈猪寄养刚出生的仔猪时,仔猪必须在吃足初乳后寄养(出生后12~24h内);奶妈猪须在能够哺乳好自己仔猪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寄养;选用的奶妈猪必须性情温顺,泌乳能力强,体况好;奶妈猪最好选用低胎次(二胎或三胎的母猪)的哺乳母猪;奶妈猪要能够接受所寄养的仔猪;奶妈猪被寄养的仔猪数一定不能超过其之前所带的仔猪数。奶妈猪的整个哺乳期不要超过30d。

(2)奶母猪寄养注意事项选择的奶妈猪必须母性好、体况好、泌乳能力强,之前所带的仔猪长势好;在寄养个体非常小的仔猪之前,首先评估一下它们是否有寄养的价值;寄养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落后猪尽量不要混合寄养;寄养之后,奶妈猪的饲喂量要适当减量,以防止奶妈猪过量分泌奶水,仔猪吃不完,导致奶妈猪乳房问题或停止泌乳;有疾病的仔猪不能进行寄养,但应该注意营养不良和患病仔猪之间的区别;如果没有合适的二胎母猪作为奶妈猪,那么可以选择3~5胎次的母猪作为替代方案。

仔猪寄养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母猪产期接近实行寄养时母猪产期应尽量接近,最好不超过3~4d。后产的仔猪向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大的寄养,而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窝里寄养时,则要挑体重小的寄养。以避免仔猪体重相差较大,影响体重小的仔猪发育。

(2)被寄养的仔猪一定要吃初乳仔猪吃到初乳才容易成活,如因特殊原因仔猪没吃到生母的初乳时,可吃养母的初乳。这必须将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窝里寄养,这称为顺寄。

(3)寄养母猪必须是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强的母猪,只有这样的母猪才能哺育好多头仔猪。

(4)使被寄养仔猪与养母仔猪有相同的气味猪的嗅觉特别灵敏,母仔相认主要靠嗅觉来识别。多数母猪追咬别窝仔猪(严重的可将仔猪咬死),不给哺乳。为了使寄养顺利,可将被寄养的仔猪涂抹上养母猪奶或尿,也可将被寄养仔猪和养母所生仔猪合关在同一个仔猪箱内,经过一定时间后同时放到母猪身边,使母猪分不出被寄养仔猪的气味。

寄养时常发生寄养仔猪不认“奶妈”而拒绝吃奶的情况,当养母放奶时不但不靠近吃奶,而是向相反的方向跑,想冲出栏圈回到母亲处吃奶。遇到这种情况可利用饥饿和强制训练的办法进行训练,才能成功。

给哺乳仔猪并窝总是面临以下三个问题:母猪拒哺别人的仔猪,甚至追着咬;仔猪不认新妈妈,不会主动去吃奶;新出生的仔猪吃的是“长流奶”,可“后妈”供的是“定时奶”,吸一口吸不到奶,它们就会放弃奶头围着母猪边转边叫,影响母猪正常哺乳。能否解决以上矛盾需要讲究技巧。只要做好以下五个关键点,这三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并窝时,一定要保留一部分母猪的亲生子女,不要全部移走。

(2)打算并窝之前,先将移过来的仔猪与原保留下来的仔猪关在一起,一般可借助于保温箱,让他们串串气味。然后取一些代哺乳母猪的乳汁,涂在新迁来仔猪的身上,尤其是头部。当然,您事先要采出母猪的奶水。母猪辨别仔猪是否亲生,主要是靠奶水气味。当你将一窝仔猪突然放到另一窝仔猪群中时,母猪会先“亲亲”这个外来者的嘴巴,这就是在鉴定它嘴中是否有她熟悉的奶味,然后辨别出是否她亲生,决定是否攻击。

(3)放出小猪吃奶前2h,先给母猪打几只缩宫素。这里缩宫素是起催奶的作用,利于母猪安静的放奶。

(4)放小猪吃奶时,先抓亲生的,待放乳时,再抓过继过来的。需要注意要一头一头的抓,等一头彻底吃上奶再抓第二头。窍门儿就是“以多带少,逐渐渗透”,多尝试几次,只要小猪吃住奶,母猪也就不会排斥了。最后几头顺奶时,直接把它们固定在奶头中间就可以了。

(5)顺奶时应选择傍晚到晚上的时段。因为这一段时间母猪较安静,可静卧很久,甚至整晚保持一个姿势,更方便顺奶。而白天则会在放完奶后立马翻身、藏起奶头,比较麻烦。

2 哺乳仔猪的管理

2.1 保温防压

2.1.1 保温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温度有较高要求。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0~3日龄为29~35℃,3~7日龄为25~29℃,7~14日龄为24~28℃,14~21日龄为22~26℃,21~28日龄为21~25℃,28~35日龄为20~22℃。

仔猪受冻这一问题普遍出现在产房管理较差的猪场。仔猪受冻通常见于较冷冬季的第一个月。受影响的仔猪都是日龄小、体质虚弱、行动缓慢的仔猪,它们往往会挤成一团,且通常靠近母猪的乳房。如果产房有贼风,或者产房的地面寒冷、潮湿,仔猪很容易受冻着凉。受冻的仔猪可能侧卧,逐渐呆滞、昏迷而死亡。

仔猪从温暖的母猪子宫产出,直接进入寒冷、潮湿的产房环境,极不适应;且新生仔猪尚未具备产热保温的能力,自身储存的能量也很少。

当仔猪觉得寒冷时,它们喜欢朝母猪的休息处移动,试图在母猪身上取暖,而这样使它们更容易被母猪压住。

母猪的产仔区应该拥有足够的建筑围护,不使用门、窗或窗帘,产仔栏中应有适合仔猪休息的区域和可活动的保温灯,地面应温暖、干燥,这对于冬天较冷的地区尤为重要。许多猪场用垫料或垫子给仔猪提供一个温暖、干燥的休息区。

鉴于此,产房必须提供充足的热量,室温应维持在20℃以上,并保持生活环境的明亮;仔猪生活的区域至少应加热至35℃以上,以便为其提供给一个安全而又温暖的空间,使其在睡觉时远离母猪的休息区域。要采取特殊的保温措施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

(1)厚垫草保温水泥地面上的热传导损失约15%,应在其上铺垫5~10cm的干稻草,以防热的散失,但应注意训练仔猪养成定点排泄习惯,使垫草保持干燥。

(2)红外灯保温将250W的红外灯悬挂在仔猪栏上方或保温箱内,通过调节灯的高度来调节仔猪床面的温度。此种设备简单,保温效果好。

(3)烟道保暖在仔猪保育舍内,每两个相邻的猪床中间地下挖一个25~35cm宽的烟道,上面铺砖,砖上抹草泥,在仔猪舍外面的坑内升火。也可以在仔猪出生,抹干身上的黏液后,放进带有稻草、麻袋等保温材料的萝筐、纸箱内,2~3d后再让仔猪到母猪身边采食母乳。此法设备简单、成本低、效果好。

(4)电热板加温一般用作初生仔猪的暂时保温,其特点是保温效果好,清洁卫生,使用方便,但造价高。

2.2.2 防压

据统计,压死仔猪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30%,甚至更多,且多数发生在出生后7d内。

母猪踩压致仔猪死亡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

(1)母猪行为因素研究证明仔猪被压死基本发于母猪由走动变为躺卧和站立,或是由躺卧和站立变为走动的时候。圈养条件下母猪躺卧姿势的变换常导致仔猪被压死,绝大多数的仔猪压死发生在其出生后1d。

母猪具有良好的母性,母猪缓慢躺下是为了把躺卧区域内的仔猪赶走。群养在分娩舍的母猪在躺卧前如不驱赶仔猪,则仔猪被压死的机率显着增加。

大多数母猪对被压仔猪发出的叫声无反应。这一无反应行为可以解释为饲养在产仔限位栏的母猪适应了隔壁仔猪的叫声,因为不管它作不作出反应都不能让隔壁仔猪停止发出叫声。

仔猪压死率与母猪的体型密切相关。母猪的选育要求其窝产数高且所产仔猪生长速度快,这一选择要求不仅使仔猪个体大,也使得母猪体型变大。母猪体型变大,但所用的妊娠和产仔限位栏的尺寸并没有改变,这一不匹配使得母猪福利和生产能力下降,许多母猪因年龄和体型原因被淘汰。饲喂在妊娠限位栏的母猪比圈养或放养条件下母猪的运动量少,这使限位栏内的母猪心脏和肌肉功能降低,增加了母猪小心躺下的难度。

母猪的活动量也对仔猪死亡率有影响,仔猪受伤、被压死大多发生在母猪站立、躺卧、走动时。活跃的母猪比安静的母猪更易压死仔猪,分娩舍的母猪产后3d内90%的时间都躺卧着。

母猪在限位栏的躺、坐或坐、躺的位置变换频率是圈养的2倍。限位时,许多母猪会挤压肩部与四肢关联处的疼痛位置,这会增加母猪变换位置的频率。给产后4h内的母猪注射止痛剂能减少产后3d母猪变换位置的频率。

(2)仔猪行为与新生老鼠、小白鼠和兔子一样,新生仔猪习惯与同伴一起扎堆抵御伤害、保持热量和代谢能,这一行为增加了其被压死的可能。出生体重低的仔猪更多的时间是在母猪乳房旁积极地吸奶,这增加了其被压的可能。

如果说仔猪扎堆在母猪旁边是为取暖,那么提供取暖设施吸引仔猪远离母猪应该可以减少其被压死的可能。这些加热设施能够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也可以保持仔猪整体健康。

虽然加热措施可以提高出生2d内仔猪的存活率,但增加保暖设施、采用不同的保暖方法、保暖设备处于不同的位置(正上方、前面、侧面)都不能进一步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不管加热设施的位置和环境温度如何,出生3d内的仔猪都喜欢躺在母猪的旁边。1日龄的仔猪60%~75%的时间都在吸奶或扎堆躺在母猪旁边,这就增加了仔猪的压死率。提高哺乳仔猪存活率,除考虑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温度等之外,调整新生仔猪的行为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新生仔猪被母猪的乳房强烈吸引。通过对仔猪听觉、嗅觉、视觉和触觉的测试发现,仔猪被母猪乳房的构造和热量所吸引、仔猪被母猪乳汁的气味所吸引,为了更接近母猪的乳房,仔猪位置随着母猪躺卧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出生12h内的仔猪很快就被母猪粪便和乳房分泌物所吸引,仔猪能够分辨出母亲的气味,仔猪同时也被母猪的分娩分泌物和叫声吸引。母猪生产后,绝大多数仔猪能直接找到母猪乳房,这说明即使仔猪没有一点视觉,也能直接找到母猪乳房。

母猪乳房的温暖、气味和柔软度吸引着仔猪争先恐后地跑到母猪乳房旁边扎堆,体型越瘦小、身体越弱的仔猪越是喜欢挨着母猪的乳房,这就增加了其被压死的可能。在产仔限位栏中放入乳房模型(模拟母猪乳房的气味、柔软度和温度)比保温灯更能吸引仔猪离开母猪。

环境温度为24℃时,仔猪与同伴扎堆取暖,当环境温度为45℃时,仔猪更喜欢独自躺卧。视觉不能决定仔猪扎堆与否,触觉和嗅觉的吸引是造成出生3d内的仔猪被压死的主要因素。温度虽然没有纳入主要因素,但其在保暖和抵抗疾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3)设备设施哺乳仔猪50%死亡发生在出生后3d内,绝大多数的压死发生在仔猪出生48h内。仔猪出生体重、环境温度、设备设施及疾病等因素影响着压死的发生率。仔猪压死率与母猪福利好坏存在着很大关系。

给分娩圈制造一个约8%的坡度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环境因素,如地板类型也影响着仔猪压死率,虽然地板类型和圈舍结构在开始的时候能够影响仔猪存活率,但最终的断奶活仔数是相同的。

给限位栏的哺乳母猪加上垫草再加一个顶,则母猪对仔猪的叫声更敏感,且仔猪死亡率有所下降。饲养在分娩圈的母猪分娩间隔更短,虽断奶活仔数相同但其体重增加,分娩圈母猪母性更好。

资料表明饲养在产仔限位栏和分娩圈的仔猪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圈舍尺寸和形状的改变都不能降低仔猪压死率,这主要是因为出生3d内的仔猪往往被母猪的乳房所吸引,并长时间地躺在其旁边,3d后,保暖灯就会代替母猪乳房,躺卧区域的变化可以避免仔猪被压死。

(4)性别虽然窝产公猪比窝产母猪数量稍多一点,但母猪的存活率却比公猪高。窝产仔猪数多的,公猪存活率更低,公猪更容易出现死胎、弱仔,被饿死和压死。

与母猪相比,阉割的公猪无论年龄多大,都会长时间躺卧而不站立,这会增加疾病感染率和死亡率。公猪大多数的死亡都是挤压和寒冷造成的。

基本的皮质醇浓度,公猪比母猪高,这会导致公猪对有害刺激和疾病更为敏感。公猪对信息激素的敏感是导致其压死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母猪乳房的信息激素使得嗅觉灵敏的公猪长时间呆在母猪周围,这就增加了其被压死的可能。

(5)遗传产仔限位栏的应用使得经营者更关注母猪繁殖性能而不是母性行为,从而导致仔猪被压死。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压措施,以减少损失。防压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设母猪限位架母猪产房内设有排列整齐的分娩栏,在栏的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栏,供母猪分娩和哺育仔猪,两侧是仔猪吃奶、自由活动和吃补助饲料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两侧是用钢管制成的栏杆,用于栏隔仔猪,栏杆长为2.0~2.2m,宽为60~65cm,高为90~100cm,由于限位栏架限制了母猪大范围的运动和躺卧方式,使母猪不能“放偏”倒下,而只能先腹卧,然后伸出四肢侧卧,这样使仔猪有个躲避的机会,以免被母猪压死。

(2)保持环境安静产房内防止突然的响动,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去掉仔猪的獠牙,固定好乳头,防止因仔猪乱抡乳头造成母猪烦躁不安、起卧不定,可减少压踩仔猪的机会。

(3)加强管理饲养员对母猪和仔猪要进行耐心细微的饲养管理,保持母猪良好的泌乳性能,为仔猪设置仔猪保温箱,产后1~2d内,可将仔猪关入箱内,定时放奶,可减少压死仔猪,2日龄后仔猪吃完奶便自动到保温箱中休息,减少与母猪的接触机会,既使在夏季除去取暖设备并打开顶盖,同样是仔猪休息的场所。

另外产房要有人看管,夜间要值班,一旦发现仔猪被压,立即哄起母猪救出仔猪。

2.2 预防腹泻

腹泻是哺乳仔猪最常发的疾病之一。影响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营养、环境、管理等。哺乳期病原微生物感染是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防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加强管理,改善饲养环境。产仔前彻底消毒产房,哺乳期保持圈舍干燥、空气清新、温暖,尤其要注意仔猪保温,保持饮水清洁。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可在母猪产前21d注射仔猪大肠杆菌苗。一旦发生腹泻,应及时治疗。

哺乳仔猪可因补饲不当而导致营养性腹泻。补料要求新鲜、适口性好、可消化率高。少给勤添,及时清除余料。

2.3 去势

公母猪是否去势和去势时间取决于猪的品种、仔猪用途和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我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肥育用仔猪如不去势,到一定阶段后,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会有周期性的发情表现,影响食欲和生长速度。公猪若不去势,其肉的臊味较浓影响食用价值。因此,地方品种仔猪必须去势后进行肥育。二元或三元杂交猪,在较高饲养管理水平条件下,6个月龄左右即可出栏,母猪可不去势直接进行肥育,但公猪仍需去势。引进品种,因其生长迅速,肥育期短,不必去势。

一般肥育用仔猪,要求公猪在20日龄、母猪在30~40日龄前去势。仔猪去势后,应给予特殊护理,防止创口感染。

2.4 预防接种

仔猪应在30日龄前后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疫苗的预防接种。预防注射应避免在断奶前后1周内进行,以减少应激,保证仔猪快速增重和成活。猪常用疫苗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见表1。

表1 猪常用疫苗及使用方法

S815.7

A

1008-6137(2017)03-0024-08

2017-03-13

猜你喜欢
饲养管理仔猪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浅谈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及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