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2017-06-28 15:20陵廷贤李金龙周凯肖强周宗科李玉函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阴性菌革兰氏尿管

陵廷贤,李金龙,周凯,肖强,周宗科,李玉函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陵廷贤1,李金龙1,周凯1,肖强1,周宗科1,李玉函2*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发生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处理经验。结果 1 610例患者行髋、膝关节置换术,9例发生尿路感染。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46~93岁,平均75.4岁,平均住院时间14.7 d;7例(77.8%)术后安置尿管,6例(66.7%)术后尿潴留,7例(77.8%)尿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5例(55.6%)为大肠埃希菌。所有患者初步诊断尿路感染后,经验性抗感染用药效果良好。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约为0.56%,约80%为革兰氏阴性菌。尿路感染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尿常规结果结合临床体征可早期诊断尿路感染,但不能替代尿细菌培养。三、四代头孢、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可作为经验性抗尿路感染的备选药物。留置尿管是引起围术期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尽量予以避免。

尿路感染;关节置换;发病率;预防措施;危险因素

年龄大、合并症多是目前关节置换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对于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增加患者满意度来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是目前关节外科努力实现的方向[1]。泌尿系统是外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之一[2]。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会加重关节置换患者基础病情,增加术后切口和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手术满意度,增加医疗负担[3-4]。本研究旨在分析我院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干预措施,为围术期尿路感染管理提供思路,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标准 本研究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因各类髋、膝关节疾病收住入院并完成手术的1 6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围术期诊断为尿路感染;排除标准:a)同时合并肺部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b)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最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1.2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5]a)取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 h以上)进行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大于等于105/mL。b)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大于5/HP,有尿路感染症状。具备以上两项可以确诊。如无b)项,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大于等于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可以确诊。c)作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也可确诊。

1.3 一般资料 9例(6膝,3髋)患者,男2例,女7例;年龄75.4岁,平均46~93岁。术前诊断骨关节炎7例(2髋、5膝),股骨颈骨折1例,膝感染治愈翻修1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6.3~29.1 kg/m2,平均为23.1 kg/m2;平均住院时间14.7 d(12~20 d)。4例患者无基础疾病,其余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4例,冠心病1例,左胫后动脉狭窄1例(见表1)。

1.4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尿路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各类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炎性指标、血常规生化、小便常规、尿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手术及麻醉情况,是否安置尿管,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基础疾病用药等。

1.5 尿路感染处理 围手术期尿路感染诊断确立之后,给予西力欣1 500 mg,q8 h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若有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同时给予口服小苏打碱化尿液、6542解痉并大量饮水等对症处理。若为术前尿路感染,抗感染直至患者体温正常,尿路刺激症状消失,2次复查尿常规菌落计数正常之后即可安排手术。若为术后尿路感染,尽快解除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尽早拔除尿管),使用抗生素直至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若使用抗生素2 d后感染症状持续及复查尿常规细菌计数大于等于104/μL,则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直至各项指标回归正常。

2 结 果

2.1 尿路感染资料 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有1 610例患者在我院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根据纳入排出标准,9例患者围术期并发尿路感染,发病率为0.56%;其中1例为术前院内尿路感染,8例为术后尿路感染。9例患者中女性患者7例,占77.8%;年龄大于70岁患者7例,占77.8%;BMI值大于25的患者3例,占33.3%;平均住院时间大于等于13 d患者6例,占66.7%;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总病例数的55.6%。2例男性患者均无前列腺增生病史及排尿不畅病史。

2.2 诊断尿路感染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9例患者中7例出现典型的尿路刺激征包括尿频、尿急或尿痛,占77.8%,2例无尿路刺激征,但均有体温升高。9例患者中,仅有4例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占44.4%。6例由于术后尿潴留,在病房安置尿管导尿,1例膝翻修患者由于预计手术时间较长,于术前常规留置导尿,另外2例未安置尿管。患者出现未明原因发热或尿路刺激征时,查血结果示血沉平均60.3 mm/h,其中8例血沉轻度升高,占88.9%;C反应蛋白平均43.5 mg/L,其中5例升高明显,占55.6%;白细胞计数平均10.82×109/L,其中7例轻度升高,占77.8%。查尿常规结果均有尿细菌计数阳性,其中大于104/μL的患者6例,占66.7%。镜下尿白细胞计数均大于5/HP(100%),平均122/HP(见表2)。

2.3 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构成比以及抗生素使用 9例患者尿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例(77.8%),革兰氏阳性球菌2例,未见真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最多,占55.6%(见表3)。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革兰氏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9例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见表3。

3 讨 论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6]。本研究显示,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约为0.56%。尿路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合并脑梗、糖尿病,留置导尿,住院时间及不合理抗生素应用等[7]。随着我国关节置换手术的普及,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平均年龄较高,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是围术期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人群。尿路感染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同时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8]。

3.1 尿路感染诊断 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发生尿路感染,应该做到快速诊断,早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有助于加速康复。尿路感染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体温升高,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不同程度升高,最后通过尿沉渣细菌计数、镜下白细胞计数以及尿细菌定量培养来确诊[5]。但并非所有尿路感染患者都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改变;本组患者,仅44.4%体温升高,55.6% C反应蛋白升高,且2例患者未见尿路刺激征。对于女性患者,围术期出现体温升高,若无典型的尿路刺激征,排除切口感染或肺部感染之后,应首先考虑有无尿路感染,尤其高龄女性患者合并糖尿病。炎性指标和白细胞计数可作为诊断尿路感染的辅助参考,尿路感染时仅有部分患者指标异常,本组88.9%的患者血沉轻度升高,55.6%的患者C反应蛋白平明显升高,77.8%的患者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尿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但尿细菌培养的周期一般为3~4 d,若等培养结果进行干预处理,有可能延误早期诊断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9]。尿沉渣分析可以达到快速初步诊断或排除尿路感染的目的,根据相关文献报道[5],尿细菌计数大于104/μL或镜下尿白细胞计数大于5/HP可初步诊断为尿路感染。本组66.7%患者尿沉渣细菌计数大于104/μL,所有患者镜下尿白细胞计数大于5/HP。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表2 尿路感染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表3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

3.2 尿路感染处理 诊断尿路感染之后,先取清洁中段尿行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再使用抗生素。大肠埃希氏菌为尿路感染患者最常见病原菌[10],本组结果显示,77.8%患者尿细菌培养结果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最多,与文献报道相符。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左氧氟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抗菌作用较强,另外,多项研究显示,阿米卡星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率较低[10-11]。本组所有革兰氏阴性菌药敏试验对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均敏感,仅1例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所以,推荐三代头孢、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作为经验性抗泌尿系感染的首选药物。革兰氏阳性球菌首选万古霉素。使用抗生素2 d后,复查尿常规,若患者症状持续,尿细菌计数和镜下尿白细胞计数仍大于正常值,则应根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直至实验室检查和症状体征消失。

3.3 尿路感染预防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留置尿管可以缓解尿潴留,促进膀胱功能恢复[12]。但术后留置尿管明显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满意度、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13]。研究报道,50%~80%患者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由留置尿管或其他导尿装置引起[6]。本组7例患者术后安置尿管,占77.8%,与文献报道相符。Huang等[14]认为,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常规安置尿管和不安置尿管,术后发生尿潴留风险相当,而不安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较低。本组患者1例翻修手术预计手术时间较长,术前常规安置尿管;6例患者均因为术后尿潴留而安置尿管导尿。对于此类患者,安置尿管后需尽快拔出尿管,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另外,对于术中未安置尿管患者,术后应鼓励早期下地小便,预防尿潴留发生。总之,不管何种原因,安置尿管是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应尽量予以避免。对于无法避免安置尿管患者,尤其是女性、高龄、合并糖尿病等,应该做到早期拔除尿管,多饮水,加强导尿护理等措施,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约为0.56%,约80%为革兰氏阴性菌。尿路感染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尿常规结果结合临床体征可早期诊断尿路感染,但不能替代尿细菌培养。三、四代头孢、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可作为经验性抗尿路感染的备选药物。留置尿管是引起围术期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应尽量予以避免。

[1]周宗科,翁习生,曲铁兵,等.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1):1-9.

[2]孔双红,彭玉华,黄丽燕,等.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162-1164.

[3]Balderi T,Carli F.Urinary retention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Minerva Anestesiol,2010,76(2):120-130.

[4]Berbari EF,Hanssen AD,Duffy MC,et al.Risk factors for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case-control study[J].Clin Infect Dis,1998,27(5):1247-1254.

[5]刘贵建.尿路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6):616-620.

[6]Wilson ML,Gaido L.Laboratory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J].Clin Infect Dis,2004,38(8):1150-1158.

[7]岳素琴,张延霞,袁康.医院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41-42.

[8]Pulido L,Ghanem E,Joshi A,et al.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the incidence,timing,and predisposing factor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8,466(7):1710-1715.

[9]赵俊红,段雄波,侯会香,等.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7):806-807.

[10]徐瑾,吕婉飞,金海英.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2):2698-2700.

[11]詹燏,张红梅,汪慧,等.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845-847.

[12]Griesdale DE,Neufeld J,Dhillon D,et al.Risk factors fo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hip or knee replacement:a cohort study[J].Can J Anaesth,2011,58(12):1097-1104.

[13]Karason S,Olafsson TA.Avoiding bladder catheterisatio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patient selection criteria and low-dose spinal anaesthesia[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13,57(5):639-645.

[14]Huang Z,Ma J,Shen B,et al.General anesthesia:to catheterize or not?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15,30(3):502-506.

1008-5572(2017)06-0559-03

2012年度四川省社发处计划项目(2012SZ0132);*本文通讯作者:李玉函

R687.4+2

B

2016-10-25

陵廷贤(1989- ),男,博士研究生在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610041。

陵廷贤,李金龙,周凯,等.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尿路感染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6):559-561.

猜你喜欢
阴性菌革兰氏尿管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更 正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超市手推车比厕所门把手脏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