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亟待重塑企业文化

2017-06-29 14:43李文
WTO经济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企业

李文

盘点“一带一路”建设三年多取得的成果,可圈可点。“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取得了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270多项具体成果,更是从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成为各方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和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成为迄今最受欢迎、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一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之下,中国企业在新一轮走出去的过程中正面临来自东道国的更多期待和更大诉求,要面对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承担更重大的责任。一些企业在沿线国家遭遇到各种新风险,甚至一些重大投资项目无奈搁浅,海外员工受到人身威胁或生命陷入危险境地。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不绝于耳,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外,还存在着中国走出去企业因不重视和不善于对外沟通和传播、不能较好地把握和适应当地社会环境而对海外业务发展造成极大不利的情况。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向纵深推进,中国企业在软实力方面的短板日益显现,中国企业在适应国际语境、国际规范的跨国企业文化培育和沟通、企业形象传播方面的能力准备不足将日益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相比全球排名前列的跨国公司而言,中国企业在大规模走出去的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补上重塑企业文化这一课。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驱动着新型的企业文化。虽然“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商贸合作为主题,但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之间如影相随,二者相辅相成。其中,经济需要文化的支撑才能可持续发展,甚至很多国际项目合作的失败不是经济原因,而是大量受制于中外双方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差异。

据相关国际机构评价,中国GDP世界排名第二,但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球仅排在第七位。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不少,但真正能与微软、索尼、可口可乐、GE等世界知名品牌企业相提并论的少之又少,进入世界知名品牌排名百强榜的中国企业还停留在个位数。这表明,中国企业在软实力尤其是品牌和文化影响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在国家层面的文化交流之外,大规模的企业走出去,大范围地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交流,企业本身就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命。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几十个国家,走出去企业的言行都表现为中国文化的具体化。中国文化首先通过企业文化反馈到东道国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形成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的总体认知,企业商业项目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形象,影响到企业在当地的长期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走出去企业需要全面考虑经营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性,需以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来长远规划国际业务,自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国际化战略。

在企业文化传播中要特别注意内外有别,例如,我们在国内倡导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常常被误读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再如,我们办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对外方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惑;我们鼓励员工奉献,会被评价为没有人性,不尊重人权等。这些都需要走出去企业尽快转换思维和视角,把握跨国文化语境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兼顾本国和他国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切与心理认同,做好沟通和转换工作。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驱动新型企业文化。具体而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增加在文化理念体系、员工行为规范和境外互联网舆论几个方面的投入。需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在公司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方面做系统的梳理、转换与提升,改变国内以企业精神表述为主的方式,让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能够真切感知我们的出发点、观念和处事方式,从而减少误解和误判。制定统一规范的员工行为准则,减少因个别员工的失当行为对企业整体形象造成的短板效应。关注国际舆论和东道国网络舆论的评价,做好及时沟通和正向引导。

责任文化是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入门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CSR)已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议题,而是商界以贡献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兼顾各利益相关方(包括生态环境)诉求和利益的方式,全面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行动。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自然为本”“以合为本”的价值观,拥有可以广泛传承的优秀文化基因。在当代國际合作中,中国政府坚持倡导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利、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原则,并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总体框架下,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这些都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指引。

在跨国经营中,中国企业应以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为内核,构建新型企业文化。在商业项目规划的同时,积极响应国际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关键社会议题。通过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建设,对内强化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外树立文明、平等、亲和、开放、包容的形象。通过文化互鉴,增信释疑,以充满自信、富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促进与东道国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和互信,增强当地人民的心理认同感和亲近感,夯实发展基础。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坚持企业文化传播战略先行。做了不少好事,不仅不为人所知,还常常受到不友好舆论的困扰,这是多年来中资企业海外运营的一大痛点。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应制定企业文化传播先行战略。要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东道国为商业合作奠定心理认同基础。特别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企业传播不止于商业组织的边界,不限于商业合作本身,已超越时空,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注重社区沟通,海外公益项目的设计要增加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受尊重感,努力增加他们的获得感。

对外要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格局,沟通与传播方式要改变传统宣传思维,去政治化、行政化色彩,去口号化、报告化,注重客观真实,少讲大道理,学会讲故事。从利益相关方视角,激发同理心和共情感,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合理诉求,分层次、分重点、合情合理、合时宜地进行沟通和传播,注重本地化传播。

在传播目的、对象、话语模式、方式方法、路径渠道、策略技巧等方面认真研究,重视与当地意见领袖、社区代表、NGO和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逐步使中国企业文化的理念获得认知和接受,通过负责任的实践,让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文化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