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的真相

2017-06-30 17:13李培安
延河·绿色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茶汤

李培安

遇见【茶】

茶,是最具中国元素的物质与文化符号。

从草药到饮品,再到雅趣,进而禅道,茶已悄然经历了五千年时光与心灵的发酵。

在儒者的杯中,茶是一位梅妻鹤子的青衫隐,将红尘抖落在五尺柴扉之外,寄托着“有竹书当酒,无花抱月眠”般既落寞又旷达的情怀。茶,因苦而沉静,因香而孤傲,何曾屑于与酒肉去争上席?

在道友的杯中,茶是一株吞云浴雾的空谷兰,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名缰难锁,利网不罗,在天地中独立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

在佛子的杯中,茶是一朵藏禅显机的手上花,初饮清苦,大似人生本味,唅呷细品,杯空香去,何生何灭?垢乎净乎?增焉减焉?顿显空相。

千年如水,一叶众生。人如茶,茶亦如人。茶,不经意间,在物质与精神的对话中,超越了它的身体,转身为物化了的人格,物化了的道,物化了的禅。

茶,是最具中国元素的物质与文化符号。你品它,便品到了中国人的灵魂。

遇见【水】

我对茶的兴趣,来自于一位朋友对水的执着。

安营先生不但幸福的收藏着玉石、黄花梨、文玩核桃等一切凝聚着极致文人情调的物件,心里还澎湃着对山、对水、对茶、对自然的热爱。

他若得好茶,必驱车百里从山中取水。秦岭无闲草,亦无闲水,在他的远足下,竟在终南山中、黑河水畔发现了不少好泉。用远汲来的山泉烹茗,不要说茶汤的口感和滋味,便是这份情致,也足以瞬间将各类都市瓶装水比成“白菜”。

老子《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而善利,则厚德载物,柔若坤德,因此,历来茶人皆视水为茶之母。

然而,水对于茶,在母德之外,更具一份妻德。

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意思说,不要说稀世奇茗,即便普通之茶,在好水的激发下也能移神换彩、脱颖而出。

在隋末的历史“茶园”中,三原李靖李药师无疑是一支最具传奇色彩的“乌龙”。像所有品质优良、产量极低的奇茗一样,开园时,他极其渴望被当时最具购买力的买家看中。然而,在一场毛遂自荐中,他那超凡的谈吐,以及气场仅仅赢得了一张权贵买家司空杨素“敛容而起,谢公,与语,大悦,收其策而退”的空头支票,并没有实质性的泡在壶里、倒入杯中。倒是杨素身旁的无名歌姬“红拂”却独具慧眼,识出英雄,不但深夜来奔,还用智慧帮助他化解了一场与当世豪侠虬髯客的无谓之争。事罢,三人义结金兰,从此给李靖带来了“乌龙摆尾”、“一飞冲天”的命运转折。

唐代小说《虬髯客传》我认为是中国千年来最好的传奇。短短两千余字,就告诉我们何为“男神”,何为“女神”:本为凡贱,实为天骄;侠风傲骨,直冲云霄。

好水出山泉,甘而洁、活而鲜,提茶香、引茶味、泽茶色,仿佛一位温柔贤德的佳人;好茶出云雾,芽奇叶壮、含香吐秀,初饮清苦,转瞬回甘,正如怀才抱璞、欲舒文武的英雄。

“非佳人不能识英雄,非英雄不能荣佳人”;

“非好水不能识好茶,非好茶不能荣好水”。

贤妻良母如好水,寓强于弱、寓智于柔,能将八分之夫、七分之儿养成十分男子。正所谓,妻德何尝不是另一种母德?母德何尝不是另一种妻德?

水是茶色、香、味的载体,茶是水甘、净、活的体现,殊不知,中国十大名泉竟然是以所泡茶汤的优劣而排座次的。

有朋友告诉我,现代的科学对茶艺有了新的研究。水因钙、镁离子含量多、少而分硬软,像绿茶、乌龙系列中发酵较轻的茶,或年份不长的普洱生茶在硬水中浸出物更高,茶汤滋味更醇厚,回味更强;像红茶、普洱熟茶,陈年老茶等发酵较深的茶在软水中有效成份溶解度高,故茶味腻,顺滑,甘甜。

熟茶软水,生茶硬水。万物相克相生,最终以和为贵。茶、水岂能例外?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而茶终其一生,等待的仅仅一杯能激活它的好水。

遇见【土】

土,可以做什么?

拍人的板砖?防贼的院墙?

不,这些太没有技术含量。

中国人对土的研究绝对胜过美国人对原子弹的研究;中国人对土的热爱,绝对胜过英国人对黄金的热爱。

当土浴火重生成为瓷器的一霎那,世界都睁大了眼睛。

“400年前起航,今天终于到岸。”这是阿姆斯特丹“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拍卖会的广告。在狂热的竞价中,一只用土烧制的青花或粉彩小盏,其价格往往要比同样大小的纯金酒器贵出几倍、十几倍。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因此,在陆羽的唐代瓷器则是最重要的茶具。唐代尚饮“青饼”,陆羽在《茶经》里高度评价如冰似玉的越州瓷碗,说“越瓷青”能让茶汤色泽看上去更美更绿,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就是越州瓷的美丽。

好瓷要谦和、雅致,才能与香茗绿叶红花、交相辉映。太白,则会让茶汤显得有些忧伤;太花,则会让茶汤失去宁静;太黑,则会埋没茶汤的秀色。在陆羽眼中,唯有淡淡若秋水长天般的青瓷方能增益茶汤的翠色。

真金易得,好瓷难求。茶盏与茶的相遇,茶盏便有了心,香茶便有了体。

有了心,虚而待物的空杯才有了温度,有了用处;有了体,恍然四溢的春茗才能沉香守静,随遇安下。

全真祖师王重阳在答复弟子马丹阳时说:“只要心不逐物去,不染不著,心定意不散、神不昧,便是归根”。

静坐观茶,杯安茶静,不正合"致虚守静”之道吗?

再健美的体魄也不要无视心灵的存在,再精美的杯子也不要抢了茶的风景。一席茶会,茶无疑是主角,其他都是配角。

遗憾的是,不少人将喝茶视为斗茶,其实“斗”不过是“炫”,炫的不是茶,而是财富,或者权势。

喜欢《红楼》的人都知道,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在红尘,我想,她对茶器之所以如此这般的极端考究,要么正流露出无法自拔的自恋和恋物怪癖,要么就是在用文化粉饰欲望,用珍玩卖弄风雅,通过动不动就把形而下的东西弄出形而上的范儿来,以显示自己和周围所有人的层次差距。尽管妙玉处处都是“女神”范,并暗示了对贾宝玉的钟情,但“痴”宝玉不知为何还是喜欢相比寒素的林妹妹,可能因为林妹妹率真、质朴,想哭就哭,从不“装逼”。

只要不是过于极端,好茶,当然要用好水、好器相配才称得上圆满。俗话说,兜里没钱,心里也没钱的人,最潇洒;兜里没钱,心里却有钱的人,最痛苦;兜里有钱,心里也有钱的人,最烦恼;兜里有钱,心里却没钱的人,最幸福。佛经上说,维摩诘居士就是一位最幸福的人,连佛祖都不得不欣赏、钦慕。

维摩诘居士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他身陷红尘,却一尘不染,被称为菩萨。有一次,他为了方便引导世人,故意装成病重,躺在床上痛苦呻吟。以致那些异常崇敬他的人纷纷前来探病。佛祖其实早已知晓了他“以病度人”的心意,于是就命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等前去探病,然而,舍利弗等人却不敢去。

佛祖:“舍利弗,你不妨去看看维摩居士的病。”

舍利弗:“世尊的教示,我本不敢抗命。但是,我实在不好意思去看他。”

佛祖:“为什么呢?”

舍利弗:“说来不好意思。以前,我隐居在山林深谷里,正打坐修养身心时,维摩诘居士走上前来,指责我修行不当。他说,舍利弗,你逃避人世,跑来深山闲居,只知打坐静修,这种修行管什么用呢?大乘的探妙哲理是指所有场所皆是空,像你那样心里想着一切事物的存在,却跑来深山里隐居,心神散乱,怎么能行呢?”

普通人修心好比穿著白衣服在煤炭中打滚,哪能不被沾染?但是只要牢记六个字:“拿的起放的下”就离悟道不远了。拿不起,是心量不够;放不下,是贪欲难离。

茶道可通禅道,端杯放盏之间若能体会到“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就能获得拿起和放空心灵的锻炼。茶,便有了深意。

与茶一样的中庸,一样的内敛,一样的明而不艳,一窑炉火练就如玉薄胎、水天釉色,感动的不是瓷的稀有,而是它对茶的包容和等待。

瓷与茶的相遇,不是金迷酒醉,而是高山流水;不是市井之交,而是君子之谊。

遇见【你】

今年五月,曾在长安市上买茶。

徘徊良久,终于在一家安溪茶庄中看上了一支今春新上的“乌龙”。

“老板,这茶能否再优惠一点?”我问。

坐在茶席后面的老板是一位年龄不过二十一二的姑娘,长相虽不漂亮,但气质却很出尘。

“今年新茶,少不了,您先坐下不妨品品,不喜欢,也就不用买了。”说罢,轻巧、娴熟的烧水、洗壶、温杯、泡茶……那从心而出,发自指尖的恬淡与专注瞬间震惊了我的大脑,并清洗了我时刻思忖着接下来该如何讨价还价的俗念。

最终,我默默掏钱买下了这支茶叶。

信不信?世间最好的生意莫过于开一间茶店!

茶叶作为一种最古老的世界性商品,买卖之间处处尊重客户的体验,体现出内敛、谦和、真诚与文雅。

开一间茶店,你可以不贴广告,不做促销,只需摆一张茶桌、置一幅茶海、放一套茶器,就能将生意做到客户的心里。

但凡资深的掌柜在你进门的时候绝不会问你想买什么,而会诚恳地邀请你一起品味一壶新到的好茶。这种“见人不吆喝,买卖看缘分”的做法,折射出千百年来茶商们骨子里恬淡自足,不贪小利、喜文爱雅、广交四海的商业文化基因。作为老板,也因有福于每日能够怡神静坐、品茶论道,而滋养出特别和润、淡定的情性。

正是这种儒商、道商、佛商般的商道精神,种下了茶——这种生活奢侈品或必需品长盛不衰的种子。

喝茶喝名茶,就像看戏捧明星一样,是一种大众心理。中国十大名茶的上榜与排名既有来自官方的评定,也有来自民间的声音,然而,即使是官方发布的榜单也因评选活动的不同而结果不一,甚至大相径庭,导致业内业外有N种说法。

像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涌溪火青、太平猴魁、蒙洱茶、云南普洱、采花毛尖、恩施玉露、苏州茉莉花茶、峨眉竹叶青、蒙顶甘露、屯溪绿茶、雨花茶、滇红、金奖惠明茶等都曾是上榜嘉茗,在茶人和大众的口碑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实,茶即便有优劣之分,但也从无相争之心。在各自的适生地中,它们吸风吐雾,自在长成,谁也不会想到谁是谁的对手,谁比谁更高等。

相争的不是茶,而是背后操纵者的心。

2010年,经过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的评选,安溪铁观音、都匀毛尖、湖南黑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大红袍)、“润思”祁门红茶、“一笑堂”六安瓜片、天目湖(富子)白茶、“张一元”花茶、福鼎白茶(太姥银针)戴上了“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桂冠,没想到结果一经公布便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黄山毛峰榜上无名,靖安白茶不见踪影,雅安黄茶愤愤不平。某地政府官员抱怨,这次“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评选是一种商业行为,入选者需要支付150万元的场馆费用,所以众多名茶没有报名参加评选。

江湖事乱的就像娱乐圈,饮茶还是随缘的好。

看得上、买得起、喝得惯,那便是一支属于你的茶。

不用去攀比,能喝到嘴里却喝不到心里的茶,再贵也不是好茶;能喝到嘴里,又能喝到心里的茶,再便宜也是好茶。

[责任编辑:马召平]

猜你喜欢
茶汤
西湖边还有个我
泡茶品茗
追求美追求品味的茶汤店
宣城星级酒店内开设茶社的探索
茶叶茶汤中锰含量测定及分析
茶汤的组成部分
六堡茶与普洱茶冲泡茶汤中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香的五种层次
一字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