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在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17-06-30 09:17李秀妹陈海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李秀妹+陈海斌

【摘要】 目的: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在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均行血肿清除术治疗,将其分为干预组(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各25例,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手术室整体护理;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92-02

在人们饮食习惯的快速改变下,高血压的发病率具有增长的趋势[1],此病如果无法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极易诱发脑出血等多种并发症[2]。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血肿清除术治疗是现阶段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项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3]。但治疗过程中若缺乏优质的护理干预,将对疗效及预后产生极大干扰,严重者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对在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5~86岁,平均(62.37±3.54)岁;出血量35~145 ml,平均(50.00±6.00)ml。对照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6~84岁,平均(62.34±3.61)歲;出血量35~145 ml,平均出血量(53.00±5.00)ml。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25例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备皮,并指导患者进行各项辅助检查,为患者提供饮食护理,术后定时对敷料进行更换,定时对患者进行拍背及翻身等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严格对探视的人数及时间进行控制,避免交叉感染的现象出现。干预组25例则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干预。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时间便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嘱咐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止血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还需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疾病的治疗手段、治疗预后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并尽可能的获得家属的支持与理解。此外,对存有恐惧、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的患者需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避免患者因出现抵抗心理而不配合治疗及护理的现象发生,必要情况下,可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的案例,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并帮助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工作。(2)术中及术后干预。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展,手术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监测,结合患者的情况合理调整手术室内的温湿度。术后,对患者的意识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及记录,定期复查患者的颅脑CT,定时对患者的瞳孔及血压等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以判断其是否有再出血的现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将患者的头部进行适当抬高,以预防误吸的现象发生。低流量吸氧,有利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特殊情况下可行气管切开。做好引流管的管理工作,将引流袋高度调整好,以避免引流管出现折叠、挤压及扭曲等问题,引流管需时刻保持通畅,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及颜色,需搬运时应提前将引流管夹闭,以预防引流液回流的现象出现。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对患者的尿道及膀胱等进行定期冲洗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发生。术后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患者逐步开展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护理前后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分值越低,缺损程度越小。(2)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若血肿完全清除,同时症状及体征消失则评定为显效;若血肿完全清除,同时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则评定为有效;若血肿清除不完全,且症状及体征未见任何缓解,甚至加重则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记录两组便秘、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再出血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护理效果比较

干预组显效20例(80.00%)、有效4例(16.00%)、无效

1例(4.00%),干预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显效10例(40.00%)、有效8例(32.00%)、无效7例(28.00%),对照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72.00%(18/25),干预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护理前,干预组NIHSS评分为(24.80±5.98)分,对照组为(24.79±5.9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NIHSS评分为(12.10±4.76)分,对照组为(18.58±5.14)分,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术后出现坠积性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25)。对照组术后出现便秘1例、坠积性肺炎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再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6/2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4]。现阶段,针对此类患者一般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小等诸多优势,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减少了死亡率。但本病的治疗预后受多种因素的作用,如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临床医师等[5],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血肿,做好引流管管理,防治并发症,动态监测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症状出现,便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6]。

整体护理干预通常是指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主要包含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并发症护理等内容,有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与手术的认知度,并帮助其缓解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手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而术后并发症护理能够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预后。

引流管的管理工作在术后护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术中需用温盐水进行冲洗,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引发患者抽搐的现象发生。同时,在冲洗过程中需加入少量的尿激酶以预防发生凝血[7]。术后结合颅脑CT的检查报告对引流管的方向及深度进行及时调整,通常需引流7 d,待患者无脑室受压及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时,方可将其拔除[8]。

脑出血患者在卧床休息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痰液聚集的现象,进而易诱发坠积性肺炎。在食欲减退及活动减少的情况下,极易产生便秘的症状;患者肌肉收缩无力,极易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加上需服用脱水药物,进而极易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系统受阻,形成血栓;此外,原发病灶同样有再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明确引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的危险因素下,术后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教会患者科学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必要情况下,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9]。在术后指导患者开始开展肢体功能训练,从开始被动活动到逐步实现主动活动,并逐步开展语言康复功能锻炼,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10]。

本研究中,干预组在治疗护理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将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治疗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故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芳梅,杨琰,蔡侃芝,等.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1):173-175.

[2]范红,刘旭,郑仲乾,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81-1682.

[3]趙阳.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79-180.

[4]黄伟珍,贾晓雁.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6):131-133,137.

[5]吴拥军.综合护理干预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8-11.

[6]杨学会.护理干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716-2718.

[7]湛金梅.脑出血病人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81-282.

[8]陈转玲,揭海英,钟雪枚,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31-1533.

[9]吴洁芝.综合护理干预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147-148.

[10]凌毕益.优质护理干预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实效性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3):1895-1897.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个性化手术的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穿刺引流术中应用尿激酶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物理状态与手术策略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指标和预后的影响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