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7-06-30 16:15段志荣李惠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

段志荣+李惠芳

【摘要】 目的:对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使用喹硫平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35例,在使用喹硫平药物的同时使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进行治疗,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5周后的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可知,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O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5周后两组患者MOAS评分均发生变化,试验组变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5周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发生明显变化,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攻击行为明显减少,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125-0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偏执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未定型分裂症及单纯型分裂症等[1]。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会伴有一定的攻击行为,对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为此对其攻击行为进行控制是其治疗过程中的首要任务[2-3]。临床上经常使用喹硫平和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对其攻击行为进行控制,但是取得的效果不佳,丙戊酸镁属于转氨酶抑制剂,相关研究表明其在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有较好的效果[4]。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57.31±10.62)岁;病程1.5~7.0年,平均(4.25±2.78)年。试验组患者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41~75岁,平均(58.31±11.03)岁;病程2~7年,平均(4.51±2.6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喹硫平(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18)药物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100 mg/d,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增加服用剂量,最大服用剂量不超过750 mg/d,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进行密切观察,连续服用2个月。

试验组患者在使用喹硫平的同时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镁(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37)进行治疗,喹硫平服用剂量和对照组患者相同,丙戊酸镁的服用剂量为0.5 g/d,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增加服用剂量,最大服用剂量不超过1.5 g/d,对患者的症状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连续服用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5周后的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对比分析,分值越低,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O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5周后,两组患者MOAS评分均发生变化,试验组患者变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见表1。

2.2 两組患者治疗前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5周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发生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精神疾病之一,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相关研究证实此病同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生物因素等有关[5-6]。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主要包括使用语言、动作伤害周边人,甚至会出现自残和自杀的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7]。临床上经常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例如:喹硫平和利培酮等,使用此类药物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但是不能对其攻击行为进行有效控制[8]。丙戊酸镁属于心境稳定剂,此种药物可以使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对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对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有效控制,耐受性较好,使用安全性较高,并且服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9-10]。

此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O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2、5周两组患者MOAS评分均发生变化,试验组患者变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5周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发生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攻击行为明显减少,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勇.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90-91.

[2]万春平.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0):1324-1325.

[3]王利伟.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159.

[4]樊学文,周桂明,曹文韬,等.丙戊酸镁缓释片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97-98.

[5]金戈.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冲动攻击行为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160-161.

[6]秦承花,王定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预后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1-12.

[7] Wang H X,Zhou X X.The effect of risperidone combined with magnesium valproat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Hospital,2016,16(5):577-579.

[8]卢智慧.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医疗装备,2016,29(12):140.

[9]范丽伟.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观察[J].山西醫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6):253-255.

[10]徐良雄,刘祖松,曾德志,等.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1):1786-1789.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